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脈脈林凡“開噴”,後浪能講好新故事嗎?

脈脈林凡“開噴”,後浪能講好新故事嗎?

前不久,脈脈CEO林凡将矛頭對準BOSS直聘,稱其沒有解決中高端人才的痛點,而脈脈的全維招聘對BOSS直聘形成了降維打擊。所謂的全維招聘,其實就是“社交+社群+智能算法”。

這番口誅筆伐,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為脈脈的高端之路造勢。

前不久,脈脈成立“脈脈高聘”,主打年收入30萬以上的中高端人才市場。林凡把直聊模式當成了靶子,“直聊模式更适合像會計、設計師這樣的标準工種和職位,但是卻無法解決中高端人才的求職需求,是以脈脈高聘應運而生”。

網際網路招聘其實是個重營銷的行業,需要有這樣的“開噴”事件來吸引使用者眼球,不足為奇。倒是脈脈進軍高端化的動作,引起不少業内人的興趣。

就整個網際網路招聘行業來看,在市場增速下滑之後,高端化的确成為平台尋找增量的方向,還有很大的商業化空間待挖掘。

不過,脈脈真正瞄準的對手應該是獵聘,而不是BOSS直聘。因為獵聘一直聚焦在中高端人才市場,而BOSS直聘主要以藍領和初級白領為主。

更為關鍵的是,透過獵聘可以發現,脈脈想要進軍的高端之路并沒有那麼好走。獵聘在市值和營收上,反而不及“低次元”的BOSS直聘。也就是說至少在資本市場和企業規模上,它并沒有對後者形成降維打擊。

獵聘在高端化上碰到哪些難題?正在往高端躍遷的脈脈,能夠超越獵聘并對BOSS直聘形成降維打擊嗎?

網際網路招聘的高端山頭上,彌漫着待穿透的迷霧。

滾滾來襲的“人才紅利”

高端人才招聘的市場空間,其實是由時代浪潮拍打出來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過後,美國《時代》雜志的封面人物選擇了三位中國農民工。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人認為,中國經濟之是以取得巨大成就,龐大中國農民工群體創造的人口紅利功不可沒。

必須承認,中國過去四十多年取得的經濟成就,很大程度上是靠人口紅利。但是,如今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再依靠人口紅利難以實作可持續,高品質發展的“人才紅利”勢在必行。

随着近些年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專及以上的人群逐漸增加,社會發展從人口紅利期轉移到人才紅利期。再加上國内傳統制造業在逐漸轉型更新,AI、晶片、機器人等高端産業興起,疫情加速了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等因素,市場對高端人才提出更大的需求。

脈脈林凡“開噴”,後浪能講好新故事嗎?

但是,人才供應和需求之間,還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人社部、工信部釋出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中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過1900萬人,到2025年将接近3000萬人,缺口率高達48%。

脈脈林凡“開噴”,後浪能講好新故事嗎?

供不應求之下,人才的緊缺直接反映在了中高端招聘市場上。艾瑞咨詢報告顯示,寬口徑上2021年中國招聘市場規模達1489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中高端招聘市場規模占比86.5%,達到1288億元。

龐大的市場規模背後,是更多的企業對高端人才有更多需求,同時也願意為招聘高端人才付出更多的費用。這将為衆多招聘平台提供廣闊的掘金空間,也是吸引脈脈等平台入局的主要動力。

中國線上招聘平台前三分别為前程無憂、BOSS直聘和獵聘三大玩家,合計占據了近70%的市場佔有率。相對來看,BOSS直聘和獵聘兩家後起之秀更具有典型性和成長性。

脈脈林凡“開噴”,後浪能講好新故事嗎?

市場定位上,BOSS直聘主要以藍領和初級白領為主,累計服務認證求職者高達1.132億人。在認證企業中,員工數少于100人的中小企業占比達到84.6%,盈利模式主要是為這些企業提供線上招聘服務,然後收費。

獵聘則一直聚焦在中高端人才招聘這一細分賽道,同樣的,其盈利模式也是主要向企業主收取招聘服務費。

眼下,BOSS直聘市值達到802億港元,遠高于獵聘的64億港元。去年前三季度,BOSS直聘營收為34.2億元,高于獵聘的20.1億元「1」。

按照常理,高端招聘領域需求大、掘金空間廣闊,獵聘市值和營收跟BOSS直聘的差距應該不會這麼大,為何反而占據下風呢?

解答出這個謎題,将對脈脈進軍高端招聘之路産生價值啟示。

而答案,就藏在網際網路招聘的本質裡。

透視“高端化迷局”

網際網路招聘平台經常用各種營銷政策包裝自己,但本質上它還是非常傳統的生意。

最終的目的,就是完成求職者和招聘者之間的撮合。

這種撮合看起來簡單,但其實是非常複雜。因為跟電商裡的“人找貨”或者“貨找人”不同,招聘撮合的是“人找人”這一過程,而“人”往往是不确定性最高的因素,是以市場上經常出現“招人難”和“求職難”并存的“結構性錯配”難題。

開年以來,廣東沿海等地許多制造企業和外貿企業都在擴大招工規模,有的企業甚至專門雇十幾家招聘公司幫忙招人。然而,這種熱潮的反面是内地不少年輕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人社部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國内勞動力市場的求人倍率(需求人數/求職人數)長期維持在1.0以上,也就是說需求大于供給。

這種“結構性錯配”,一方面在于現在許多年輕人甯願送外賣、跑滴滴,也不願意去工廠,另一方面也源于資訊差造成的供需不對等問題。

在高端人才招聘領域,這種“錯配”更為明顯。因為在這塊領域裡,比對更為複雜,隐性的需求更多。

相對來看,高端人才在求職或者跳槽上更為“傲嬌”。就像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一樣,高端人才更願意被主動發掘和聯絡。

脈脈人才智庫資料顯示,年薪30萬以上的中高端人才更傾向于被發掘。随着收入增加,他們主動求職的意願逐漸降低。年薪100萬以上的職場人中,超半數被動求職。在藍領或者初級白領招聘市場恰恰是相反的,求職者相對更為主動。

正是這份“傲嬌”,讓高端人才的應聘決策周期更長,眼光更為苛刻。資料顯示,年薪50萬~100萬的職場人中,超過1/4求職決策期超過2個月,而在年薪100萬以上的職場人中,這一比例增加到了40%。

更為被動的求職和更為漫長的決策期,其實讓招聘者和應聘者之間的比對更為複雜,非标和隐性條件更多。是以,高端招聘通常需要獵頭進行人工比對,不懂人性的算法往往會失靈。

在此局面之下,獵聘打造出B(企業)-H(獵頭)-C(求職者)的模式,用大量獵頭去接觸高端人才,相對能夠提高高端招聘市場裡的比對效率,是位優質的“撮合者”。

然而,它卻不是位賺錢好手。在各個行業裡占據高端細分賽道的選手,往往具有較高的淨利潤率,說白了就是賺錢能力。比如,茅台淨利潤率超過50%,蘋果的淨利潤率超過20%,但是獵聘的淨利潤率僅為個位數,甚至低于BOSS直聘和前程無憂。

較低的淨利潤率背後,一方面是因為高端人才較長的決策周期,增加了獵頭的比對和溝通成本,進而拉低了獵聘整體的淨利潤率,另一方面是因為獵聘的盈利模式過于單一,主要還是依靠B端企業付費,同時依靠職位釋出、履歷下載下傳、套餐出售等方式賺錢,這些方式盈利空間小,而且跟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老一代招聘平台的賺錢方式沒有太大差別。

所在的賽道具有前景,但是賺錢能力不足、故事不夠新穎,這也是獵聘的估值遠低于BOSS直聘的重要原因。

那麼,新加入賽道的脈脈能靠“社交+社群+智能算法”的模式,講出一個新的好故事嗎?

後浪能講好新故事嗎?

網際網路招聘是一個雙邊市場,一頭連接配接B端企業,另一頭連接配接C端使用者。

要打破盈利天花闆,關鍵要取得雙邊市場中的“網絡效應”。也就是盡可能多地增加B端企業或者C端使用者的數量,通過規模效應降低營運成本,然後去挖掘更多的盈利點。

這時候,“讨好”B端還是C端就成為一個關鍵選擇。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老一代招聘平台都是更傾向于B端企業,在使用者體驗上不夠出色。而作為後浪的BOSS直聘,更注重C端的使用者體驗。其一方面通過大量的營銷活動吸引C端使用者,另一方面通過“移動+直聊”的模式,提升了使用者黏性。

當BOSS直聘獲得較高的使用者活躍度,就吸引了不少B端企業入駐。平台的“智能比對”,減少了整個招聘過程中的“錯配”,進一步吸引更多的企業,也讓BOSS直聘挖掘出更多盈利空間。這種模式向資本講出了新故事,是以BOSS直聘的市值在同行中遙遙領先。

脈脈進軍高端的“社交+社群+智能算法”模式,跟BOSS直聘“移動+直聊+智能比對”模式,其實都是把天平偏向了使用者。當然,最大差別就是“社群”和“直聊”。

作為高端招聘領域裡的後浪,脈脈能靠“社群”能夠吸引更多C端使用者和B端企業嗎?

并不一定。

此前,脈脈通過獨特的“匿名職場社交”吸引了一大批C端使用者。它也憑借接連爆出不少大廠的猛料,一度被稱為“職場茶水間”。一些沒有求職意向的使用者,也會在八卦的心理上逛社群。這種強社交和社群屬性,加強着脈脈的使用者粘性。

但是,在C端使用者規模上,脈脈還是要弱于其他招聘平台。QuestMobile資料顯示,脈脈2021年12月MAU在380萬左右,同期BOSS直聘MAU超過1000萬,獵聘MAU超過600萬。

更為關鍵的是,高端人才在求職過程中,對社交或者匿名評價并不感冒。某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告訴《一點财經》,高端人才通常都有一個圈子,不管是求職還是跳槽一般都是優先通過熟人介紹或者聯系獵頭,很少通過社交平台來了解企業。

面向B端企業,也就是所謂的“付費金主”,脈脈的社交模式依然不占優勢。因為被曝出黑料,一些企業對脈脈避而遠之,脈脈的盈利增長也進展緩慢,驚蟄研究所調查顯示,脈脈目前的營收主要為付費會員和賣課兩種。

如此來看,用社交進軍高端招聘市場,更像是一份可行性較低的商業計劃書,需要待實踐檢驗。

當然,網際網路高端招聘市場依然前景廣闊。艾媒咨詢報告顯示,中國線上招聘市場在逐漸增長當中,2022年已經達到202億元,預計到2024年将達到289億元。

脈脈林凡“開噴”,後浪能講好新故事嗎?

電影《天下無賊》中,葛大爺留下過一句經典台詞: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雖然葛大爺沒學過企業管理學,但其跟管理大師德魯克的觀點不謀而合:企業隻有一項真正的資源:人。

随着産業更新,企業對于高端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網際網路高端招聘的空間會不斷加大,包括獵聘、脈脈在内的入局者,需要在比對效率和商業化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才能持續地自我壯大。

在這條長賽道上,笑到最後的才是王者。

注釋:

「1」BOSS直聘與獵聘市值統計時間截至2月24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