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離職超過3個月,再求職會遇阻?職場“空窗期”有多尴尬

“招聘時,是不是有個不成文規定,離職超過幾個月的就不考慮要了?”

最近,這樣一條求職者吐槽,引起許多人的共鳴。

01

脈脈論壇上,一位從某廠離職的程式員,分享了近期求職的糟心事。

他是在2021年春節之前送出的辭呈,想着快過年了,給自己放個假。正好年後也是所謂的“金三銀四”,他就打算屆時再找工作。

沒想到,正因為這3個月的職場“空窗期”,他的求職處處碰壁。

離職超過3個月,再求職會遇阻?職場“空窗期”有多尴尬

人這一生,工作年限長達三四十年,僅僅從其中脫離幾個月而已,為何面臨如此尴尬?

一位網友的點評值得大家深思:“你會被判定對工作沒那麼需要或者随意,不太穩定,會增加離職的風險。”

02

這麼一想,并不難了解。

職場“空窗期”,首先意味着你沒有經濟來源,其次代表你需要支付社保,這往往比挂靠公司繳納更貴——也就是說,你需要付出不容小觑的成本,這也是自由的成本。

這就描繪出了怎樣的畫像呢?或是家裡提供支援,或個人經濟壓力小,或者享受型人格……總而言之,對于一個肩負招聘KPI的hr來說,錄取這類人,後顧之憂看似更多。

面試是一個非常綜合性的考量,求職者的工作狀态,無疑就是影響因素之一。

如果你宣稱隻要工資高無怨無悔付出,hr會判定你過于激進,但如果薪水不達你預期,你就會立刻撂挑子走人;如果你自稱休息了一段時間,hr也會因為你的随性,而産生諸多猜測。

一個離職後開始求職,一個離職後休息三五個月,假若二人條件相當、同時求職,很顯然,前者會被視作對工作需求感更強,是以穩定性、可掌控程度也更樂觀,兩相權衡,不言自明。

離職超過3個月,再求職會遇阻?職場“空窗期”有多尴尬

這是否代表着,脫離工作狀态危險系數極高?小e認為這樣說也過于武斷。

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今年的“金三銀四”,如網友所說,更像是“銅三鐵四”——“沒有(離職幾個月不考慮錄取)這個不成文規定,應該是行情不好,是以要求更嚴。”

多地疫情籠罩,國際局勢複雜,這必然對就業環境形成沖擊。整體承壓時,個人就更難保證。這樣的困境,誠然尴尬,卻也無奈又合理,但要相信一件事,觸底總會反彈。

03

離職一段時間,把時間短暫還給自己,這并不能和缺乏職業優勢劃等号。

第一個原因,要從跳槽的合理性來說。你在某崗位相當長時間,或上升遇阻,或内心倦怠,或外部因素變化,比起反複向上級申請加薪、改變制度,更簡單的方法是換個符合你期望的下家。

第二個原因,則是伯樂不常有。你作為被選擇者,當然需要等待。這種等待,可以是所謂的騎驢找馬,也可以是離職後的廣泛面試、積極進取。

離職超過3個月,再求職會遇阻?職場“空窗期”有多尴尬

例如在“空窗期”裡,你可以培養一些主業以外的能力。偏外在的,例如健身、學穿搭,保持良好形象;偏内在的,比如考考證書,學點技能。

也就是說,離職不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思考和進步。

透過這個案例,小e作為打勞工,也分享幾個考慮:

首先是做好職業規劃,讓工作或離職隻是狀态而已;其次是保持進取,保證你有随時抽身的底氣;最後是存錢,確定你離職後錢包不會陷入僵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