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約星期二》:二十年多前談論生死的“雞湯”,還香嗎?

作者:澎湃新聞

吳梅

這本書《星期二見面》于2020年11月發行,版權頁顯示:第30版,印刷号348350。面對這兩個身影,我半機智。

《相約星期二》:二十年多前談論生死的“雞湯”,還香嗎?

1998年版《星期二見面會》

1998年12月,上海翻譯出版社推出了由米奇·阿爾博姆撰寫、吳紅翻譯的《星期二見面會》,封面上寫着:"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一堂人生課。"以翻譯出版國外頂尖社會科學和文學作品著稱的上海翻譯出版社,突然推出這樣一本輕薄的書,既沒有進入社會科學範疇,也不難說小說《周二會議》,難免會受到人們的批評。随着這本書多次登上暢銷書排行榜,有人感到遺憾的是,當時市場高度的餘秋宇寫的序言為這本書帶來了紅利。但對于許多認真拿起這本書來讀它的人來說,他們很可能成為默裡教授的另一個沒有自我意識的學生。

默裡教授給這一生程賦予了怎樣的魅力,當班上唯一的學生米奇·阿爾博姆(Mickey Albom)寫下來時,他一路赢得了這麼多讀者?

《相約星期二》:二十年多前談論生死的“雞湯”,還香嗎?

米奇·阿爾博姆

當我們第一次通過閱讀《星期二的見面》成為默裡教授的學生時,他不得不像沙袋一樣移動他,而且咀嚼食物已經很困難了。在這種狀态下,默裡教授被動地、被動地等待着死亡的到來,然而,"他把死亡作為他生命的最後一門課程,作為他生命中的主課程。既然人人都死了,為什麼他不能死呢?他可以讓别人研究它。他可以成為自己的教科書。研究我緩慢而耐心的死亡過程。觀察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向我學習一些東西"(《星期二見面》,第12頁)。我們跟随默裡教授用米奇·阿爾博姆(Mitch Albom)的記錄走過了他生命的最後十五個星期,當我們讀到關于葬禮的章節時,就好像我們看到教授的肉體從我們身邊消失,我們覺得他的精神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才枯萎。

"死亡不應該是一種尴尬",他要用他生命的最後一點能量,把自己的想法傳遞給他的學生——"死亡不應該是一種尴尬",這大概就是1998年《遇見星期二》簡體中文版的原因之一。在我國,與死亡有關的詞語幾乎總是與強烈的負面情緒聯系在一起,死亡,吹燈和蠟,嗚咽,為活着而死......對死亡的感覺是如此黑暗,以至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法面對它,最常見的例子是當所愛的人身患絕症時,我們試圖回避真相。我們害怕談論死亡,更不用說面對它了,是以當電影《尋夢》上映時,坐在電影院裡看這部卡通片,可以聽到一些觀衆悄悄地質問:他們死得那麼幸福,怎麼可能?

《相約星期二》:二十年多前談論生死的“雞湯”,還香嗎?

"尋找夢想之旅"的電影海報。

我在朋友圈裡做了一個關于《找夢》對死亡的态度的小調查,發現那些不能認同影片中提倡的生死觀的人,大多年紀大了。而在90歲以後,幾乎沒有人反對這一點。也許死亡太遙遠了,年輕人無法感覺死亡的陰影?但我甯願了解并冒險推測,1995年後長大并成為圖書市場主要消費者的人不再需要有人告訴他們"死亡不應該是一種尴尬",随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人生觀也在不斷發展。

《星期二見面》之後,上海翻譯出版社按出版順序出版了作者的另外五本書,分别是《你在天上遇見的五個人》、《一天的重生》、《一點信仰》、《守時者》和《你在天上遇見的下一個人》。無論是紀錄片《一點點信仰》還是虛構的《你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重生一天》、《守時者》、《你在天堂遇見的下一個人》,還是傳統的《一日重生》或奇幻的《計時員》,米奇·阿爾博姆的創作技巧并不多,總是在過去和現在之間來回穿梭;有的忽視了父母的愛和遺憾,有的戀愛在選擇慷慨一段時間後死于意外......但為了掩蓋這些沉思,米奇·阿爾博姆(Mitch Albom)的作品,它們都屬于同一個主題,那就是如何積極地生活,如何平靜地死去。

《相約星期二》:二十年多前談論生死的“雞湯”,還香嗎?

在他的小說《你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The Five You Met in Heaven)一書中,米奇·阿爾伯姆(Mitch Albom)描繪了一個名叫埃迪(Eddie)的遊樂場修理工。在埃迪83歲生日那天,一個即将被軌道撞倒的八歲女孩死了。艾迪的靈魂在天堂漂流,遇到了藍軍、船長、父親、癌症死去的妻子瑪格麗特和一個名叫塔拉的小女孩。同樣真實而神奇的邂逅五個人,帶着艾迪出生,5歲、7歲、8歲、17歲等生日回憶貫穿始終,米奇·阿爾博姆的時間和空間拓展了作品的範圍,在廣闊的語境中與讀者探讨這樣幾個問題:什麼是成長?你在戀愛中是什麼意思?衰老是什麼意思?你說的死亡是什麼意思?一本小書如何為這樣一個巨大的問題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于是米奇·阿爾博姆讓艾迪在天堂遇見的第五個人,那個叫塔拉的女孩,有點像他在戰場上看到的那個在戰鬥中喪生的小女孩,還有那個被他保護免受瘋狂娛樂機傷害的小女孩,艾米或安妮。這樣,作者似乎在試圖告訴讀者,即使這是一個永遠不會有标準答案的問題,也值得考慮。

《相約星期二》:二十年多前談論生死的“雞湯”,還香嗎?

在後來的《時間觀察》中,米奇·阿爾博姆再次聚焦生與死。

莎拉·雷蒙德是個傻姑娘,伊森為了赢得面子故意打了她一巴掌,她以為是她的初戀,就把飛蛾火去了。真相大白後,羞愧的莎拉打算用死刑懲罰伊森......

維克多·迪拉蒙特是億萬富翁。每當他想起自己被貧窮侮辱的歲月時,他都會試圖賺更多的錢,向周圍環境證明自己的價值。可惜,不治之症很快就會死去,不想死的富人打算嘗試一種新技術,那就是先把自己凍死,直到能治好自己病的藥出來......

多爾是時間之父。地球上最年長的人,在山洞裡等待上帝釋放他,每天聽從世界上每一個時間的請求。時間之父正在獲得自由,但他得到了新的訓示,他必須拯救薩拉和維克多才能被救贖......

莎拉、維克多、多爾的生死交織在一起,有時也跟着走,最後,從死亡之線中獲救出來的薩拉,成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醫生,維克多改變了主意,輕輕地叫了妻子的名字,平靜地離開了,多爾在洞穴的牆壁上刻下了自己的愛情故事形狀和符号,告訴來世他來了。

回顧過去,回顧未來,通過米奇·阿爾博姆(Mitch Albom)為《時間守護者》(The Keeper of Time)特别編織的彩色連衣裙,我們發現他還在讨論如何生存和死亡的問題。米奇·阿爾博姆(Mitch Albom)在《遇見威肯德》(Meet The Weeknd)上以專業作家的身份為他赢得了名聲之後,似乎正在解決這個問題——20年前離開的默裡教授,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天裡,他總是用為他量身定做的課程來影響他,以至于沒有小說或非小說可以窮盡。

《相約星期二》:二十年多前談論生死的“雞湯”,還香嗎?

生死觀誕生于西方傳統文化,在《周二見面》中相對膚淺,但是以更容易被普通讀者所接受。通過這六部作品,再回頭看《夢四處走動》,我們也會想,片中的角色是不是死得幸福的?我們讀了E.B懷特的經典童話《夏洛特的網》,也會覺得老紳士為了讓這頭名叫威爾伯的豬活了下來,動員了祖克曼家農場上所有的動物,當然還有那隻叫夏洛的蜘蛛,隻是為了唱一首動物狂歡節的歌,讓孩子們能看到天堂的喜悅?

負責編輯:方曉燕

校對:夢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