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村男性為何結婚難?一份報告剖析“天價彩禮”的背後原因

受訪專家: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顧 駿

環球時報健康用戶端記者  虞 晔

結婚原本是件幸福美好的事情,但有些地方“天價彩禮”的陋習給婚姻蒙塵,讓很多适婚青年不得不推遲婚齡,甚至“恐婚、不婚”,還有部分家庭“因婚緻貧、返貧”。針對此現象,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性别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靳小怡及該院博士研究所學生段朱清經過多方調研,共同發表《透視‘天價彩禮’:現狀、成因與治理》研究報告指出,“‘天價彩禮’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新湧現的民生問題,是婚姻締結與人口再生産的又一抑制性因素。”

農村男性為何結婚難?一份報告剖析“天價彩禮”的背後原因

為揭示當代中國農村男性婚姻成本的新特征及城鎮化的影響,西安交通大學新型城鎮化與可持續發展課題組于2018年1-2月,在山東、湖北、河北、江西、安徽、四川、甘肅、河南、山西、陝西和湖南11個省份,開展了百村抽樣調查。調查人群包含婚前沒有或具有流動經曆的農村成年人口,共獲得有效樣本5004個。

研究發現,農村男性婚姻成本近40年來漲幅較大,總金額增速遠超農村女性婚姻成本(主要是嫁妝)、全國人均GDP與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彩禮金額及其在結婚總費用中的占比分别為:東部2.27萬元(26.19%)、中部2.72萬元(30.02%)、西部2.80萬元(38.36%),西部占比最高。其中,甘肅省的“天價彩禮”問題尤為嚴重,彩禮均值達4.41 萬元,占結婚總費用的52.88%。

就彩禮與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來看,依然是西部比值最大。根據《中國統計年鑒 2018》,2017年度東、中、西部的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為1.68萬元、1.28萬元、1.08萬元,彩禮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在東、中、西部分别為1.35倍、2.13倍和2.59 倍。由此可見,彩禮對于東部農村居民尚可承受,在西部就成了“天價”,成為農村男性成婚的“攔路虎”,這是可婚配女性資源稀缺的“市場表現”,也是部分偏遠落後西部農村家庭“因婚緻貧、因婚返貧”的重要原因。

在上海做保潔的河南許阿姨告訴“環球時報健康用戶端”記者,她今年55歲, 25歲兒子的婚戀問題讓她非常煩心。她說,現在農村男多女少,娶媳婦是個難事,一個女孩都有七八個男生排着隊等着相親。2019年的時候老家娶個媳婦花費15萬左右,其中彩禮7萬,但這幾年費用攀升,現在基本要50萬上下,其中彩禮高達20萬。今年過年期間,兒子回鄉相中了一個女孩,他們本來想安排5月份結婚,但女方表示最快也要到10月。“20萬的彩禮已經給了,不知道下半年結婚費用會不會漲價?50萬可是我和老伴所有的積蓄加上女兒的私房錢了。”許阿姨歎了口氣。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表示,“天價彩禮”在大陸農村确實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它的産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 根本的原因是社會貧富分化。不能把彩禮簡單歸結為習俗或者觀念,從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說,習俗和觀念一定要有經濟基礎。越貧窮的地方彩禮往往要的越多,因為女方家庭通過彩禮獲得一大筆收益,可以實質性的改變他們家裡的經濟狀況,這是一個現實問題。

2. 男女比例失衡,造成婚姻市場上女性供不應求。農村地區家庭更喜歡生育兒子,導緻農村女性在出生人數上就少于男性。成年後一些适齡女性又離開農村外出打工,在城鎮戀愛結婚或由于工作原因将結婚年齡延後,這些情況都加劇了農村适婚年齡男女比例失衡。

3. 物質觀念沖擊。現在打開各種社交平台,一群所謂的網紅部落客都在炫富,這種風氣逐漸傳到農村,導緻年輕人越來越物質化,自然也在婚姻實踐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此外,城鎮化程序中,城市生活标準滲透進農村,因結婚産生的農村消費需求逐漸向城鎮生活标準靠近,除了購房、買車外,也将高價彩禮與“有面子”劃上等号。

農村男性為何結婚難?一份報告剖析“天價彩禮”的背後原因

這些年來,大陸一直高度關注農村地區的彩禮異化問題,并陸續出台了各層次的系列檔案。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在“加強農村公德心建設”中再次提到“紮實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全國各地也根據中央精神,針對“天價彩禮”采取各項治理舉措。比如,最近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戴家埔鄉發起的簽署“抵制高價彩禮承諾書”活動、江蘇沭陽縣舉辦“沭陽小大姐”新時代文明婚戀倡導活動,倡議未婚女青年拒絕高價彩禮,把勤儉持家、艱苦創業作為見證愛情、砥砺人生的必修課,營造節儉文明的婚嫁新風。

顧駿表示,治理“天價彩禮”必須多管齊下,社會和個人一起努力才行。首先,樹立正确的婚戀觀。婚姻基礎應該是情感,不該從金錢上去衡量,更不應讓一些農村女性成為自家兄弟“換婚”的犧牲品。中國小課堂也建議開設愛情觀教育課,加強對愛情倫理等價值觀方面的教育。

其次,幫助農村女性求學就業。早年民間有句話叫:嫁漢嫁漢穿衣吃飯。意味着女性嫁到男性家裡,就是做家務、生孩子,孝敬公婆,以此獲得吃飽飯、穿暖的保障。長期以來,女性在農村都被當成家庭保姆和傳宗接代的工具,是以彩禮相當于對女方的購買。如果越來越多的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能夠獨立工作養活自己後,彩禮這一項就會被弱化。

最後,政府或者社會組織可以搞一些集體活動,如以不收彩禮為門檻的相親活動,鼓勵年輕人來參與,戀愛成功後政府也可以為這些新人組織集體婚禮,讓新人們花費不多又有“面子”。▲

責編:鄭榮華

主編:丁文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