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原著到漫畫,我一直幻想的角色終于被《三體》劇給拍“活了”

說實話《三體》這套書沒點毅力和時間的話很難一次性讀完,我就是陸陸續續擱下又看,看了又擱下,有時忘了前面就又翻回去看,而每一次看都有常看常新之感。是以我至多隻能算半個“原著黨”。

當看到《三體》改編成了電視劇之後,終于可以一口氣追劇了,真是看得緊張又過瘾,現在劇播至半,這樣一來我又成了半個“追劇黨”。

這麼一想也不錯,是以我就可以一半從原著,一半從劇的角度來看這部劇,并不一味的崇拜文字,也不偏頗于影像,而是二者兼有的跟大家聊聊《三體》。換句話說就是牆頭草兩邊倒,哪邊處理的好我就站哪邊。

《三體》的影視化重心在哪?我想這是廣大書迷和原著黨們的關注點,是要嚴絲合縫的完全貼合原著?還是将改編的影像與小說原著進行互補,使其更完整?

我認為以上兩點的有機融合才是《三體》劇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首先讓看過書的群體認可你改編和拓展的合情合理,主題思想,人物邏輯不能違和。其次讓沒看過書的群體能像讀書一樣,無門檻的進入劇情,可以讓其領會書中的精髓。最終呈現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

電視劇《三體》做到了嗎?下面我們從“把字變成影像”,“把字變成台詞”和“把字變成大活人”三方面來看。

01 把字變成影像

相比領會不到原著精髓的胡亂改編,《三體》劇首先最明智地一點在于基本是“直接摳書”式的呈現,場次,台詞等基礎文戲幾乎是直接從原著照搬,杜絕了“東施效颦”。這一開局讓原著黨先松了口氣,觀劇體驗堪比“照着答案寫作業”。

當然,除了台詞,出場順序,情節等可以“摳書”,但把所有文字都原封不動的變成影像其實是不現實的,畢竟這是一部影視劇。是以,以劇是否好看來判斷,标準也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你看完這一情節後還想不想看下一情節?看完第一集後還想不想看下一集?這一點《三體》劇無疑做得相當的好。

當原著黨們歡呼這個人像,那句話對,什麼“紅岸基地”時,該劇也沒有讓從來沒有讀過《三體》原著的觀衆像傻子,而是馬上進入劇情和懸念:一上來就是一大堆科學家自殺。

你想,一群搞科研的頂級科學家的腦子都不笨,那這一群頂級聰明的人有啥想不開的偏要自殺?你好不好奇,想不想繼續看下去?反正我想。

懸念一個接着一個,接着是“實體學不存在了”是什麼意思?實體學沒了科學家就要自殺?更想看了。那個叫申玉菲的美麗女人是怎麼在“粒子對撞”實驗結果沒出來就未蔔先知的?你想不想知道?

還有汪淼,他研究的那個“納米飛刃”究竟有什麼了不起的讓申玉菲和她背後的組織忌憚,要通過“眼前倒計時”和“全宇宙為你閃爍”逼他終止實驗?

“眼前倒計時”和“全宇宙為你閃爍”是怎麼做到的?可以說《三體》劇利用原著的每一個腦洞都在步步為營,讓劇情充滿了濃重的科幻懸疑色彩,還原出一個奇妙的三體宇宙。看完這些你想不想看後面的劇情?

而懸念還不是《三體》劇的絕招,絕招是“解懸念”。一般來說,非原著黨看到這些要不是去翻書,要麼是去百度。而《三體》劇是成功的用影像呈現了書裡需要幾千甚至上萬字才能解釋清楚的科學概念。

比如,讓楊冬崩潰的“粒子對撞”實驗,它的實驗結果意味着“實體學不存在了”的結果可怕在哪?要如何“演”給普通觀衆看懂,然後感受到它的可怕呢?

劇中楊冬的未婚夫,同是科學家的丁儀用“撞球撞擊”實驗比喻“粒子對撞”實驗,向汪淼,也就是向觀衆進行解釋。

白球撞擊距離袋口很近的黑球,五次碰撞結果均相同,黑球落袋。因為以撞球桌為參考,所有的參數都基本沒變化下,黑球必進。

從原著到漫畫,我一直幻想的角色終于被《三體》劇給拍“活了”

然後丁儀說你敢想,第一次黑球落袋,第二次黑球偏出,第三次黑球直接飛上天,第四次黑球像麻雀在空中亂飛,第五次黑球接近光速飛出太陽系這樣的結果嗎?

從原著到漫畫,我一直幻想的角色終于被《三體》劇給拍“活了”

直覺明了,馬上就讓沒有任何實體背景的觀衆了解了這個換做是文字的話,需要長篇大論的才能講明白的實驗。而更令人後背一涼的是,這種毫無實體規律可言的結果竟然可以“未蔔先知”。

這就是丁儀未婚妻楊冬崩潰的原因之一,她發現自己在對撞實驗中所得出的資料,在早于實驗完成之前,竟然就已經被申玉菲分毫不差地被“預測”出來了。

這就意味着,實驗結果是可以被“人為”操控的,實體學總結出的規律全部廢棄,即“實體學不存在了”,這個結論讓劇中的汪淼,和看劇的我們都大驚失色。

後面的劇情又用“扔煙盒”更直覺的來呈現“提前”,“人為”,“預測”這個結果的完全不可能。汪淼把史強的煙盒扔了三次,散落出來的煙是随機的,誰能提前标出,也就是預測出散落的準确位置?

可以說《三體》劇用影像,用“戲”,一瞬間就讓我們了解了科學家們為何會崩潰自殺和複雜的科學理論。你要是完完全全照搬書中關于科學理論的描述觀衆很容易就聽懵了。而且,這種帶有恐怖感的懸念營造在汪淼的“眼前倒計時”開始後又繼續延續下去,可以說是比較精準的把握住了原著的精髓。

由于他的視網膜上出現了倒計時,進而對生活和科研産生了很大的困擾,後來猶如申玉菲預言的那樣,他不可思議地觀測到了整個宇宙都在為他閃爍,這一無法想象的發現徹底擊垮了汪淼的内心防線,讓他對自己的科學信仰産生了巨大的懷疑。

從原著到漫畫,我一直幻想的角色終于被《三體》劇給拍“活了”

當整個宇宙都為你閃爍,你還相信科學嗎?

汪淼崩潰的一幕,在書裡是這麼描寫的:

汪淼起身要走,一陣從教堂傳出的聖樂留住了他。今天不是禮拜日,這可能是唱詩班為複活節進行的排練,常的是這個節日彌撒中常唱的《聖靈光照》。在聲樂的莊嚴深遠中,汪淼再次感到宇宙變小了,變成了一座空曠的教堂,穹頂隐沒于北京輻射閃爍的紅光中,而他則是着宏偉教堂地闆鑽縫中的一隻小螞蟻。他感覺到自己那顆顫抖的心靈被一隻無形的巨手撫摸着,一時間又回到了脆弱無助的孩童時代,意識深處硬撐着的某種東西像蠟一樣變軟了,崩潰了。他雙手捂着臉哭了起來。

書裡幾乎都是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如果劇也是這麼呈現一是沒法拍,即便拍出來也是一團糟。具體大家可以去看劇中是如何呈現這一段的,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總之,你會發現前四集的懸念鋪設是非常成功的,都為了第五集的“整個宇宙将為你閃爍”這一個大的劇情點。

02 把字變成台詞

《三體》劇與原著中的經典場景和台詞的還原度基本100%,尤其是汪淼和大史第一次見面,和書裡幾乎一模一樣,能感覺到創作團隊的小心謹慎。

下面再列舉一場精彩的台詞戲讓大家感受一下,把文字變成台詞的特殊魅力。

被“眼前倒計時”和“宇宙閃爍”的“神迹”逼到崩潰的汪淼被史強拉到早點鋪,點了二鍋頭和爆肚,因為極度的害怕,汪淼接近瘋癫的問史強倒計時的盡頭是什麼,史強說:“能是什麼?地球毀滅?人類滅亡?實體學不存在了?大不了回到農耕社會,大不了鑽木取火,耕田打獵,老祖宗能過我們也能過。”

這個對白是原著中有的,到了劇中合理的加上了視聽語言,這時兩人談話的背景傳來旁邊廚子切墩的“哒哒哒”聲,這一瞬間的人間煙火氣,加上史強接地氣的話,我被深深的觸動了。

史強給汪淼解寬心的話都很糙:“邪乎到家必有鬼,皮褲套棉褲,必定有緣故,不是棉褲太薄就是皮褲沒毛”。

說申玉菲他們那一夥人都是“扯淡!”

史強這個糙人說不出什麼特别精緻動聽的話,汪淼跟他聊深刻的宇宙問題和哲學問題時,他一邊說着各種歇後語和吐槽“我操心的事太多了,房子要供,孩子還沒找到工作。”

還能邊吃邊砸吧嘴跟服務員大喊“麻醬有點鹹了啊”。

表面上看起來是沒心沒肺,但實際上立起來的是史強這個人物(警察)的邏輯思維,他跟汪淼那些科學家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愛生活本身,勝于愛生活的意義”。

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句“要愛具體的人,不要愛抽象的人;要愛生活本身,勝于愛生活的意義。”

而汪淼包括自殺的那些科學家,他們除了具體的人和生活其實更愛抽象的人,比如那些偉大的實體學家,以及更愛生活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宇宙的意義。這一場戲也從側面解釋了那些科學家之是以為“實體不存在了”而自殺的深層原因。

而史強的思維很明顯是一種戰士的思維,簡單直白有效,直擊要害。而直白永遠最動人,最樸實的語言才能擊中人心,史強言語中那些濃濃的煙火氣無形中撫慰了汪淼那根緊繃的神經,讓他放松下來。雖然汪淼依然還不明白“他們除了要摧毀我們的科學,他們還要摧毀什麼”,但是他已經能感同身受史強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勁:

“他們越是讓你害怕什麼,你越不能讓他們如願以償。”

就像後面三體人說“你們是蟲子”,自視甚高的科學家精英們全都蔫了,信心崩潰後自殺的自殺,可是史強絕不認輸,他跟科學家精英們說:“這麼多年來,蟲子從來就沒有真正被戰勝過。”

為了緩解汪淼看見幽靈倒計時的緊張情緒,他還讓自己搞爆破朋友給自己設計了一個電子倒計時,調成跟汪淼的一模一樣時間,挂在自己的胸前,明明是個粗犷的人心思如此細膩,是以汪淼才會真的卸下心防,逐漸信任他。

後來時史強又說:“你是火雞科學家,那我就是火雞科學家的保镖。不管倒計時的盡頭究竟是什麼,你永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你的恐懼有我來承擔一半。”

“我得讓你成哥白尼啊!”(源于兩人之前聊過,哥白尼不是被教會迫害死的而是生病自然死亡,是以史強的意思是不能讓汪淼出意外)這話誰聽了不感動。

03 把文字變成“大活人”

整體來說,于和偉,張魯一兩位主角的演技都很線上,配角也不拉垮。

特别是曾經在看書和漫畫時幻想多次的申玉菲,這次找來李小冉來演它不香嗎?

但我覺得最貼近原著,能達到特别,特别驚豔的角色,是陳瑾飾演的老年葉文潔。

老年葉文潔默默的望向門外,隻一個眼神就讓我全身起雞皮疙瘩,那是一種看透生死,對世間失去一切欲望的疲憊和平靜,同時還藏着洞悉高等文明的目空一切。看小說時我腦子裡浮現出的葉文潔,就是這般深不見底的模樣,簡直一模一樣。

其實葉文潔才是整部作品的靈魂人物,他不是一個有着生活中常見的鮮明性格特點的人,而是一個“集沖突與複雜于一身”的女知識分子。這個角色的出彩程度絕對關乎到整部作品給人的第一觀感。

說實話比糙中有戲的史強,和文質彬彬,從“納米慫”到不慫的知識分子汪淼都難演。書裡對汪淼初次拜訪葉文潔時的描寫是:

“汪淼看到一位六十歲左右的頭發花白、身材瘦削的女性,戴着眼鏡,提着一個大菜籃子吃力地上樓梯……她是汪淼常見到的那種老知識分子,歲月的風霜已消去了他們性情中所有的剛硬和火熱,隻剩下如水的柔和。”

陳瑾飾演的老年葉文潔基本做到了1:1還原原著,而且有很多細膩的表演,演技非常有“層次感”,不是全程的“撲克臉”,“冷漠臉”面癱作冷如冰霜狀,而是有很多細微的變化。

在女兒楊冬的葬禮上,她先是低垂着眉眼,緩了緩神,才徐徐擡起眼皮子,沉靜地注視着你。這裡演得極好,大家一定要去自己體會。

獨自一人時,她坐在小馬紮上是喜怒不形于色的老知識分子。給鄰居孩子們買菜做飯時她化身為慈祥的奶奶,身上蒙着一層暖色,臉上也有了笑意。

向汪淼講述去逝的女兒時,她又回歸了母親身份。雖然還是一如既往的冷靜、克制,但這一次,我們分明能從她沒有表情的臉上,看到努力隐藏卻從眉眼洩露出來的洶湧情緒。

而話鋒一轉說起學術問題,一開口就是業界大佬的權威風範,當她話裡藏話意有所指時,那種“傲視一切”的窒息感又撲面而來。

從原著到漫畫,我一直幻想的角色終于被《三體》劇給拍“活了”

是以對于老年葉文潔接下來的戲份我是非常非常期待的。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物都好,大家看到誰的戲忍不住快進,自然就明白哪個人物幹癟,台詞尴尬了。

現在劇集已經更新到了高潮部分——“三體遊戲”。

還原度也是相當的高,與之前漫畫中的設定很貼合。

記得讀原著時“三體遊戲”就是最讓我最震撼的情節之一,而《三體》劇中的“三體遊戲”幾乎原封不動的還原了這個把遊戲背景設在了遠古,讓東西方的先賢哲人們彙聚一堂,用古籍經典诠釋科幻的風格。

從原著到漫畫,我一直幻想的角色終于被《三體》劇給拍“活了”

其實原著小說第一部的科幻精髓也正在于此,相比于以往科幻題材中的星際穿越,飛船,人工智能之類的腦洞,“三體星球”“質子”以及“三體遊戲”的科幻創意所帶來的“科幻”就像是一座浮在深海表面的冰山,我們看到的,了解的隻是它露出的部分,而藏在海底的到底有多巨大,需要每個讀者,觀衆去體會和挖掘才能感受到它真正非凡的魅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