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實等:未來五年,全球能源市場波動将加大

作者:中新經緯

中新緯度10月25日刊:"誠石等:未來五年,全球能源市場波動性将加大。

作者:成石(中國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張紅軒(工銀國際進階經濟師)

最近,關于全球能源價格飙升的争論很多。我們認為,能源價格的波動無疑會對全球經濟的複蘇産生負面影響。從長遠來看,由于極端天氣、能源安全和能源市場結構調整,我們認為未來五年全球能源市場可能會經曆更大的波動性和不确定性。如何應對綠色能源轉型程序給經濟活動帶來的不确定性風險,将是全球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全球能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供應沖擊和需求刺激

這一次全球能源短缺的根本原因是持續的供應方沖擊。

首先,由于疫情爆發,全球供應鍊恢複緩慢。供應鍊瓶頸導緻商品産能短缺和價格飙升。疫情的複發阻礙了産能缺口的完全恢複。另一方面,由于一再爆發,勞動力市場缺口的恢複和商品價格的持續扭曲推高了運輸成本,加上地緣政治沖擊和金融信貸擴張放緩,進一步阻礙了全球供應鍊的修複。

其次,2020年的疫情導緻各國提前削減産能庫存,導緻能源庫存整體短缺。

最後,能源短缺也伴随着曆史因素。簡而言之,曆史因素導緻過去五年液化天然氣供應水準萎縮。天然氣的收縮将進一步影響運輸和電力供應,最終奠定目前能源短缺的根源。

在需求方面,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加劇了需求增長。一系列氣候異常和自然災害導緻全球能源需求迅速增加。

另一個原因是全球經濟的複蘇。盡管全球經濟一再受到沖擊,但世界主要經濟體總體上已走上經濟持續複蘇的道路。在國民經濟的複蘇通道中,經濟活動對生産資料的可持續需求進一步增強。各國的經濟複蘇速度差異很大,這使得複蘇速度更快的國家更有可能獲得更多的能源進口。在沒有液化天然氣短缺的情況下,天然氣的供應無法滿足其他國家在經濟複蘇過程中的能源需求。

此外,環境政策加劇了供需兩端的不平衡。近年來,全球綠色産業和新能源轉型導緻煤炭等生物燃料能源庫存穩步下降。然而,面對極端天氣影響和疫情沖擊,間歇性能源不穩定正在加劇。在環境保護雙重控制政策的制約下,煤基火力發電受到限制,使得環保政策加劇了供需失衡。

能源短缺對經濟的影響

在綠色能源轉型過程中,主要經濟體越來越依賴以間歇性能源(如風能、水能、潮汐能)為核心的供電系統。但我們傾向于忽視,在發生氣候異常或外生沖擊時,間歇性能源無法保證電力供應的穩定性。這種疊加在行政環境控制之上的不穩定性意味着在短期内容易導緻能源供應緊張加劇。

缺乏順暢的電力供應的經濟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這是因為電價在短期内的波動往往比燃料價格波動更大。一小時内全球天然氣和石油短缺以及一小時内全球停電對世界經濟活動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目前,人類經濟活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電力。停電和停電對經濟活動的具體影響通常展現在工業電價的上漲影響整體PPI的上升,總PPI的上升進一步向CPI生産資料傳輸,最終的生産和生活價格整體,将主要導緻工業生産投資的下降, 并最終拖累GDP增長率。

能源短缺的未來:未來五年全球能源市場波動性将加劇

能源市場未來波動加劇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個是極端的氣候變化可能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内伴随着我們。雖然全球變暖在很大程度上與幾十年前氣候模型的預測一緻,但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加已經超過了預測。具體來說,地球的高速氣流正在減速,變得更加不穩定。高壓系統和低壓系統的數量随着高速氣流減慢而變得不穩定而增加。這将使高溫幹旱(與高壓系統有關)和洪水(與低壓系統有關)更加持久。

第二,地緣政治對能源安全的影響。由于這一輪能源短缺,未來主要經濟體對能源安全的需求将進一步增強。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的競争是否會進一步加劇圍繞能源安全的區域能源保護主義的擡頭?從曆史上看,保護主義的興起往往伴随着能源安全摩擦的增加。回顧1970年代的大通脹,石油危機的背後是地緣政治沖突的劇烈演變。

三是能源結構勢必迎來新一輪循環調整。目前的能源危機可能導緻世界主要經濟體重新認識到傳統能源(石油和天然氣)在各自綠色能源轉型程序中的重要作用。未來的液化天然氣投入可能會加速。但還有一個問題是,這是否會導緻全球液化天然氣産能或其他傳統能源産能過剩,進而增加大宗商品的供需波動。我們認為,這種可能性相對較大,特别是考慮到全球對能源安全的需求增加和極端天氣的影響,而且各國可能更加重視其能源和糧食安全的庫存穩定。

最後,我們需要反思,當我們試圖推動間歇性和綠色電力系統時,傳統能源的作用和定位是什麼?在綠色能源轉型過程中,如何解決間歇性能源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不确定性風險,将是未來一段時間内世界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中新緯度APP)

它受版權保護,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實體或個人不得複制,編輯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緯度的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