天天看點

徐志摩去世後,留下遺物《康橋日記》,林徽因搶奪後為何将其燒毀與徐志摩的相知、相戀到相離與梁思成從相識到結婚身體病重,但依舊不忘工作飛機失事、天人永隔搶奪《康橋日記》因病離世

1931年11月19日,林慧英在北平協和堂舉辦了"中國建築藝術講座",許志摩得知消息後,從南京飛到北京參加講座。

不幸的是,他的中國航空郵政飛機"濟南"由于天氣大霧,在濟南附近的山區不幸墜毀,伴随着一聲巨響,"康橋詩人"徐志摩永遠去世了。

不久之後,林慧英在北平得知了這個消息,前朋友徐志摩意外去世,讓她震驚心痛,但随之而來的是,林輝心中也催生了一股憂慮。

1925年3月10日,許志摩知道了一個裝有手稿和日記的小手提箱,叫做"八寶箱",又稱"文因箱",于是徐志摩把這個箱子交給了他的朋友淩淑華。

而在這個盒子裡,還有許志墨和林慧英在英國時期的愛情日記,俗稱《康橋日記》,這也是徐志摩對林慧英最熱切的愛情表達。

林輝對此很擔心,因為她和徐志摩之間衆所周知的戀愛,是她一直回避婚後忌諱。

她知道,日記的内容必然會影響她的名人生活,影響她與梁思誠的婚姻。是以,在徐志摩死後不久,林慧英就開始想方設法從淩淑華手中搶走康橋日記。

那麼林輝因為搶走了康橋日記而做了什麼呢?她和徐志墨有什麼樣的故事?

故事也從林慧英認識徐志摩開始。

徐志摩去世後,留下遺物《康橋日記》,林徽因搶奪後為何将其燒毀與徐志摩的相知、相戀到相離與梁思成從相識到結婚身體病重,但依舊不忘工作飛機失事、天人永隔搶奪《康橋日記》因病離世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137">和徐志摩的互相認識,愛離婚</h1>

1904年,林輝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一個名家,她從小就受到家族傳統文化的啟發,也因為家裡的大女兒林輝因為一直是林昌民父親的最愛。

林長闵也因為讀書素養親自教林輝,也因為父親的細心教誨,林慧英從小就愛上了讀懂這件事,也在知識的海洋中孜孜不倦。

林慧音漸漸長大,家人送她去教堂,開始了正式的閱讀課程,在那裡,林輝因為學了很多專業,不斷豐富自己的認知,是以年複一年,她慢慢養成了堅強的性格。林昌敏對自己乖巧聰明的女兒寄予厚望。

1920年,林昌民作為北洋政府首席大法官赴英國講學時,還把女兒林慧英帶到了身邊。

後來,林長敏也送林慧英到聖瑪麗書院學習,林慧音很快掌握了英語,并接受了西方教育和文化。

徐志摩去世後,留下遺物《康橋日記》,林徽因搶奪後為何将其燒毀與徐志摩的相知、相戀到相離與梁思成從相識到結婚身體病重,但依舊不忘工作飛機失事、天人永隔搶奪《康橋日記》因病離世

林昌民

也正是在這一年,許志摩赴英國為思想家羅素學習,順利進入康橋大學皇家學院。随意選擇一個班級,作為特殊學生聽講座。

徐志墨一直仰慕歐洲北洋政府司法主任林昌民,在通路林昌民期間,徐志摩見到了林慧英。

林慧英是徐志摩心目中理想的女人。

林慧英不僅具有傳統人人秀的那種靜谧魅力,還具有現代女性那種活潑、開朗、大方的氣質。從林慧英的言行舉止中,徐志摩已經能夠感受到她書中的憤怒,對她一見鐘情。

林慧英隻有16歲,詩人徐志摩充滿浪漫氣質也相當不錯,因為徐志摩比林輝因為年紀大的原因,林慧英總是調皮地稱許志摩為"徐叔叔",但天生浪漫的許志摩無論年齡差如何造成的差距, 确切地說,在他看來,愛情不應該有年齡這個問題。

徐志摩去世後,留下遺物《康橋日記》,林徽因搶奪後為何将其燒毀與徐志摩的相知、相戀到相離與梁思成從相識到結婚身體病重,但依舊不忘工作飛機失事、天人永隔搶奪《康橋日記》因病離世

徐志摩

林慧英和徐志摩的交流主要在信的頂端,徐志墨對林慧英的評價非常高,為她寫了很多情詩,他們就像其他戀人一樣沉浸在愛情的氛圍中。

同時,兩人中間還直接存在現實鴻溝,許志摩在家庭包辦婚姻下已經與妻子張有義結婚,在與林慧英相識後,許志摩已經有了兩歲的兒子,妻子還懷着兩個月。

在這段愛情的深處,許志墨,在妻子張有義來英國陪伴他時,立即将他與林慧英的戀情告知了妻子,并以非常堅決的态度與妻子離婚。

他的妻子張有義自然不同意許志摩的要求,她出生在一個中國傳統家庭,雖然接受過新型的教育,但仍然深受中國傳統道德觀念的影響,明白離婚的女人會被嘲笑,張有意隻能找家人幫忙,希望能勸說許志摩回頭。

而此時的許志摩已經被愛情淹沒了,他不顧父親徐神如的強烈反對,而老師梁啟超的努力勸阻,态度很堅定,堅持與張玉怡離婚手續,然後他的妻子張玉奕正好為徐志摩生下了第二個兒子。

徐志摩去世後,留下遺物《康橋日記》,林徽因搶奪後為何将其燒毀與徐志摩的相知、相戀到相離與梁思成從相識到結婚身體病重,但依舊不忘工作飛機失事、天人永隔搶奪《康橋日記》因病離世

張友毅、徐志摩

徐志摩認為,婚後,可以和林慧英在一起,毫不費心地繼續他們的浪漫愛情,但不要因為林輝的心裡不再有愛情的幻覺徐志摩,她的心裡充滿了恐懼。

林慧英還讓父親林昌敏寫信給許志摩,真正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兩人可以保持朋友的身份。

其實林輝因為内心也知道,多愁善感的徐志摩最終會像妻子一樣離開自己,尋找新的紅臉知己,是以林輝因為果斷放棄了與徐志摩的愛情,隻留下了一段友誼。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234"從熟人到婚姻></h1>

1921年,在歐洲學習了一年多後,林慧英和父親林昌民踏上了回家的征程,回國後,林慧英繼續在教會學校完成學業。

1924年,在梁啟超和林昌民的介紹下,林慧英和梁思誠開始慢慢有互相接觸,梁思誠性格簡單嚴肅,經常與林慧英談論自己的理想,并有開闊的視野和靈活的思維,林慧英也會與梁思誠分享他們在國外的知識。

梁思誠選擇建築作為他未來的終身學習,其實也受到了林慧英的影響。當時,林慧英告訴梁思誠,她在倫敦讀書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很優秀,每天可以花幾個小時在畫闆上,隻是為了粉刷房子。

徐志摩去世後,留下遺物《康橋日記》,林徽因搶奪後為何将其燒毀與徐志摩的相知、相戀到相離與梁思成從相識到結婚身體病重,但依舊不忘工作飛機失事、天人永隔搶奪《康橋日記》因病離世

梁思誠、林慧英

看到這幅畫林慧英非常欣賞,她覺得這将是日常藝術創作和實際運用的行為非常大,而且從早年開始就愛畫梁思誠聽過林慧英的故事,也下定決心要學建築。

說着優雅的林輝因為漸漸赢得了梁思誠很多好感,在父親梁啟超的支援下,梁斯成就正式展開了對林慧英的追求,對于梁思誠的追求,林慧寅也沒有拒絕。

1924年5月,林慧英和梁思誠赴美國留學,先進入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預備班,然後一起到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

也是在這一年,徐志摩還遇到了朋友王偉的妻子陸小曼,許志摩不顧人類的常識,決心與靈魂伴侶陸小曼一起突破障礙,結成伴侶。

梁思誠順利進入建築系學習,但林輝因為建築系學生需要熬夜,自己的一個女生不友善的原因,放棄了進入建築系學習。經過思考,林慧英選擇了與建築系關系密切的藝術系。但在美術系學習期間,林慧英也選修了與建築相關的課程。

雖然在測量、畫畫的基本功上,林慧寅并沒有比得上非常專業的梁思誠,但她有自己獨特的組織資訊的能力,經常敏銳地捕捉到别人看不見的地方,進而發現更多令人驚喜的文學作品,林輝因為不僅有審美修養,而且有學者們的一絲不苟。

1926年春,經過艱苦的學習,林慧英開始擔任建築設計業餘助教,從1926年到1927年,經驗豐富的林慧英已經是建築設計的業餘教師。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時,梁思誠受到一位建築學教授的影響,這位教授提出了寫一部完整的中國古代建築史的想法,林慧英非常支援他的想法,并提出與他一起為這項偉大的事業而努力。

1927年夏天,林慧英和梁思偉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8月,林加入耶魯大學,攻讀為期六個月的舞台藝術設計精華,而梁小軍則向哈佛大學理工藝術研究所學生院送出了申請。

1928年2月,梁思誠和林慧英一起去渥太華,因為梁思誠在渥太華的姐夫擔任總領事,是以在姐夫梁思成和林慧英的幫助下,于1928年3月21日在總領館結婚。

徐志摩去世後,留下遺物《康橋日記》,林徽因搶奪後為何将其燒毀與徐志摩的相知、相戀到相離與梁思成從相識到結婚身體病重,但依舊不忘工作飛機失事、天人永隔搶奪《康橋日記》因病離世

梁思誠、林慧英

這對已婚夫婦在父親梁啟超的建議下,啟程前往歐洲度甜蜜浪漫的蜜月,原本計劃在歐洲共度夏日的新婚夫婦接到父親梁啟超的緊急電話。

梁啟超表示,他已經安排了東北大學的兩個教職崗位,是以希望兩人能在大學開學前盡快回國,做好準備。

于是,1928年夏天,梁思誠和林慧英乘火車回到莫斯科。

當時東北大學由張學良上司,而東北大學還沒有成立建築系,是以張學良将設立系的建築使命交給林慧英和梁思誠來完成。

1929年1月29日,梁啟超因病去世,享年55歲。把梁啟超埋好後,林慧英和梁思誠一起收拾行囊,回到了東北大學。

8月,林慧英生下了她和梁啟超的女兒,取名梁熱冰,生下了女兒,給兩個冰冷的小家庭帶來了生命的氣息。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235">重病,但還是不忘工作</h1>

東北大學教學期間,因為整個建築系隻有梁思誠和林慧英兩個人在任,是以教學任務很重,林慧英的身體,因為過度勞累,再加上東北寒冷的氣候很不舒服,最後她活不下來,在1930年秋天病倒在了床上。

而許志摩得到這個消息,特意趕到沈陽去見林慧英。

在病床前,許志墨一再勸說林輝不要粘在這個地方,她的身體遲早會被寵壞,趁着身體還沒有被徹底打敗,徐志摩催促林慧英,要她馬上去北平看病。

經過許志摩的多次勸說,林慧英終于同意去北平休養。

徐志摩去世後,留下遺物《康橋日記》,林徽因搶奪後為何将其燒毀與徐志摩的相知、相戀到相離與梁思成從相識到結婚身體病重,但依舊不忘工作飛機失事、天人永隔搶奪《康橋日記》因病離世

林慧英在病床上

1931年初,林惠因的病情沒有好轉反而更為嚴重,在醫生診斷後,林惠英終于被診斷出患有肺結核,當時醫生勸說林輝因為立即停止手頭的所有工作,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康複,以便慢慢好轉。

新年的第三天,放心,林慧英徐志摩,具體從南邊回到北平,到林慧英和梁思誠夫婦由元首,專門去看林慧英。

當時,林輝因為整個人的臉頰都瘦了,臉上的骨頭也凸了出來,看到林輝因為躺在病床上的這張照片,也讓許志摩很傷心,心裡沒有味道。

春來的時候,林輝因為病重,特意安排在象山療養,許志摩還特意帶朋友去看望生病的林慧英。

身患疾病的林慧英,心中也生下了很多孤獨和脆弱,而許志墨的特殊安排讓她的心情得到了很大的舒緩,疾病也逐漸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

經過半年的治療,林慧英的身體已經基本康複。醫治後,醫生讓林輝離開香山,回家休養。

林慧英下山的那天,徐志摩陪同梁思誠與沈從文等朋友見林慧英。幾個人還特意在北京圖書館為林慧英舉辦了一場桌宴,為她拾起風塵。

<h1級"pgc-h-arrow right-right"資料軌道"237">飛機失事,天堂和人永遠</h1>

等到宴會結束,許志墨向林慧茵道别,也向林慧英保證将準時參加林慧英的講座。

1931年11月19日晚,林慧英如期在北京舉行中國古典建築美學講座,當晚北平協和小禮堂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十幾位中國使節和專業人士齊聚一堂,聆聽林慧英關于中國古典建築美學的講座。

徐志摩去世後,留下遺物《康橋日記》,林徽因搶奪後為何将其燒毀與徐志摩的相知、相戀到相離與梁思成從相識到結婚身體病重,但依舊不忘工作飛機失事、天人永隔搶奪《康橋日記》因病離世

攝影:林慧英、泰戈爾、徐志摩

那天,林慧英一直以為許志摩會信守諾言看演講,但許志摩最終沒能如期趕到。

後來,林慧英從朋友那裡得知,許志摩為了聽他們的學業彙報,特飛南京到北平,但在途中遇到了大霧天氣,最後飛機墜毀在山谷裡,機上所有人,包括徐志摩都遇難了。

很自然,林慧英的悲痛不言而喻,當他得知許志摩如期前來聽彙報會,慘遭殺害時。然後,她立刻讓梁思成趕到濟南,專門從事故現場為她撿起一塊飛機殘骸。

那是一塊燒焦的碎片,林賽一直随身攜帶,直到她去世,當時她把它挂在卧室的牆上。

<h1類""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239">搶走了"康布裡奇日記"</h1>

然而,不久之後,林輝因為心裡開始擔心起來,因為許志墨曾告訴林慧英,他将在倫敦的時候,情書已經寫成了《康橋日記》,獻給兩人的"康橋愛情",還放在了他的"八寶箱"收藏中。

這"八寶箱"早就被徐志摩存放在朋友淩淑華身上,1931年12月7日,徐志摩去世後,淩淑華以編輯《志墨新家》為理由,給林慧英寫了一封信給林慧英,希望林慧英能提供許志摩寫信給她的信。

但林慧英找借口說,那些信現在都存放在天津的老家,她也強烈反對這些信的發表,是以不會給淩淑華。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林慧英開始搶走《康橋日記》的計劃,因為她自然不希望《康橋日記》落入别人手中,被公之于衆。

于是林慧英向淩淑華索要《康橋日記》,林慧英也把淩淑華,許志墨一生都告訴自己,如果他願意,就把日記給她。淩淑華聽了這話,這才勉強同意讓林慧英在兩天後過來拿日記。

但12月9日,林慧因為一次專程跑去找淩淑華,卻發現淩淑華故意出門的原因,因為她因為很多事情要處理,很煩人,幾天後就因為翻找日記而為林慧騰空。

作為最後的手段,林輝因為找到了具有文學領袖地位的胡施,就要淩淑華,當胡詩以編委會的名義去書時,淩淑華就被推開了。

是以當林慧英不在家的時候,128頁的《康橋日記》被送到了林慧英的家裡。

徐志摩去世後,留下遺物《康橋日記》,林徽因搶奪後為何将其燒毀與徐志摩的相知、相戀到相離與梁思成從相識到結婚身體病重,但依舊不忘工作飛機失事、天人永隔搶奪《康橋日記》因病離世

淩淑華

林慧英仔細看了一眼後,卻發現淩淑華寄來的《康橋日記》的關鍵内容少了很多。林輝因為病情迅速惡化,匆匆寫信給胡石抱怨道。

胡詩看到林慧英給他的信後,再次以"物質分散、不便研究"為名,要求淩淑華立即将被拘留的日記交出。

在胡石的強硬态度下,淩淑華終于在1932年1月22日将徐志摩日記的保留部分送到了胡石位于糜糧庫胡同4号的家中。

而胡詩收到了剩下的日記,就交給了林慧英,淩淑華在得知胡石的日記全部交給林慧英後,覺得很對不起徐志摩。因為從法律上講,這些遺物應該交由許志摩的遺孀陸小滿保管,但這最終落在了林慧英的手裡。

林輝因為拿到許志摩的日記後,自然打算把它燒掉,是以沒人知道日記裡記了什麼。

徐志摩去世後,留下遺物《康橋日記》,林徽因搶奪後為何将其燒毀與徐志摩的相知、相戀到相離與梁思成從相識到結婚身體病重,但依舊不忘工作飛機失事、天人永隔搶奪《康橋日記》因病離世

林慧英

至于徐志摩的其他遺物,林輝的矜持态度不适合出版,也沒有必要急于把這些資料轉送,目前"隻是儲存儲存",這種态度在她給胡石的信中提到。

1934年11月19日,林慧英和梁思成乘車南下地質勘測,在經過徐志摩家鄉的路上,林慧英攔下了司機,她從車上下來,在漆黑的夜晚,她獨自站在門外,想了很久,最後轉身回到車上。

1935年,林慧英在《紀念志墨逝世四周年》一文中寫道:

"看着黑暗的平台,默默地回憶着過去許多不連續的片段,直到生與死居然變得模糊......"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240">病死亡</h1>

林輝因為這輩子和梁思成結婚,經曆了各種苦難,無論是貧窮、疾病,還是痛苦,兩人始終在同一個崗位上不懈努力,為中國建築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梁思誠和林慧英畢生畢生緻力于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與保護。

從1930年到1945年,梁先生和夫人走遍全國25個省、190多個縣,測繪了2738座古建築。

在兩人的努力下,有許多古建築通過他們的考察,才得到國家乃至世界的了解,進而得到最大、最及時的保護。

1937年夏天,梁和妻子在山西省五台山地區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木結建構築之一,該建築被測試為唐代建造的佛光寺。

5天後,佛光寺完成了兩個人離開五台山的基本結構,直到兩人傳回附近的城區,這才知道中國最古老的木樓重見的那一天,七大事件爆發,戰争開始,中國人從此陷入苦難。

徐志摩去世後,留下遺物《康橋日記》,林徽因搶奪後為何将其燒毀與徐志摩的相知、相戀到相離與梁思成從相識到結婚身體病重,但依舊不忘工作飛機失事、天人永隔搶奪《康橋日記》因病離世

後來,林慧英也給女兒寫了一封信,這樣說:

"現在我們中國人應該勇敢,什麼都不怕,下定決心做任何事情。

林慧英的堅強性格在抗日戰争期間也得到了印證,當時林輝患有肺結核,患病入膏肓,還跟随西南聯合國大學在湖南、雲南、四川、重慶等地四處奔波。

在艱難的環境下,林慧英和丈夫梁思誠共同經營戰時學術組織,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結束之後,在所有塵埃落定之後,林慧英依然沒有停止工作,将病病拖入了新中國的建設。

但到了1953年,林慧英的病情開始迅速惡化,她一直卧床不起,1955年4月1日,林輝因北京同仁醫院去世,享年51歲。

林慧英去世後,梁思誠還用人民英雄紀念碑裝飾樣本,親自為已故的林慧英設計了墓碑,以表達慰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