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微軟退出中國,國産作業系統能頂上嗎?

作者:王新喜

文/王新喜

日前,據媒體報道,中國使用者在注冊、登入微軟Office、Windows、Azure等産品賬戶時,會出現提醒“你的資料将在你所在國家或地區之外進行處理。”基于将中國使用者資料傳輸至境外的這種動向,有些業内人士開始猜測微軟要退出中國市場,導緻小道消息傳的沸沸揚揚。

如果微軟退出中國,國産作業系統能頂上嗎?

早在3月9日,微軟中國釋出聲明稱,微軟始終嚴格遵守個人隐私保護與資料安全等方面的各項法律法規。微軟提供的所有産品與服務以及跨境資料管理,都嚴格遵從法律法規。

微軟為何要把資料傳輸到國外?

微軟為何此時要提醒将中國使用者的資料轉移至其他國家或地區處理?在目前微妙敏感的時刻,引發了衆多猜測,有說法是微軟不接受國家本地化資料處理要求。

而在使用者提醒的說明中,微軟表示,資料傳輸至其他國家或地區是為了“使産品能夠按預期工作”。對于已經付費但不願授權的使用者,微軟提供退款管道。

根據财經的報道,是由于系統維護更新,目前使用者無法在官網上購買使用各類産品的中國版本,隻能用國際版,是以會出現資料傳輸提醒。

根據中國網信辦2022年9月釋出的新規,在華企業如果需要将資料傳輸至境外,可以依法申報,申報期6個月,也就是截止到今年3月。過去6個月,有不少外資和本土企業送出了申請,截至目前,有兩家機關獲批,并沒有微軟相關企業和産品。

從布局來看,深耕中國市場30年,自2014年起,由世紀互聯營運的Microsoft Azure、Microsoft Office 365、Microsoft Dynamics 365及Power Platform陸續在中國市場正式商用,全部實作本土化營運。2022年3月微軟智能雲矩陣面向中國市場的整體服務能力再次翻倍擴容,也為更多海内外企業出海入華提供了支援。目前微軟對于中國雲服務市場,以及中國區客戶的數字化轉型投資在持續加碼。是以,從業務布局來看,微軟退出中國市場可能很小。

如果微軟退出中國,國産作業系統能頂上嗎?

微軟是一家比較有商業政策的公司,自成立以來幾乎沒有參與或介入過任何國家之間的政治紛争,也比較遵守各國法律, 某種程度上,從利益與意願上,微軟沒有退出中國市場的動機,當然未來走向如何,誰也不清楚。

不過我們要讨論的話題是,如果微軟退出,會發生什麼?這可能是國内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其實,我們明白多數網友的擔心,晶片與作業系統是一體的,打了晶片牌,就輪到作業系統,其實美國出口限制要打的牌一般不會在作業系統層面,雖然說作業系統是軟體行業的明珠,比晶片要難搞,不過,也要看具體場景與外部客觀條件,如果主動讓出市場就另當别論了。

在開放自由的市場,在作業系統形成壟斷格局的形勢下,是比晶片還要難搞,因為作業系統難在生态,先發者市場生态規模一旦形成,後來者很難颠覆,這也是國内電腦作業系統玩家衆多,但市場佔有率始終無力突破的重要原因。

與晶片不同,作業系統卡脖子本質是把市場拱手讓人

目前,Windows作業系統的規模效應與生态系統具備很強的吸附力,幾乎所有的開發者、消費者與硬體廠商等上下遊鍊條都會圍繞它去做開發與更新,當産業鍊上的消費者、開發者、廠商、市場方等都圍繞它形成穩定的使用習慣與盈利模式的時候,就會形成越來越穩定性的結構與護城河。

微軟作業系統經曆十幾年的優化與周期性疊代,才發展到XP系統。此後,又曆經WindowsVista、Windows 10 和 Windows Server 伺服器企業級,經過了持續多年的疊代與更新,走到了今天的規模——僅Windows10就有超過3500萬應用數量,支援1600萬的硬體/驅動組合,成就了windows無可替代的體驗與價值。

但作業系統與晶片面臨的問題恰恰相反,卡晶片脖子你造不出來,卡作業系統脖子,卻恰恰是讓出市場,創造市場紅利視窗,成就别人的生态。

是以,美方出口限制很少動作業系統,在谷歌停止了對華為進行GMS的海外授權之外,在作業系統層面的動作很少。原因很簡單,晶片是實打實的門檻,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陽元指出:半導體産業鍊上遊的任何一種材料、一種裝置甚至一個配件都可能成為制約競争者的手段。

但作業系統不一樣,作為軟體的底層基礎設施,頭部玩家一旦讓出市場,市場需求會推動其他作業系統玩家頂上并做大。從技術層面來看,世界上大部分作業系統都是基于Linux和Unix的作業系統,Windows的核心是脫胎于MS-DOS、蘋果iOS是來源于Unix。

安卓也不是谷歌從0開始寫的代碼,它基于linux核心的自由及開放源代碼的系統,因為開源的Linux隻是個核心,核心代碼很關鍵,但隻是作業系統很小的部分内容。國内作業系統的發展,都是基于Linux核心進行研發的。

如果微軟退出中國,國産作業系統能頂上嗎?

對于作業系統來說,它成功的關鍵在于能不能吃掉發展期的人口紅利,快速形成市場規模,一旦規模上來,軟體開發者與硬體廠商蜂擁而至,在不斷的疊代之下,後來者很難追趕。

微軟沒能成為安卓,印證了作業系統難在生态,不在技術

事實上,即便是微軟,在這方面依然有錯手與遺憾,2018年的時候,比爾蓋茨坦言自己管理不善,微軟沒能成為Android。

如果微軟退出中國,國産作業系統能頂上嗎?

因為初代iOS系統在2007年就已經釋出,Android同年也緊跟釋出,而在三年之後,直到2010年,微軟WP系統才匆忙釋出,取代其Windows Mobile,但三年時間的黃金紅利期已經過去了。

在已經錯失市場先機與市場佔有率優勢的情況下,微軟還使出了另一個昏招——收取高昂的系統授權費用,這導緻生态鍊加速倒向Android。

微軟在移動端作業系統的失敗也恰恰說明了作業系統難在生态,抓住紅利期的時間視窗以及外部客觀條件是非常重要。

當然,颠覆原有作業系統生态,一個可能性是,新的技術與硬體裝置的發展對原有硬體裝置降維打擊,讓原來的硬體裝置沒有價值,類似智能機對功能機的降維打擊,形成一套全新的作業系統,這樣,原有的作業系統(塞班)自然會衰落。

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作業系統主動關閉,退出市場,那麼新的作業系統就會發展起來。為什麼?因為使用者需要。

當有更好體驗的作業系統的時候,人們自然會選擇更好的,但沒有更好的了,自然會退而求其次,是以,如果微軟退出,那麼龐大的中國市場,最終還是可以發展出一套自己的作業系統,至于花落誰家,則是後話了。

從軟體到硬體,國産桌面作業系統已具備條件,但難題也依然存在

從國内作業系統來看,桌面作業系統陣營格局漸成。目前的主流的作業系統包括有中科方德、優麒麟、銀河麒麟、COS作業系統,中興新支點、統信UOS、一銘Linux、思普、普華、華為歐拉OpenEuler、華為鴻蒙等十餘款作業系統。但由于玩家太多,其實不是好事,相反,這導緻使用者認知混亂,軟硬體适配困難,難以成立統一大生态。

如果微軟退出中國,國産作業系統能頂上嗎?

國内作業系統的發展都是基于Linux核心進行研發的,從過去一年的進展來看,國内也開始從Linux核心、其他開源項目、自研項目元件建構國内主導的作業系統開源根社群。

值得一提的是,開源鴻蒙已經适配PC,在 PC 上可以正常啟動、登入、運作應用、聯網等功能,也具備跨平台和相容性的優勢,但冷啟動、常用軟體适配,軟硬體生态搭建也是目前的難題。

如果微軟退出中國,國産作業系統能頂上嗎?

作業系統的生态要求要有自己的晶片指令集,它的成功離不開硬體,尤其是統一CPU晶片與架構支援。

在國産CPU層面,有龍芯、兆芯、華為鲲鵬、海光、飛騰、申威等晶片玩家。目前國内也有了完全自主的指令集——龍芯LoongArch指令集。

整體來看,國産桌面作業系統從軟體到硬體已經基本完成布局,從技術到能力層面,在逐漸發展之中,但生态欠缺是所有玩家的共同短闆。

此外,雖然說玩家很多,都在疊代自己的産品,但由于玩家太多,難以形成整合力,各自為戰,很難形成大一統生态。到底由誰來頂上,是個問題。

其次的專業軟體層面的欠缺。在設計,制圖,剪輯等專業軟體不如Mac和Windows,這依然需要時間去疊代。總的來說,目前多數國産作業系統使用體驗能滿足基本的常用軟體需求,但無法在消費者市場與Windows去競争,使用者對國産作業系統品牌認知度非常有限,普及非常困難。

簡單來說,國内桌面作業系統生态的發展其實也需要有生态支援,如果微軟讓出這個機會,國内作業系統的替代工作就會有序展開,整個生态系統有望發展起來,但是現狀依然不樂觀。很多專業的軟體,軟體開發工具,資料庫,伺服器上高性能服務軟體,專業的圖形影音編輯工具,工業設計軟體等等如何突破依然是大問題。

簡單來說,目前國産系統軟體基本上可以替代輕度辦公,但在市場接受度和使用者體驗以及專業軟體的使用上,其實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可能還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達到基本的應用要求。

資料顯示, 2023年2月份,Windows在美國的桌面作業系統市場佔有率已降至57.37%的曆史低點,遠低于2009年1月92.37%的曆史高點。

如果微軟退出中國,國産作業系統能頂上嗎?

市場佔有率下滑,微軟的危機感在加深,中國市場的營收占比不大,但戰略意義重大。總的來說,從意願上來看,微軟不可能放棄中國市場,因為一旦放棄幾十年辛苦建立的生态,想要重建基本不可能。

從行為邏輯上、意願、利益層面微軟沒有退出中國市場的動機,不過我們也需要考慮到極端情況,國産作業系統層面的國産替代布局,以及如何解決專業軟體以及易用性、生态難題,如何改變各自為戰局面,形成大一統生态,這是時候需要思考布局以及更快的推進了。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