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開講#
«——【·引言·】——»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 ,嬴姓,趙氏 ,名政,又稱趙政、祖龍,也有人說有呂政一說。他是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并且是首次完成了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嬴政出生于趙國都城邯鄲,後來又回到秦國。在前247年繼承王位,當時他才十三歲。前238年,嬴政平定了長信侯嫪毐的叛亂,之後又除掉權臣呂不韋,從此開始獨攬大政。在期間他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
秦始皇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譽為“千古一帝” 。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意義·】——»
在秦始皇之前,中國是由七個諸侯國組成的分裂狀态,戰争頻繁,國内混亂。秦始皇通過一系列的戰争,最終将所有的諸侯國都納入了自己的版圖之下,實作了中國的統一,這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
他打破了諸侯割據的局面,實作了統一,使得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此後,中國曆史進入了一個長達2000多年的帝制時代,中國的統一和穩定得到了保障,這也為後來的曆史發展打下了基礎。
秦始皇規定了一種标準貨币——銅錢,這種貨币的形狀、大小、重量和紋樣都有明确的規定。秦始皇還規定了銅錢的面值和比價關系,統一了貨币的發行和使用,友善了商業和交易。還規定了一套标準度量衡系統,包括長度、重量、容量等各個方面。這套标準度量衡系統被普遍采用,使得商業和交易更加便利和規範。
秦始皇對市場進行了管理和監管,設立了市監,負責監督市場秩序和商品品質。這有助于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商業繁榮和社會穩定。并推行了小篆文字,這種文字規範、簡明,适合文字刻寫和印刷,有利于資訊傳播和商業交流。秦始皇還規定了标準的字形、筆畫和構造,統一了文字的規範和使用。
除此之外,他還興修了許多偉大的工程,例如萬裡長城和秦始皇陵,這些工程不僅僅是政治上的象征,也是中國文化和技術的傑出代表。這些工程的建造也為後來的曆史和文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借鑒。
秦始皇興修長城,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加強國家的防禦能力。長城的建造不僅僅是政治上的象征,也是中國文化和技術的傑出代表,對中國古代軍事和建築技術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長城也成為了中國文化和曆史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是中國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秦始皇陵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最為宏偉的陵墓之一,也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秦始皇陵的建造不僅僅是為了安置秦始皇的屍骨,也是為了顯現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統治地位,向後人展現自己的威儀和統治力。秦始皇陵的建造也為後來的曆史和文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借鑒。
«——【·秦始皇的政治改革·】——»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廢除了諸侯割據的制度,将全國劃分為36個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這一制度推動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穩定,為後來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奠定了基礎。
并在全國範圍内建立了郡縣制度,設立郡守和縣令等官職,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權力關系,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
秦始皇還實行了均田制并統一文字和度量衡,将土地重新配置設定給平民百姓,加強了财政收入和農業生産能力。秦始皇頒布了“秦統一文字法”和“秦度量衡法”,規定了全國使用相同的文字和度量衡标準,統一了國家的标準和規範。
秦始皇在全國範圍内建立了官僚制度,設立了各級官職和等級制度,選拔人才和管理官員,加強了中央政府的管理和控制。還推行了官僚制度,設立了官職和等級制度,選拔人才和管理官員。這一制度為中國政治和社會管理提供了規範和标準,促進了中國政治和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秦始皇頒布的《秦律》和《秦令》,規範了社會秩序和行為準則。這一法律制度統一了中國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促進了社會秩序和文明進步。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全國性法律和法規體系,規範了社會秩序和行為準則。同時,為了確定全國各地都能遵守這些法律,秦始皇還實行了行政審判制度,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審判程式。
秦始皇将全國範圍内的刑法進行了統一,廢除了各個地方的刑法和懲罰方式,設立了較為嚴厲的刑罰和制度,加強了對犯罪行為的打擊和懲罰,維護了社會治安。實行了國家壟斷的鹽鐵專賣制度,控制了鹽鐵的流通和生産,使得鹽鐵價格得以穩定,規範了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後來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秦始皇在全國推行戶籍制度,規定了每個人必須有戶籍,并進行登記和管理。這一制度確定了政府對人口的掌控和管理,加強了社會和政治的穩定。
些法律和政策的實行,使得中國的法律和政治制度得到了統一,為後來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曆史和社會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始皇的偉大建造·】——»
秦始皇修建了連接配接北方邊疆的長城,使得中國北方的邊境得到了加強和保護。秦始皇陵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陵墓之一,是秦始皇的陵墓。該陵墓規模宏大,工程浩大,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他還修建了大量的道路和運河,連接配接了各個地區,便于政府管理和軍隊調動,也有助于促進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以及建造了許多宮殿和陵寝,包括鹹陽宮、臨洮宮、苑囿、華清池等,這些建築展現了秦始皇的權勢和财富。
秦始皇在全國各地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包括灌溉管道、水庫和水門等,提高了土地的産量,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條件。這些工程的建設不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也展現了秦始皇的統治理念和宏偉氣魄,對中國曆史和文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但秦始皇的大型修建工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是以他從各地征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對當時的民間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一些農民、手工業者等被征調到工地上,從事建築、修路等工作,時間長達幾年,這給他們的生産和生活帶來了困難。
為了籌措建設資金,秦始皇實行了一系列的賦稅政策,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不僅如此,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物資,征調物資的過程中也使得商業和手工業者的生産和生活受到影響。
秦始皇的修建工程也對中國的藝術産生了影響。他注重規模和氣勢,在建築風格和裝飾上創新,展現了秦國的風格和特點。這些影響對後來的建築和藝術發展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秦始皇的修建工程,如長城、秦陵等,彰顯了秦始皇的權威和統一意識,增強了人民的國家認同感和愛國精神,也為後來的中央集權奠定了基礎。
總之,秦始皇的修建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對民間生産和生活帶來了困難,但同時也促進了一定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加強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認同感。
«——【·秦始皇推行法家思想·】——»
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重要的改革家和統一者之一,他推行了法家思想并将其貫徹到國家的各個方面,對中國的曆史和文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始皇實行了中央集權的制度,通過推行法家思想,強化了中央政府的權力,實行統一的法律、行政和經濟管理,為中國的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并通過制定一系列法律條文,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和管理。他将法律規範作為維護社會秩序的基礎,不僅嚴懲腐敗、A錢和各種違法犯罪行為,還制定了以獎勵和懲罰為核心的政策,使得法律制度更加完備和有效。
秦始皇在行政管理方面推行了标準化的制度,包括貨币、度量衡、文字等。這些标準化制度不僅統一了國内的管理,也為日後的對外貿易提供了便利。
秦始皇推行法家思想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加強國家的經濟實力,通過實行土地制度、開墾荒地、推廣農業技術、修建水利工程等舉措,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秦始皇在推行法家思想的同時,也推動了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他修建了一些重要的文化建築,如秦始皇陵和兵馬俑,也倡導和實行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如對書籍的收集、編纂、出版等,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秦始皇推行法家思想對中國曆史和文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推動了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總結·】——»
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的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中國統一國家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位期間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措施,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制度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政治上,秦始皇實行中央集權制度和推行法家思想,強化了中央政府的權力,實行統一的法律、行政和經濟管理,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和管理,為中國政治和社會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經濟上,秦始皇推動了經濟發展,實行土地制度、開墾荒地、推廣農業技術、修建水利工程等舉措,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文化上,秦始皇倡導和實行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如對書籍的收集、編纂、出版等,修建了秦始皇陵和兵馬俑等重要的文化建築,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此外,秦始皇還修建了長城和靈渠等重要的工程,保衛了國家的疆土和發展了農業生産,推動了中國科技的發展和進步。
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的一位偉大的統一者和改革家,他通過一系列改革和措施,為中國的統一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對中國曆史和文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 從儒法之争看焚書與坑儒事件[J]. 楊梅媛.内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
- 論秦文化的尚武精神[J]. 蔡智忠;馬明達;聶晶;毛海燕.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12(03)
- 略論秦朝滅亡的原因[J]. 于海蘭.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02)
- 論秦帝國滅亡的必然性和偶然性[J]. 陳曉楠.雞西大學學報,2012(04)
[5] 也說千古一帝“秦始皇”[J]. 陳鵬雲.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