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輕松點,聊點八卦~
跟妹妹吃飯,她跟我說她閨蜜結婚前跟男方談判的點點滴滴,主要沖突集中在彩禮和婚前财産上。
01
我長話短說,閨蜜的名字就用小美代替吧。
小美和小帥是相親認識的,談了兩年戀愛,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
倆人各有一套婚前房産,全是付了首付在還房貸中,小美的在市裡,小帥的在郊區。
現在倆人在小美的房子裡同居,小帥想以後結婚就住小美的房子,這樣倆人上班都近。
小帥在郊區的房子沒裝修,他想着就先不裝修,等結婚以後把房子賣了,在市裡換學區房。
小帥又買了輛新車。
現在小美不樂意了,她覺得小帥以上的行為都是在算計她。

首先,小帥想結婚後住她的房子,那她就承擔了更多的婚後成本,吵個架都沒地方可去。
第二,小帥現在買車,車就是婚前财産,跟她啥關系沒有。
她本來想着用彩禮錢買車,車就當娘家的陪嫁了。可現在小帥已經買了車了,她就不能用彩禮買車了,萬一小帥找她要彩禮錢怎麼辦?
第三,小帥現在不裝修房子,想結婚後賣房換學區房。
小美想着這也是好事兒,這不就是傳說中的“洗房”嗎?婚前房産賣了,就成婚後财産了,自己還能多半套房産呢。
可小美又想,光賣小帥的房換學區房肯定不夠,小帥心裡肯定盤算着把自己這套房子也賣掉,這樣的話自己婚前的房産也保不住,豈不是虧大發了?
綜上,她覺得這個婚問題重重,充滿了算計,而她正是被算計的那一個。
聽完之後我是有點錯亂了,這到底是誰算計呢?
有時候看着網上關于彩禮嫁妝的讨論,我覺得匪夷所思,想想我結婚的時候,實在是太随意了。
倆人談戀愛,看着年齡不小了,感情穩定了,雙方父母也見過了,商量了個日子就去領證了。
領完證簡單辦了婚禮,改口費啥的都按各家習俗來,我倆也沒摻和,愛給多少給多少。沒讨論彩禮和嫁妝,就這樣稀裡糊塗結了婚。
對小美和小帥結婚前的糾結,我說句不好聽的話,他倆就是半斤八兩,誰都算計着對方,是以才覺得自己被算計。
02
嚴格來說,他倆的房産算不上完全的婚前房産,首付是付了,但都有貸款沒結清,婚後還房貸的錢也是夫妻共同财産。
小帥買的車,沒有貸款,是婚前财産。小帥花的是自己/自家的錢,本來就是婚前的财産啊,用婚前的錢換一輛婚前的車,也沒啥不對吧?
小帥郊區的房子,結婚後再裝修是花的婚後的錢,但裝修部分、還房貸部分、房産增值部分,也都是夫妻共同财産,就算以後離婚也是可以掰扯掰扯的。
至于要不要賣掉婚前房換學區房,那就是後話了,都賣掉、都不賣掉是公平,留一套婚前房是體諒,看日子咋過了。
結個婚算計成這樣,可想而知以後的日子得怎麼算了。
看着小美這麼糾結,我也替她擔心,這婚,還能不能結成呢?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隻結婚不涉及到生孩子的問題,那還可以往平等的角度靠,男女都一樣。
要涉及到生孩子,女性的弱勢地位就出來了。
10月懷胎,孩子哺乳養育,女性需要付出的更多,是以耽誤工作的更是大有人在。如果這時候男人在金錢上斤斤計較,女人才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最近總在網上刷到一些全職媽媽的視訊,當然我也不确定到底是拍攝視訊需要,還是真實的生活,但看着真是壓抑。
在家照顧孩子沒有工作的女人,被男人質問,一天天的啥也不幹,怎麼還花這麼多錢?
女人委屈汪汪地算錢都去哪裡了,孩子的奶粉尿不濕,學費教育訓練費,全家的飯菜錢,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零碎,一分錢沒用在自己身上,自己還成了浪費錢的人。
我就想啊,如果這些媽媽手裡有錢,不用靠男人給生活費,就不用看男人臉色,日子也不至于過得這麼憋屈。
考慮到這一層,女方為可能的風險要點彩禮,當作自己的小金庫,也不算啥過分的要求。
03
我跟妹妹正聊得興起,9歲的柚子哥突然插了一句嘴,“到時候我就給彩禮,别超過15萬就行,應該夠了吧?”
我想了想,可不就是15萬嗎?柚子哥的壓歲錢我給存了份增額壽,到他25歲适婚年齡的時候,賬戶裡正好是15萬,這帳算得!
雖然我結婚沒彩禮,但如果以後柚子哥結婚,隻要不是我負擔不起的過分請求,我應該會願意給彩禮的,給女方當個小金庫,也算是個安心的保障。
我很認真地跟柚子哥說,“以後你要結婚,談彩禮嫁妝啥的,我希望别讓我摻合。你跟你女朋友商量好,然後各自搞定各自的父母,這事兒就成了。”
這也是我真實的想法。
有的多子女家庭,指望用彩禮或嫁妝補貼家裡其他孩子,那就相當于把自己的孩子“出售”了,在婚姻裡還怎麼談平等呢?
彩禮和嫁妝的金額,就看雙方的經濟條件呗,有就多給,沒有就少給。
如果真為了彩禮和嫁妝讨價還價斤斤計較,就算最終有令人羨慕的高額的彩禮/嫁妝,對方心裡難免有疙瘩。
以後遇到點什麼沖突,再把這茬事翻出來,想想當年的委曲求全,小問題很容易變成大問題。
我是覺得啊,彩禮也好嫁妝也罷,都是父母給兒女即将成立的小家庭的資金支援,這才是被祝福的婚姻。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