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流浪地球2》讓50歲以上的航天員執行核爆破,人道嗎?

“人類的偉大是勇氣的偉大,人類的贊歌是勇氣的贊歌。”

災難面前,流浪的是地球。

但人類從不缺勇氣。

【一】

《流浪地球2》是扒姐在春節期間看的第二部電影。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張鵬(沙溢 飾)喊出的那句“中國航天飛行中隊,50歲以上的,出列。”

這是個什麼情況呢?

《流浪地球2》引爆月球計劃,需要用到超多核武器,但各個國家的核彈不相同,程式員沒法在規定的時間内解開密碼,讓其自主引爆。

為此,有人提出了手動引爆核彈,需要300個人去執行。

建議很殘忍,這個任務有去無回,但對整個世界來說,是最可行的方法,是以需要有主動站出來的人。

聽聞狀況後,各國宇航員紛紛舉手,I'l go,I'm in,報名聲此起彼伏。

張鵬,一開始是沒有應聲的。

他是什麼時候舉手的呢?

是身邊的年輕宇航員報名後,才下了決定的。

他按住了身邊的年輕人,随後喊出了那句“中國航天飛行中隊,50歲以上的,出列”。

場面直擊靈魂,每一個字都像是砸在觀衆心上。

張鵬與 劉培強(吳京 飾)是師徒的關系,但他并不是一個傳統的偉光正的人物,更像是“萬金油”,擅長搞人際關系。

不僅自己能不出頭就不出頭,也老想着讓徒弟少冒險。為了不讓劉培強被調去最危險的崗位,為此還找老夥計諾夫“走關系”。

但在人類的命運抉擇面前,他挺身而出了。

他看到了未來的接班人,于是他選擇接受自己的責任,保護年輕一代。

宇航員中五十歲以上的人,都是他的老夥計們,他之是以做出“出列”這個決定,是他知道老夥計們會尊重這樣的選擇。

這不是“要不要”,而是“應不應該”的問題。

核爆月球還是剩最後的一分鐘,張鵬靠着箱子,背景是藍色的星球,他不禁感慨“地球,還真美好啊”。

核彈是一圈一圈、依次起爆的。

這群50歲以上的老航天員們,在慷慨赴死的時候,依然穩穩當當。

電影中發生“月球危機”的時間是2058年,50歲以上是00後,60歲以上是90後。

由此推算,張鵬不是90後,就是00後。

扒姐當時想到這點,渾身雞皮疙瘩噌噌冒,一下子感同身受。

【二】

但很快,沙溢的這句“50歲以上的,出列”的台詞,就成了不少網友攻擊《流浪地球2》的理由。

一位來自美國的女網友說,

“也沒問問50歲以上隊員的想法,你願不願意犧牲自己呀?作為當晚整個影院裡年齡最大的人(看最晚場的都是20出頭的留學生),我沉默了。中老年人也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但還是希望當不當炮灰的決定,是由個人意志來做出的。”

請注意看。

在這裡,這位美國女網友用了“炮灰”一詞,來定義這些為全人類而犧牲的宇航員們。

在她看來,張鵬的這一決定是不人道的,不尊重個人意志,強行逼人去送死。

就什麼帽子大,扣什麼。

張鵬這話到底該不該說?有沒有道德綁架?

扒姐談幾點想法。

1、

張鵬,是軍人。

扒姐再強調一遍,這都是軍人。

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指令。

有些職業,不想在某些時刻赴死,就不要去選擇。選擇權在一開始,就給過了的。

2、

張鵬,是大陸宇航員領隊。

為啥是領隊?

跟他同一批的諾夫都是大上司了,他的級别肯定也不低。

确定了領隊的身份,張鵬說話的分量也就不低。

仔細看那個年輕宇航員說“我去”,但他沒有在說完了以後,就直接出列、往前走。

為什麼?

領隊沒下指令,諾夫也沒出聲,級别低的戰士可以回答問題,但不能有别的隊列動作。

張鵬這時候看到了年輕一代的勇氣與希望,強行按下了身邊年輕宇航員的胳膊。

這時候,張鵬下令50歲以上出列,隊伍中的其他人才有了動作,跨步往前走。

這就叫紀律,這就叫作風。

3、

張鵬的決定,沒問題。

50歲以上,基本沒有生育能力了,未來冷凍睡眠十幾年後,這幫人都快70歲了,這是能完成任務的同時,保留有生力量的判斷。

讓青年接過新征程的接力棒,中年以上犧牲,更符合人類大局利益。

4、

能夠引爆核彈、炸月亮,對一個男人來說,實在太浪漫了好嗎?

50歲了,倘若能夠執行這樣的任務,簡直求之不得。

那是要記入史冊的,為什麼不去呢?

5、

這位美國女網友的話,就是純粹的美式洗腦貼。

批評《流浪地球2》劇情不尊重意志/優先權,《拯救大兵瑞恩》不也是随便點了幾個人就沖了,還把翻譯都帶上去了。

《泰坦尼克号》說婦女、兒童先走,怎麼也沒有征詢男人的意見,怎麼沒見你們出來發聲?

【三】

在扒姐看來,張鵬的這一嗓子,喊出了中國人的擔當,诠釋了什麼叫做“危難目前,唯有責任”,是隻有中國人才懂的情懷,是我們獨特的責任與擔當。

對于一個傳承了五千年的文明來說,比一個隻有幾百年文明的國家更清楚,“傳承”二字意味着什麼。

為什麼要出列?

因為張鵬,有親人,有牽挂。

因為每一個50歲以上的中國軍人,都明白自己的犧牲,換來的是家人的生機。

因為每一個中國軍人都知道,他們的犧牲,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承擔了責任,也留下了火種。

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保留更能夠延續生命的力量,是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的,也是中國軍隊在執行任務時的通行做法,更是中國文明能夠綿延至今的一個重要原因。

危難目前,唯有責任。

這不僅僅是電影《流浪地球2》的主旨,也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氣節。

千百年前是如此,千百年後的今天,亦是如此。

因為在我們的身邊,從來不缺“張鵬”。

1950年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 氣昂昂 跨過鴨綠江。

1998年,長江抗洪。

董萬瑞,中将軍銜,在抗洪大堤堅守5天5夜,沒有休息。

也率隊跳入江中,以身固壩,書寫将軍和戰士對祖國的忠誠。

2008年5月14日。

一架運輸機,載着十幾個年輕人,每個人的身上都背着降落傘包。

坐在前排的一個中年人,站起身,用堅定的語氣說道,

“這次空降,氣象條件未知,無地面引導,地形條件複雜,可能會有危險,可能會有犧牲。但是,災情就是指令,災區的老百姓,災區的群衆在期盼着我們。同志們,黨和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刻到了。我指令,現在開始空降。”

下完指令之後,48歲的李振波第一個盲跳(大校軍銜,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長),帶領14名空降勇士,迅速飛向震中預定地域。

到了這個年紀,一般是不需要出任務的,但汶川地震發生之後,他毫不猶豫帶隊出動。

也正是他們的跳躍,打通了重災區與外界的生命通道,讓更多的人成功活了下來。

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是空軍首批列裝殲-16的部隊,也是一線作戰部隊,常年處于備戰狀态,直面外機。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飛行員周振宇說,

“我們要去執行任務的話,一定要讓我們這些老家夥先上,那些年輕同志還有好多沒結婚。”

【四】

《流浪地球2》全國路演深圳站,有這樣一段對話。

主持人提問一小朋友:“你最喜歡我們電影的哪個部分?”

小朋友:“五十歲以上的去,去裝核彈的部分。”

導演郭帆舉起了話筒問到:“如果有一天,你要面對這種危機時候,你會不會站出來?”

小朋友遲疑了一下,堅定地說,

“會”。

郭帆:

“那個故事就是描寫你的”。

這是最極緻的浪漫。

這是中國科幻的意義和價值。

他會,你會,我會。

我們都會。

中國的英雄贊歌,從來不是個人的閃耀。

我們的國家之是以擁有今日的強大,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先烈,一批又一批站在人民面前的中國軍人,還有千千萬萬個普通人,千千萬萬個你我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