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人口出現負增長,大齡剩男剩女的不斷增加,已經成為了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

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水漲船高的彩禮。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鄉村愛情》劇照,源自網絡

彩禮,本是一種傳統的婚嫁習俗,産生于西周時期,蘊含着慶祝新人百合好合的美好祝願。

演變為如今以獲得高額财富為目的,是多種因素的作用,不要再讓傳統背鍋。

01

彩禮自古有之

“彩禮”古時候又稱為“聘禮”,在《禮記》中就有記載:“男女無媒不交,無帛不相見。”

對于貴族而言,當然要事事關乎“禮”,但“禮不下庶民”,儒家思想對普通百姓還是溫情脈脈,百姓行為即便不嚴格合乎“禮”,在儒家看來,也無不可。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孔子》劇照,源自網絡

在周代,普通百姓婚配往往隻需要一張鹿皮,或找兩隻大雁,讨個好彩頭。

到了漢代,聘禮開始複雜起來,出現了“聘禮三十物”,包含羊、大雁、白酒、清米等,象征着五谷豐登,衣食無憂,貴族家庭還會在此基礎上增加金銀首飾。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美人心計》劇照,源自網絡

而貴族的生活方式往往會引領一個時代潮流,更别說漢代之後的魏晉南北朝,本身就是門閥士族掌握話語權的時代。

在這一時期,彩禮漸漸成為官位尊卑、門第高低的辨別。社會上為準備婚禮财貨而傾家蕩産、家破人亡的事時有發生。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軍師聯盟》劇照,源自網絡

是以,蕭道成創立南齊後,多次下主诏禁止奢侈風氣,禁止奢華婚禮。

《南齊書·武帝紀》诏:“婚禮下達,人倫攸始……方樏供設,合卺之禮無虧,甯儉之義斯在,如故有違,繩之以法。”

永泰元年(498年),經尚書令徐孝嗣建議:

“(婚禮) 依古以卺酌終酳之酒,并除金銀連鎖,自餘雜器悉用埏陶。堂人執足克(火滿) 燎,牢燭華侈,亦宜停省。”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更不用說蕭道成這些君主本身就出自蘭陵蕭氏這樣的高門。

想要根本杜絕這一現象,需要徹底改變自身統治的基本盤,但這意味着要革他們的命。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隋唐演義》劇照,源自網絡

是以,雖然朝廷明文規定婚喪嫁娶要貫徹節約,可奢華之風依舊屢禁不止。

到了大唐盛世的繁華時代,卻出現了根本不同。

唐朝的彩禮非但沒有更為複雜,相反彩禮數目減少到了九樣東西:幹漆、棉絮、阿膠、合歡、嘉禾等。

02

古人也愁嫁,朝廷也幹預

出現這種轉變,其實不是意味着唐朝的民風更為淳樸,反而代表着唐朝統治者權力較為集中,不再仰賴高門士族,能夠大刀闊斧推進社會的移風易俗。

唐朝在李世民君臣的勵精圖治下,社會安定,百姓相對于之前生活富庶。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貞觀長歌》劇照,源自網絡

但不要忘了,農耕社會人們更加“重男輕女”,這就導緻了男多女少的情況。

自然,男性想要娶到女性,就需要付出更多的錢财,普遍百姓都如此,更不用說清河崔氏這樣的高門貴族。

甚至唐代男子家世地位不如女方的話,結婚除了要給女方家彩禮之外,還要花錢墊高門第,這叫“陪門财”。

唐太宗對此深惡痛絕,他曾經跟房玄齡說:“多納貨賄,有如販鬻(這哪裡是嫁女兒,分明是把女兒當成貨品,待價而沽)。”

《唐律》中還對聘禮的金錢和數目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限制,如果超過這個限制,就是逾制,甚至會被抓起來。

顯慶年間,唐高宗下令:

三品以上之家,不得過絹三百匹;四、五品不得過兩百匹;六、七品不過百。實行了一系列整頓彩禮攀比風氣的政策。

唐高宗諸多手段中,最值得稱道的是,為防止有的人家收取彩禮或聘财後突然反悔,規定“非聘不娶”。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武媚娘傳奇》劇照,源自網絡

不論聘财多少,隻要有收受聘财的事實,男女雙方婚約即成立,且具有法律效力。

“天價彩禮”也确實在中晚唐、宋朝得到了根本扭轉。

到了宋代,對彩禮的要求就更有趣了。《見聞錄》中記載:“通常訂婚,以茶代禮。”

茶,成為了聘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股“小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清平樂》劇照,源自網絡

民間送聘禮稱之為“下茶”,女方接受聘禮稱之為“吃茶”,洞房之時稱之為“合茶”,這就是“三茶之禮”。

但依舊不能完全歸功于唐朝統治者的律法,畢竟到晚唐時期,唐廷的權威有所下降。

而且,随着諸多平民可以靠着科舉,實作階層躍升,天價彩禮少了,天價“嫁妝”卻多了。

每當科考放榜之時,有錢有權的女方家長通過各種手段,找到新科進士,願意出高額的嫁妝,将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們。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清平樂》劇照,源自網絡

這很好了解,能夠考中進士的都是“潛力股”,而且“身、言、書、判”的考核标準讓這些進士大部分顔值還有保障。

有顔有才,自然是香饽饽,這些帝國未來的精英們也樂意接受這些富家子女。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精忠嶽飛》劇照,源自網絡

有了錢可以暫時擺脫窮困,借着妻家的勢力有利于仕途發展,而且還能拿錢賄賂上司。

至于,女孩兒姿色如何,重要嗎?大不了功成名就後,再納幾房小妾。

是以,雙方各取所需,一同在社會上出現了一種“榜下捉婿”的現象。

03

彩禮貨币化

直到明清時期,聘禮就多半以錢财為主了。

《婚事雜登》中記載:“禮銀六十四兩,迎送彩銀八錢,叩門彩銀四錢,淨增彩銀六錢,掌翰禮壹兩,迎書彩銀八錢,物品若幹。”

由此可見,到了這一時期,金銀成了聘禮的重要組成部分,且規定為64兩。

根據購買力計算,是現如今的5萬人民币,對于當時的家庭來說,其實負擔還是很重的。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山河月明》劇照,源自網絡

明清時期的聘禮,除了錢财以外,還包括金銀首飾、糕點、白酒等。

可見,社會越發展,商品經濟越進步,彩禮不可避免地更為看重貨币。

雖然,新中國剛成立後,百廢待興,但仍然不能像婚齡20年以上的說得那樣,接近一半的人結婚時沒有彩禮。

50年代的彩禮被概括為“四個一工程”,包括床、臉盆、痰盂、熱水壺;

到60年代則是“三十六條腿”,包括衣櫥、櫃子、桌子、椅子、床;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三轉一響”,源自網絡

再到70年代,彩禮變成了“三轉一響”,包括手表、自行車、縫紉機、錄音機。

再到80年代變成了“四大件”,包括冰箱、電視、洗衣機、錄音機;後來又出現了“新四大件”,包括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

90年代,中國經濟騰飛,婚紗照、婚戒、禮服、酒宴等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圖檔源自網際網路

也就是說,商品經濟發達,彩禮的貨币化表現更為明顯,商品經濟欠發達,彩禮也會以物品的形式存在。

如今的“天價彩禮”,恰好說明了商品經濟的發展,畢竟即便存在結婚難,也更向往父輩樸實無華的愛情,可誰也不願意回到70、80年代。

隻能說商品經濟發展的不足,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沒有更好的緻富之道,是以才出現了“天價彩禮”。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少子化,源自網絡

而且,人口實作負增長之前,少子化已經延續了多年。

面對着獨生女出嫁,甚至是遠嫁,父母出于對女兒的未來負責也好,為自己的養老也罷,都會以彩禮來考驗男方的忠誠。

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如果不是獨生子女,那天價彩禮就有了交易的色彩,以出嫁女兒的彩禮轉而為自己的兒子娶妻做準備。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鄉村愛情》劇照,源自網絡

但要搞清楚,即便這個男人砸鍋賣鐵搞定了彩禮,彩禮很多時候類似“見面禮”,這還不包括婚姻的其他錢财,這多半會耗盡男方的熱情,為婚姻變故埋下伏筆。

是以,這才是古今彩禮最大的不同。

現代意義上的彩禮頂多是女方家看看男方家有沒有誠意,不能算作是一種締結正式法律關系的婚姻前提。

古代男方家一旦給了女方家彩禮,就形成了法律文本中的一個概念。

“天價”彩禮自古有之,但陋習不能讓傳統背鍋

《鄉村愛情》劇照,源自網絡

是以,在尊重和承認習俗的同時,反而需要向傳統學習,強調彩禮就是一種婚姻契約的締結。

當然,在全社會層面,仍然要發展經濟,讓經濟有更多的增量,這樣才能讓年輕人敢生、想生,進而願意結婚。

在任何時候,強調市場經濟,強調商品經濟,都是不過分的!

本文創作團隊

作者 | 趙希夷

策劃 | 趙希夷

編輯 | 趙希夷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疑問煩請聯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