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慢慢寫,不要急

慢慢寫,不要急

之前才寫過《

你怎樣寫,你就是怎樣的人

》,昨天就收到一條我看不懂的留言:

“侄子談了三年的女友,因為父母要30萬的彩禮留給弟弟結婚而崩了,分手後求複合,你覺得該答應嗎?”

一位讀者留言

我前後看了三遍,終于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這位讀者是想說:我侄子談了三年戀愛的女孩,因為她父母索要30萬彩禮想留給自家兒子結婚而談崩,在分手後又求複合,你覺得我侄兒應該答應嗎?

或者是:我侄兒談了三年戀愛,因為女方父母索要30萬彩禮想留給自己兒子結婚而談崩,女方分手後又求複合,你覺得他應該答應嗎?

原句之是以讓人迷惑,首先是第一個“的”容易讓人誤解,可以了解為談了三年的戀愛,也可以了解為談了三年戀愛的那個女孩。接下來本來還可以補救,就是明确是哪一方的父母。但是原句中并沒有,于是就可以了解為這位讀者有兩個侄兒,父母想把彩禮錢省下來給小兒子結婚用,于是大兒子的女友很不高興而談崩。也可以了解為女方父母收了彩禮之後,不打算按照傳統風俗返還給小夫妻展開新生活,而是截留下來給自家兒子結婚用,于是雙方談崩。

當然,無論哪一種解釋都是我的猜測,讀的次數越多,我就越發不自信起來。

比較簡單的解決辦法是像我做的那樣,在句子的每一個部分裡把主語補全,或者加以明确。這樣雖然在行文上要啰嗦一些,但是在了解上就不會帶來什麼歧義。除此之外,這位讀者認為我天然地了解他們本地的結婚風俗,尤其是彩禮的配置設定方式,這同樣是不成立的。在風俗上究竟是把彩禮全數留給女方家庭,部分返還小夫妻,還是加一筆嫁妝一并給到小夫妻,這些情況我都聽說過,是以無法确信這位讀者所在的地方是屬于哪一種。于是,我也就不能了解具體的沖突是因何而起,究竟是多大程度上的分歧。

我認為,今天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主要問題是人們在行文的時候太過急切,想要一句話把事情給說清楚。中文的表達又非常随意靈活,過于簡略之後反而會引發歧義。在原句中,那位讀者認為自己既然已經在一開頭說了是侄子的女友,那麼後面的父母就是她父母,弟弟就是她弟弟,求複合就是她求複合。但是在我這裡事情并沒有那麼簡單,尤其是在很短的時間裡讀完整句話,其實很難跟得上她叙述的節奏。

人在閱讀的時候,有點像是跟着導航開車。導航一站一站指引,人跟着一站站去走。在中文的字句裡,站就是主語,讀者永遠都是先看是誰,然後看怎麼了,再看下一個是誰,然後又怎麼了。主語越是明确,越是沒有歧義,讀者了解起來也就越是快當。也正因為這樣,許多中國人很反感主語後置的寫法,比如說:作為前金孔雀乘務組主任乘務長和兩個孩子的母親雖已人到中年但風韻猶存且蕙質蘭心的她。

除了明确主語之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許多人并不知道,一句話把事情說明白的難度,要遠遠高于用一系列小短句,因為簡練或者精簡的表達需要技術。在工作和生活中,人們經常要交代他人去做一系列事情。比如說:家裡沒醬油了,你去超市買一瓶回來,記得和收銀台要一下上次的發票,出門捎帶手把垃圾拿去扔掉。結果,對方經常會忘記其中某一項。

應該怎麼說才好一點呢?可以這樣:拜托你三件事,第一出門去超市,順帶把垃圾給扔了。第二在超市買一瓶醬油。第三在超市收銀台問他們要一下上次的購物發票。是要啰嗦重複一些,但這樣說有序列上的次序,也有行動上的前後,最後還有明确的數量,就不容易搞錯或者忘記。

類似今天的例句,用最土的方法,拆成很多個完整的句子,一個句子說一件事,是很容易把事情說清楚的:我侄兒談了三年戀愛,但是最後還是崩了。原因是女方父母要30萬彩禮錢,并且這30萬一分不剩全要留給自家兒子。我們這裡的風俗是彩禮都要給小夫妻,那我侄兒當然不幹。現在女方又後悔,要求複合。你說,我侄兒應該答應嗎?

很土,很長,叙述很慢,但是容易了解。不需要會文辭,也不需要學句子結構,人人都可以這麼寫,一字一句,慢慢把話說清楚。不要跑,不要跳,不要省略,不要着急把話一口氣說完。這樣,人際溝通上能減少很多的麻煩和誤解,于人于己都是好事。

标題:《剪紙·橋》

創作者:和菜頭的小肉手

所有圖檔AI算法提供:Stable Diffusion

關于Stable Diffuion的詳情,請參考文章《

介紹一下Stable Diffusion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禅定時刻

慢慢寫,不要急

《剪紙·橋》

和菜頭的小肉手

Stable Diffusion

 南派三叔專區

慢慢寫,不要急

阿π,祝你生日快樂呀!這張《阿甯》送給你,想一想你在書裡都幹了些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