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想成為“商品”的年輕人,選擇放棄彩禮

2022年7月13日,北京。情侶在故宮外的紅牆下拍攝婚紗照。/視覺中國。

越是開放、平等的朝代,對彩禮就越不講究。

中國式婚姻裡,從不缺少關于彩禮的傳說。前不久,江西萍鄉因一則“1888萬天價彩禮”的新聞而出名,雖為杜撰,卻在網上掀起驚濤駭浪。

彩禮,俗稱“聘金”“聘禮”,指男女雙方在訂婚和結婚時,由男方或男方親屬支付給女方或女方親屬的财物。

彩禮的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當時的民間禮儀規定締結婚姻時要遵循“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征)、請期、親迎。其中,納徵禮就相當于我們如今所談及的彩禮,它本義是以禮的形式維持和規範婚姻秩序,但在現代社會的語境中,它似乎丢掉了最初子女締結姻親的初衷,成為某種意義上攫取錢财的工具。

彩禮的橋段也多出現在影視劇中。/《幸福到萬家》劇照。

“天價彩禮”的頻繁出現,成了許多備婚家庭的負累,更如同一個堅硬的磐石,堵在年輕人邁入婚姻的路途中。為了打破這種僵局,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主張零彩禮,用自己的方式尋求彩禮之變。

“之是以能妥善解決,是女方私下偷偷 給了父母10萬元”

中國人素來委婉,在戀愛初期,鮮少有人談起彩禮。但發展到戀愛後期,彩禮又成為談婚論嫁中無法跨越的話題。彩禮如同一個嚴肅的守衛,嚴格檢驗着戀人雙方之間的信任與真誠度。

騰訊新聞谷雨資料《2020年國人彩禮調查》顯示,中國超過七成(73.8%)的婚姻都收過彩禮,超過四成家庭因彩禮禮金問題發生沖突。浙江以超過18萬元彩禮的平均值,在所有地區中高居第一,遠超全國平均值69095元。

據溫州青年婚戀品牌元氣月老的主理人施展觀察,在以個體經濟為主體的溫州,婚俗理念十分傳統。多數即将走入婚姻的年輕人,通常沿襲傳統的婚俗習慣,尤其是在相親局中,彩禮事宜更是以家族長輩意志為導向,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她經手的個案中,多數人都能平等、友好解決彩禮事宜,但也有因彩禮問題而導緻相親失敗的案例,其比重大約為20%。

去年,施展經手的一對會員,在戀愛階段相對平穩,但當談到結婚的時候,兩個人因為彩禮金額談不攏而最終分道揚镳。女方是家中長姐,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妹妹最先結婚,當時男方給了20萬元彩禮,是以,家裡長輩要求姐姐結婚時的彩禮習俗也參照妹妹的情況來,女方父母還表示婚禮結束後,會将20萬元傳回到女兒的手中,并額外提供200萬元的嫁妝,作為小兩口的啟動資金。但這遭到了男方的拒絕。施展也曾在中間多次調解,但終究以失敗告終。男方數次質問施展:“萬一她父母不退回來怎麼辦呢?嫁妝真是說給就會給嗎?”

事後施展也仔細想過,女方是1989年出生,男方是1987年出生,在三四線城市的溫州,兩人早已算作大齡青年。他們談了僅半年多就急匆匆地想要走入婚姻,但情感基礎很不牢靠。是以,這段愛情沒有好的結果,看似是因為彩禮,其實是因為雙方愛得不夠堅定。

在施展的另一個個案中,女方出身農村,家庭條件相對貧困。她是家中長女,有兩個弟弟,她比較争氣,自己考上了編制,成為了一名老師。而男方出生在小康偏上的城市家庭,是家中獨子,加之職業是工程師,是以總體而言,條件不錯。初次見面,兩個人就一見鐘情。大約一年半後,他們商量着走入婚姻。

彩禮常常包含金器。/圖蟲創意。

按照當地婚俗習慣,男方已同意負責兩邊全部的婚禮支出,包括車、房以及酒席花銷,但女方父母仍希望男方能給出10萬—20萬元的彩禮。在他們的計劃中,這筆錢不僅可以用來補上女方家前些年由于蓋房而欠下的債務,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兩個兒子将來的娶妻壓力。

男方對此表示不滿。他十分氣憤地跟施展表示:“我怕的不隻是這筆錢,而是怕一直要錢。”很長一段時間内,兩個家庭内的成員都為這筆彩禮争執不下。在那期間,施展也進行多方協調,好在兩人的感情很好,最終彩禮協定為66000元。施展表示:“之是以能妥善解決,很大原因是,女方私下偷偷給了父母10萬元。”

這讓人聯想到,早年間,學者陶自祥在中國部分省份的農村地區調研後發現的一個現象:為了降低兒子打光棍的風險,家長會強迫女兒早婚,以準備兒子結婚所需要的高額彩禮。

基于此調研結果,陶自祥在文章中寫道:“高額彩禮對家庭所有成員中造成危害最大的對象,應當不是父母,也不是兒子和媳婦,而是嵌在家庭關系中處于最邊緣弱勢地位,而又常常被人們忽視的女兒。”

“我不想讓自己跟錢畫上等号”

很普遍的一個現象是,當代年輕人備婚的過程中,婚紗、禮服、造型和婚禮現場等,是新人關注的重點,而彩禮、嫁妝,則是父母這輩人的關注點。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絕大多數新人結婚時,都會服從于長輩們對于彩禮的安排,極少數人會主動扭轉這種畫地為牢的局面。

32歲的湖南姑娘方瑩就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員。三年前,方瑩嫁到了廣西南甯。她是家中獨女,沒有兄弟姐妹結婚作為參照。婚前,父母鮮少提及這類婚俗。在她的記憶裡,父母很寵愛自己,尤其是爸爸,曾多次告訴方瑩:“以後人生的路都由你自己走,無論是婚姻還是工作,隻要你幸福,我都會支援。”

圖源:《幸福到萬家》劇照。

2016—2019年,經曆了和男友三年同居生活之後,方瑩第一次見到了未來公婆。當他們問起湖南當地嫁娶風俗,需不需要聘禮時,方瑩自信地拍闆:“我家不講那一套的,我爸讓我自己做主,隻要我幸福就好。”

但對于一位父親而言,設想女兒出嫁和面對女兒真正要嫁人時的反應是不同的,那一刻,彩禮,成為了女兒擇婿優秀與否,檢驗對方家庭經濟實力與社會地位的标尺,更重要的是,它是男方求娶女兒熱盼程度的試金石。

方瑩表示,那時候,父親的臉變得有些嚴肅,他問方瑩:“彩禮呢?”方瑩有些不适應,回答敷衍又任性:“你不是不要嗎?”曾經無比親密的父女因彩禮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到了摔杯子的地步。在方瑩的心中,父親變得出爾反爾、不可理喻,她覺得,“這甚至磨滅了他在我心中自小形成的和善、偉岸的形象”。

這場因愛産生的代際沖突,終究以父親妥協而得到了表面上的解決。“父親雖有不滿,但也忍着。” 方瑩表示,公婆見此,多次提出要拿出彩禮,但方瑩拒絕了。她有着自己的倔強:“我不想自己跟錢畫上等号。”

圖源:《幸福到萬家》劇照。

将彩禮作為風險基金,遠不如找到一個相扶一生的人來得靠譜

在現代文明的推動下,“彩禮是新娘的價格”這種文化語義逐漸消失。但如同方瑩父親和絕大多數女性所認為的,彩禮仍被視作男方誠意的展現,仿佛“沒有彩禮就沒有安全感”。是以,若有人願以零彩禮走進婚姻,她不僅要對愛情足夠堅定,更要有能力說服親人,與自己一起面對有着不确定因素的未來。

與方瑩不同,何甯戀愛時,堂姐們就跟她普及了當地的婚俗知識——她出生在安徽農村,父母務農,家庭條件一般。當地普遍的彩禮要求是20萬元上下,男方為雙方購買鑽戒後,還要為女方額外購買三金——金镯子、金項鍊、金耳墜。不僅如此,女方婚禮上的酒席,也由男方進行操辦。

這讓何甯覺得不适,她隐隐覺得不太公平,她有些緊張地試探父親,想知道能否不要彩禮,父親的回答很利落:“酒席我自己操辦,鑽戒、三金我不管,彩禮錢我不要,會原封不動讓你拿回去,但是過程必須走一遍,不能讓親戚朋友們覺得我将女兒白送人。”

她不贊同,但是了解父親的做法——在他們當地,宗族概念仍占據主流,最具代表性的祠堂也都得到修繕并且保留。同一姓氏的人家即為同一宗族,但凡任何一家家中出現婚喪嫁娶事宜,整個家族都會将其視為“家務事”。 

族中後代女輩彩禮的高低,更是衡量本家族社會地位、經濟實力和社會威望的标志之一,是以,嫁女兒不索取高額的彩禮,不僅是單獨某個家庭的決定,更與宗族面子息息相關。得不到妥善處理,該家庭的長輩會飽受苛責與非議。

父親的一生并不富裕,操持這個酒席也要花費很多積蓄。從這個角度來看,年邁的父親已經為她的婚事退讓了一步。何甯有些愧疚,主動跟老公協商——她願意放棄鑽戒與三金,但希望老公能拿出20萬元的彩禮走一個流程。

何甯順利得到了老公的支援。婚禮當天,熱鬧的鞭炮聲響徹了這個偏僻的小山村,何甯在衆多親屬的祝福下被老公抱上婚車。車剛點火,母親示意何甯搖下車窗,将一個紅包遞到她手裡,那天母親格外溫柔,對何甯輕聲說:“拿着。”何甯打開紅包,是那張存着彩禮的銀行卡。

現實中的家庭生活,并不像影視劇那般甜蜜。/《父母愛情》劇照。

她哭了,但并不後悔這個決定——何甯把卡交回到老公手裡,物歸原主的那一刻,她感到釋然——自己終究沒有選擇一條自己不願意的路。

何甯表示,自己對老公感到足夠的“安全感”。除了彩禮,在房、車方面,盡管何甯與老公一起還貸,但她主動放棄加名。她十分坦然:“這不是戀愛腦,而是深思熟慮的決定。”她認為,婚姻的本質應該是契合。将彩禮作為風險基金,遠不如找到一個能相扶一生的人來得靠譜。

如今,随着現代社會中女性角色的不斷多元化,作為傳統民間風俗的彩禮性質也發生了偏移——部分地區“天價彩禮”亂象頻出,彩禮功能本末倒置,丢掉締結婚姻的初心,變成了攫取高額财物的手段。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地區争相出台政策遏制“天價彩禮”。

2月13日公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檔案點名“高價彩禮”現象,要求“推動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風易俗規範,強化村規民約限制作用,黨員、幹部帶頭示範,紮實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2015年2月23日,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拱洞鄉高武苗寨。苗家漢子們扛着一頭宰殺好的大肥豬作為禮物送到新娘娘家。/ 視覺中國。

當彩禮越發地被關注,甚至被劃分為陋習的時候,說明人們已經開始反思彩禮存在的合理性——它還适用于這個時代嗎?

《中國婚姻史稿》裡介紹:“周時玉帛俪皮,戰國以後,始益以金,至漢,則以黃金為主,魏晉南北朝用獸皮,隋唐以降,品物繁多,宋則惟财是重。” 

不難發現,越是開放、平等的朝代,對彩禮就越不講究,平民人家抱一隻大雁,就可獲得一段對婚姻的允諾。

是以,如施展所說:“新一代年輕人正在不斷地探索着、享受着平等帶來的裨益,這定将引出對彩禮的新一輪思考。未來,彩禮不一定會完全消亡,但肯定會以一個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存在。”

作者 | 杜倩

排版 | 顧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