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披着家政外衣的家教火了,月薪兩三萬!誰還在掙“教育焦慮”的錢?

作者:中新經緯

中信偉10月25日電(趙佳然) 近日,中信偉注意到,一些社交平台釋出國内廣告隐藏着神秘面紗。内容顯然是提供月嫂、家政服務,但當被私信詢問是否可以提供學科教育訓練時,某大型家政服務機構很快給出了肯定的答複,它提供的家政家教月薪高達25000元。

教育部"雙減"政策已經落地數月,各地衆多學科的教育訓練機構關閉、轉型,但與此同時,一些教育訓練從業人員,由"國内高端""進階保姆"的形式,為"馬甲"在市場上自由流動。北京海澱一家教學機構的從業人員表示,要找到合适的導師并肩教學,大約需要一周的時間。

中介費高達數萬補習資質魚龍混雜

現在,在"高端家政"和"進階保姆"等社交平台上進行了宣傳,這些平台似乎提供了與标題和包裝相同的核心業務:為雇主家中的兒童提供補充課程。

在小紅書平台上,一個名為"鳳凰寶貝國際家政"的賬戶在介紹中表示,它可以提供輔導,每月護理,保姆和兒童保育服務。在該賬号發表的筆記中,多為育兒、保姆、英語老師等人員履歷,一些主要輔導國小老師也指出,"總咨詢,負責寶寶的一生"。

披着家政外衣的家教火了,月薪兩三萬!誰還在掙“教育焦慮”的錢?

小紅書内政部首頁截圖

披着家政外衣的家教火了,月薪兩三萬!誰還在掙“教育焦慮”的錢?

該機構出版的英語教師履歷

中信偉作為消費者私信聯系賬号并留下聯系方式,然後一名從業人員添加了微信。根據其微信朋友圈,該機構的服務,包括月光、家政、早期教育等,尚未公開表示提供學科型教育訓練服務。不過,當被問及是否有國中數學、英語等科目輔導時,對方很快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表示周末也可以安排補課。

"我們的家教分為家和不家兩種,家教的市場價格是每月18000-25000元,住在家裡的工資是每小時300-500元。我們收取教師第一個月工資的100%的服務費。"對方表示,它在全國各地擁有數百個輔導資源,準備試課,但考試課需要支付2000元的押金。

至于家庭教師和小時教師的差別,從業人員表示,服務的内容大緻相似。當被問及導師是否參與教學以外的工作時,他說"家庭教師一般不做家務,但如果你沒有小尺寸的事情要做",并表示老師可以接送孩子。

随後,上述從業人員發來了一位導師的留言,稱他為"特八老師"。然而,根據他提供的履歷和教育情況,該教師并未獲得被稱為"特别八級"的英語專業八級證書,履歷中也未提及是否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從業人員表示,其教師資源"有些具有教師資格,有些則沒有"。

此外,許多傳統家教機構也反映,目前市場對家教的需求量很大,要找到合适的家教,家長們要等一個星期。中信偉通過社交網站找到北京某家名為"日頭輔導一對一"的機構,作為消費者互相詢問教育訓練事宜,從業人員表示,該機構目前可以提供包括國小、國中及非學科類輔導在内的學科,教師都是前教育訓練機構的教師,具有教師資格證書,價格每小時300元, 每授課2小時,且購買專項輔導服務從40小時起,即最低消費12000元。

此外,家教根據家長需求而有所不同,價格從每小時300-500元不等。這名從業人員說,要找到合适的導師參加并排課程大約需要一周的時間。"現在有很多需求,有很多父母要求家教。全國都不允許(義務教育階段)線下補習班,對于輔導這一塊,還沒有被完全禁止,是以隻要家長願意邀請,老師們也願意去。"在與上述機構溝通時,對方沒有對補習班的期限提出任何限制。

行業:"家庭教育熱"或不可持續

在社交平台上,有很多關于家庭教師的讨論。有觀點認為,家庭補習班與院校一對一補習班類似,且"到門檻補習班到一般家庭補不起",有網友認為,私人補習班是個人行為,可以允許,而且"你更喜歡我能做到"。

中國新經濟社會服務指出,輔導行業并非"野蠻增長",監管早已掌握。

今年9月初,為引導各地堅決查處校外教規無形變種問題,教育部辦公廳釋出《關于堅決查處變相違反校外教規的通知》。建議對違反教育訓練科目有關規定、持照不全的機構或者個人,以咨詢、文化交流、"家政服務"、"家教"、"民辦衆籌"的名義,開展違法紀律教育訓練,依法查處。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在接受《中國新經濟》采訪時表示,市場對輔導的需求本質上是由于校外教育訓練的需求。他指出,輔導可以分為個人行為和商業行為,與以前的教育訓練機構相比,輔導市場更加分散和無序,更難管理。此外,由于市場資訊的透明度低,父母需要有更高的辨識力,并支付更多的錢來尋找合适的導師。

21世紀教育學院院長熊普琦對媒體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有關行為的具體指導意見,明确包括對在職教師的輔導、對沒有法律資格的教師的輔導、以家庭保姆的名義招攬家教等。他說,有必要加強監督,明确地域管理原則,引導家長的需求,以提高學校教育品質。

短期内,"家教熱"可能因"替代效應"等效應而持續升溫,但長遠來看,輔導服務在價格和效果上與大規模機構教育訓練相比,在價格和效果上沒有突出的競争優勢,是以"家教熱"可能不可持續。

"要真正有效解決輔導市場的問題,一方面需要規範市場,規範欺詐和虛假行為,如教育訓練機構的轉型、輔導中介機構等,需要加強管理;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從源頭上減少對教育訓練的需求,從兩個方面采取措施才能真正取得成果。"存儲說。(中新緯度APP)

受版權保護,未經書面授權,任何機關或個人不得轉載或編輯用于其他用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