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宇宙探索編輯部》:呈現軟科幻鮮活生命力

《流浪地球2》上映一個月後,主創團隊啟動了主題為“開啟想象力”的新一輪路演,導演郭帆攜主創走進全國大中國小校園,希望在孩子心裡播種下科幻與想象力的種子。

随行的主創裡,有一位90後年輕人,叫孔大山,他是《流浪地球2》的B組導演。路演途中,由他獨立執導、郭帆監制的電影處女作《宇宙探索編輯部》于4月1日全國上映。戲裡戲外,科幻的種子其實已經種下,并開始結出果實。

《宇宙探索編輯部》:呈現軟科幻鮮活生命力

《宇宙探索編輯部》在第5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第12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等斬獲多個獎項,豆瓣評分8.3分。該片講述幾十年如一日癡迷于尋找地外文明的科幻雜志主編唐志軍,自稱接收到來自宇宙的異常信号,他召集志同道合之人,踏上了尋找外星人的西行之旅。在雲霧缭繞的西南山區,他們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聲稱目睹外星人并儲存其遺體的農民,有頭頂一口“信号鍋”的怪青年;他們看到石獅子身上落滿麻雀,看到長滿苔藓的圓形飛行器……到底有沒有神秘信号、有沒有外星人,這些終極疑問,在大山之中漸漸有了回響……

《宇宙探索編輯部》:呈現軟科幻鮮活生命力
《宇宙探索編輯部》:呈現軟科幻鮮活生命力

談及科幻片,觀衆常常把它與高投資的電影工業大片聯系起來,但《宇宙探索編輯部》卻選擇“輕裝上陣”:年輕的創作者跳出傳統架構,借用時下流行的僞紀錄+複古風格,雜糅喜劇、公路、科幻等多重元素,完成了一部看起來奇奇怪怪,細想又帶有科幻想象力和社會人文反思的作品。

片名靈感源于20世紀90年代經典情景喜劇《編輯部的故事》,劇中《人間指南》雜志社隔壁便是《宇宙探索》編輯部。而《宇宙探索》的現實原型又是當年風靡一時的流行讀物《飛碟探索》,這是屬于那個年代的想象力與浪漫色彩的标志性符号。

《宇宙探索編輯部》:呈現軟科幻鮮活生命力

男主人公是一名科幻雜志主編,雜志社日漸式微,他的生活窮困潦倒。癡迷于尋找外星人蛛絲馬迹的唐志軍會把電視無信号時螢幕閃爍的雪花點看作宇宙深處發來的信号,把它比作宇宙誕生時的餘晖,荒誕莫名之餘,竟也生出一絲詩意。而詩歌,也成為表現故事後段主角“通靈少年”孫一通的重要載體。與唐志軍相似,孫一通也是與世俗格格不入的怪人,他頭頂“信号鍋”,還寫下神神叨叨的詩句,指向人生意義、宇宙終極。這讓影片後段如科幻版的《路邊野餐》,也貼近庫斯圖裡卡(Emir Kusturica)電影裡狂歡又孤獨的氣氛。唐志軍對外星生命的追問,導向了他與女兒的情感隔閡,宏大的宇宙與渺小的個人産生微妙聯結。科幻,在這裡,具有了别樣的味道。

《宇宙探索編輯部》:呈現軟科幻鮮活生命力

如果說《流浪地球》系列為國産硬科幻大片樹立了标杆,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大樹,那麼在這片樹蔭下萌發的《宇宙探索編輯部》,則用低成本和創意證明,中國軟科幻也有鮮活的生命力——它們都是未來中國科幻類型片的重要組成部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