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擴張、下沉、家族化,造車新勢力正在走向傳統

新勢力的下一步,是邁向“老”勢力。

特斯拉舉旗,蔚小理跟随,國内新能源市場一度被造車新勢力引領。增程、換電、自動駕駛等标簽抓人眼球,“颠覆”、“創新”、“前所未有”等贊美不絕于耳。

使用者在追新中助推行業程序,新勢力以颠覆者之姿成為行業排頭兵。一時被動的傳統車企成為了追趕者。

截止于2022年底,國内新能源滲透率已達27.6%,新能源汽車早已随處可見,與之伴生的新技術、商業模式難再引人入勝,行業格局再次改變。

2022年全球年銷量,比亞迪成功反超特斯拉登頂,國内年銷量前十車企,傳統車企占據6席。

擴張、下沉、家族化,造車新勢力正在走向傳統

行業無爆點,使用者趨于冷靜,新能源賽道日益紅海化。面對傳統車企不斷“追新”,差距被越拉越大,以“新意”切入賽道的造車新勢力,急需調整步調。

小而美遭遇困境

颠覆之力已似強弩之末,“小而美”在紅海之中極不耐受。

随着蔚來三款NT2車型面世,理想推出了L系列,小鵬汽車也即将把相對局促的2+2産品矩陣進行擴充。何小鵬預告,今年小鵬汽車将推5款車型,其中3款為全新型号,屆時将擁有7款車型。

大手筆意味着迫切。過去的一年對于新勢力而言可謂艱難,年初原材料暴漲、疫情等客觀因素共同影響,體量相對弱勢的國内新勢力們受到了嚴峻考驗。

小鵬在Q2遭遇了史上最大單季虧損,蔚來和理想在Q3重新整理了各自單季虧損新高。成本上升帶來的虧損并未被産品售價上漲完全對沖,而銷量波動無疑雪上加霜。

即便突破了“十萬輛生死線”,也仍在巨虧中掙紮,新勢力還未翻身,而傳統車企卻正在快步挺進。

比亞迪全年成績高達186.8萬台,其後的長安、廣汽等也達到了20萬台水準。而國内新勢力年銷量最高的合衆新能源,僅售出14.6萬台。

新勢力被傳統車企遠遠甩開,兩大陣營領頭羊之間已有十餘倍銷量差距,根源或許不隻是品牌和産品,還有體量。

論品牌,“出身”點位更高的新勢力們高端化程序走得更遠,品牌沒有曆史包袱是其最大優勢,即便如此,自燃、斷軸等問題,逐漸把消費者的熱情沖淡,“自嗨式創新”難以經受時間考驗,相對較高的溢價更無法打破曲高和寡的價值邏輯,相對較少的産品矩陣無法“左右逢源”。

簡言之,消費者正在用趨于理性的态度重塑新能源市場格局。新勢力們的故事,吸引力大不如前。

單看産品,新勢力們在各自價位段均具備一流産品力,欠缺的則是使用者覆寫面。布局相對合理的小鵬,從G3i、P5至P7、G9,低中高三檔泾渭分明,這是去年上半年其拿下國内銷冠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其年底反彈的基礎。

理想“單打獨鬥”數年後,借L9順利上量為L系列從高到低的路線開了個好頭,但同蔚來一樣,目前所有産品價位仍在30萬元以上,使用者覆寫面仍不夠寬廣。并且,湧入30萬檔位的競品逐漸增多,高端市場競争越發激烈。

蔚來第二、三品牌呼之欲出,以“換殼下沉”進入中低端市場,同時保持蔚來本品牌的高端定位。高處不勝寒的蔚來,似乎準備在其它地方補充熱量。

當小而美遭遇市場困境,新勢力不再遵循過往基調,選擇與市場協奏。

品牌和産品一定程度反映出新勢力的稚嫩,本質是體量小而“抗擊打能力”不足。沒有特斯拉的産能,也沒有傳統品牌數十年的産業積澱,甚至過去引以為傲的直營體系也被傳統車企玩得明明白白。

高端定位既是敲門磚,也是絆腳石。

當自動駕駛技術還未質變,四大企業牽手進入換電賽道,增程式豪華房間被複刻,蔚小理所代表的國内新勢力們,正一點點流于普通。

手裡可打的牌不多且難以稱得上是“王炸”,規模擴張或許是解決方案,至少對症下藥。

想做成年人

企業都在提降本增效,新勢力需求更為迫切。

高售價換來了更高的單車毛利率,但對于新勢力來說還遠遠不夠。理想和蔚來長期在20%左右,小鵬截止于Q3反彈至13.5%。即便是小鵬的毛利率水準,卻是借助中高端産品銷量提升、大力度擴産後的比亞迪才勉強夠到的。其它傳統車企,毛利率在10%以下并不罕見。

擴張、下沉、家族化,造車新勢力正在走向傳統

可是,低毛利率的傳統車企卻活得更好。

傳統車企高端化有意突破低毛利困境,主流車企已有成效。退一步說,即便短期難以大獲成功,其龐大的産品線和低端走量的基礎暫時相對穩固,即使按部就班,也能依靠現有體系維持生計。

新勢力則不同,手握數百億現金及等價物并非理論存活時間的衡量标準,而是補短的物資儲備。從青少年向成年挺進,營養不足、選錯方向、趨于平庸,都可能給人生道路造成困境。

新勢力手中的籌碼,遠不如看上去那般雄厚。

在年末完成階段性救贖的小鵬汽車,仍然樂觀不起來。何小鵬的焦慮溢于言表:“沒有把成本和利潤做好,企業永遠都活不下去。”将規模擴張定為接下來的首要目标,何小鵬顯然清楚小鵬汽車的“病根”。

新勢力們所處困境,并不是技術與産品落後所緻,而是體量與主流傳統車企存在明顯差距。産品相對單一、往往選擇一種驅動形式,沒有能力做到傳統車企燃油、混動、純電、換電等多向發展,隻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在此基礎上,産能擴充看似勢在必行,實則需要“看客下菜。”

前不久特斯拉股價在超跌6成後出現持續性強反彈。金融機構對特斯拉産能空置感到悲觀,随後特斯拉不僅創下單季營收記錄,而且以25.9%、近5個季度最低的單車毛利率把業界拖入價格戰泥潭。官降之後,特斯拉銷量保持強勁勢頭,給資本市場持續注入“強心劑”。

擴産絕不是悶頭砸錢就行,被銷量推着走才能笑到最後。

比亞迪、特斯拉均如此。降價無疑是刺激銷量簡單粗暴的做法,但仍處于嚴重虧損的新勢力們難以承擔這場持久戰的代價,距離趕上特斯拉和比亞迪的規模還有大段距離,又得冒着産能陷阱的風險,隻能瞻前顧後。

以規劃産能來看,目前大多主流車企都已“産能過剩”。即便以乘聯會預估,今年的新能源滲透率相比去年增加10.4個百分點,達到36%,多出來的蛋糕,特斯拉、比亞迪和上汽等傳統車企大機率繼續分走一大塊。剩下的一小塊按現有市場佔有率預估,并不會對頭部新勢力們的産能造成太大壓力。

規模擴張,理想的狀态是産能比對産品,産品比對銷量。例如比亞迪,其車海戰術、品牌擴充等已有雛形,規劃産能備援隻是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間。大力度擴産,才能避免重複過去兩年訂單積壓帶來的消極影響。

新勢力無論各自即将亮相的新車或是新品牌,都需要預備産能,同時承擔産品不确定性帶來的風險。

行業形勢嚴峻,新勢力們想要徹底翻身,需要豪賭。

豪賭未來

去年,蔚小理均出現了史上最大單季虧損。細看之下,三家的研發費用也是水漲船高,如扣除研發費用,甚至可以實作盈虧平衡。

研發費用居高不下,新勢力們的焦慮顯而易見。

使用者可感覺的新技術缺乏,已有技術發展陷入瓶頸。大多車企選擇求穩,比如自動駕駛、車機系統等,均采用供應鍊方案,縮減自身研發投入。

生存之道,各不相同。增加研發投入尋求突破的,除了市場佔有率靠前的車企,還有新勢力。前者已看到美好未來,心無旁骛地砸錢;而後者,不僅需要為手上僅有的“武器”更新,還需要豐富“武器庫”。

即便規模向傳統車企靠攏,但品牌獨特調性、新勢力的颠覆者形象仍需維持。裝着特斯拉的心,也得向比亞迪靠攏。

相比上攻,下沉是新勢力們目前的側重方向。國内新勢力高端化最為成功的蔚來,下沉卻最為直接,且兼具力度和廣度,第三品牌甚至瞄準十萬級檔位。這是新勢力們直接與傳統車企密集交戰的價位區間,也是特斯拉還暫未踏入的領域,蔚來打頭陣,沒有可借鑒經驗,充滿未知。

國内新勢力大推新品是必然趨勢。與之相伴的擴産和研發必不可少,而産品線擴充,前後市場都需要做足準備。

擴張、下沉、家族化,造車新勢力正在走向傳統

比如動力電池,新勢力們選擇加碼完善自有供應鍊體系。蔚小理增資欣旺達就像預訂了備胎,布局上遊原材料的動作緊跟主流,自建電池研發體系,逐漸拓展上中下遊布局,盡可能降低第三方供應鍊束縛。

布局成規模、出成效尚需時間,但與日俱增的開銷,本就不樂觀的現狀看上去更加艱難。

産品線擴充,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也将持續消耗新勢力們身心。典型的是蔚來,換電模式曾讓其具備獨特性,但換電站的高昂建設成本也成為其發展掣肘,随着四大企業入局換電賽道,蔚來不再孤獨,也不再特别。

賽道擁擠,蔚來的情況折射出了新勢力的生存壓力,不僅要續寫老故事,還需講好新故事。

經曆了2022年的諸多困難,站在2023年的開端,蔚小理首要考慮的可能不再是言必稱颠覆,而是改變自己。

當小而美經不起風浪,被傳統車企加速占領市場拉大差距,兩大陣營兩種模式已有勝負。新勢力們以子品牌、産品拓展、産能擴張進行補短,寄望以拓寬覆寫面和降低成本參與到比賽下半場。戰略轉向務實,“打不過就模仿”也是一種成長。

可規模擴張導緻開銷加劇,不僅加重了前行的負擔,而且面臨諸多不确定性。

這或許就是成長的代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