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為什麼總愛貼貼?原來是患了“肌膚饑渴症”

朋友家的娃,最近粘媽媽粘得超級愁人。

中秋節的時候,他們一家出去玩,老公開了4個小時的車,實在困得不行。

考慮安全,她想替換一下老公,可娃死活不同意,抱着她的胳膊不肯撒手,哭得好像生離死别一樣...

最後威逼利誘,以爸爸會被抓到警察局為要挾+一塊巧克力餅幹為交換,她才成功換下老公。

這一路,可謂是心驚膽戰了。

本來興緻勃勃的娃,突然失去了對所有玩具的興緻,努力把身子從安全座椅上探到最前,兩隻小手勉強夠到了媽媽的頭發,就這樣,摸着媽媽的頭發,摸了一個多小時。

真是超有(級)愛(累)啊!

好不容易熬到中途休息,爸爸換回媽媽,小家夥如獲珍寶一樣抱着媽媽的胳膊,頭一直墊在媽媽的肩膀上。

她一度擔心“他是不是得了什麼怪癖?”

這不是怪癖,但确實是一種“病”。

别說,這還真是一種“病”,不過這種病并不可怕。

它叫“肌膚饑渴症”,指的是幼兒要通過觸覺來達到感官的一種滿足和提高。

也就是說,孩子需要通過對最信任的人,也就是對媽媽皮膚上的觸摸,讓内心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同時刺激其他感官的成長。

人的身體每一塊五分硬币大小的皮膚上,就有25米長的神經纖維和1000多個神經末梢。

孩子不抱就哭,摸着媽媽才肯睡,這些都是孩子的皮膚發出的饑渴信号,并不是"不正常的現象",就像軀體餓了、渴了一樣。

此刻媽媽最需要做的就是愛撫,這不但可以緩解寶寶心裡的焦慮,促進媽媽與寶寶之間的感情,還可以提升寶寶的感覺能力和安全感,促進睡眠品質,有助寶寶的心理發育。

你會發現,親一親,抱一抱,摸一摸,寶寶睡得快的不止一點點。

孩子為什麼總愛貼貼?原來是患了“肌膚饑渴症”

是以這沒什麼好擔心的,反而是那些被逼着“獨立”,不抱不親不摸的孩子,才最應該擔心。

極度缺乏觸感上感覺的孩子,會怎麼樣呢?

同僚說過她的一個經曆。

她家女兒6歲了,從來不要求她抱抱親親,也不怎麼黏她,分房也很早,每天晚上都是自己睡着,她從來沒有哄睡的煩惱,這麼懂事的娃,羨慕麼?

可她卻有點失落,尤其是看到别人家女兒跟媽媽膩膩歪歪的時候,總覺得跟女兒之間少了點什麼。

可說起原因,可能就要怪她媽媽頭上了。

她說媽媽小時候就不怎麼抱她,她長大後也是那種不太喜歡跟别人有肢體接觸的人,一碰到别人的皮膚,就會本能的抗拒,是以女兒小時候她也不怎麼跟女兒親親抱抱。

原來覺得沒什麼,可現在開始擔心女兒長大後跟她一樣,缺乏安全感,甚至有點冷漠。

孩子為什麼總愛貼貼?原來是患了“肌膚饑渴症”

我們總是覺得自己的對的,

當孩子哭着要求抱抱的時候,我們拒絕了。

當孩子被逼着放開手自己睡着時,我們覺得赢了。

可我們真的赢了麼?

求媽媽抱抱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啊,是她們對媽媽愛的呼喚啊,這些缺失,不會讓孩子進步的更快,反而讓孩子因為不安而缺乏安全感,因為恐懼而懦弱膽怯,甚至會在某一個階段反抗性的行為倒退。

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裡曾講過一個同樣的故事,生了老二飛飛後,她發現老大安安突然不會走了,不會刷牙了,飯也不會吃了。

她氣急敗壞的罵安安:

從起床穿衣刷牙洗臉吃飯,每件事都要我盡力氣纏你30分鐘你才肯做,我怎麼受得了你啊!

被罵了的安安變得少言寡語,直到有一次她掀開安安的被子時,發現安安躲在被子裡哭的枕頭都濕了,問她“你是不是更愛弟弟?”

那一刻,她抱住了安安,像小時候一樣把他環在懷裡,抱了許久。

好可怕,差一點,她就失去了他。

好萬幸,這一抱,她又擁有了他。

原來,孩子求抱抱,求摸摸求親親都是在呼喚媽媽的愛啊,原來不被滿足的皮膚饑渴真的會侵蝕孩子的安全感。

那我們還吝啬什麼呢?

難道擁抱這種治愈系的良藥,孩子沒有無條件沒給過我們麼?

小時候,哪個媽媽不喜歡深吸一口孩子身上的香氣?哪個媽媽不喜歡親親摸摸他的小手,小臉,小屁屁,小肚肚,小腳丫?

孩子治愈了我們了皮膚饑渴,而我們能治愈他的,卻沒有幾年。

黃磊在節目中曾說過一件讓自己遺憾終身的事,那天女兒多多睡在媽媽的床上,他本想把女兒叫醒讓她回自己的房間睡,想了想還是抱回去吧。

可多多12歲了,抱起來容易,放下有點難,黃磊氣喘呼呼把女兒放在床上之後,就站在床邊看着女兒,突然鼻子一酸,感慨“抱她這件事就算結束了”。

腦海中想着女兒長大早晚會離開他,後悔小時候怎麼沒再多親親多抱抱一些,那樣肆無忌憚擁抱的時光,錯過,就沒有了。

想起同是身為人父的王朔在《緻女兒書》中也曾有過這樣的感慨:

“知道你小時候我為什麼愛抱你愛親你老是親得你一臉口水?我怕你得皮膚饑渴症,得這病長大了的表現是冷漠和害羞,怕和别人親密接觸,一挨着皮膚就不自然,尴尬,寒毛倒豎,心裡喜歡的人親一口,拉一下手,也臉紅,下意識抗拒。

你還是嬰兒的時候,隻要一笑,就像太陽出來,屋裡也為之一亮。那時喜歡捧着你的臉狂親,因為想,大了就不能這麼親了。抱你的時候也想,怎麼辦,總有一天不能抱了。”

是以,與其說我們的擁抱治愈了孩子,不如說是孩子擁抱治愈了我們。

抱他,對我們來說很簡單,但對孩子,很重要!

抱他,不會讓他不獨立,隻要變得更好,别怕!

總有一天不能抱了,在能通過擁抱而互相治愈的日子,用力抱吧,真的沒幾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