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約星期二 | 王曉平:讀李華平《國文課就該這樣教》

作者:一起悅讀
相約星期二 | 王曉平:讀李華平《國文課就該這樣教》

按:2021年9月21日晚八點,“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讀書群繼續9月主題共讀,本月輪值主席是來自山東煙台的王曉平老師,共讀主題為“着眼于教師專業發展的閱讀”。9月第三期為專題“走進課堂”中,來自山東的崔靜老師領讀了《聽王榮生教授評課》、來自四川唐銳老師領讀了《國文課就該這樣教》。其後,輪值主席王曉平老師也釋出了她閱讀《國文課就該這麼教》的閱讀感言。

“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讀書群

借語言之舟,航國文之海

第八章中讓我讀之又讀、品之又品的是王君老師的《荒島餘生》和周麗蓉老師的《漢家寨》兩課。

一句話,一個人

在大連正道年會,現場聽過王君老師的 《範進中舉 》,她以群文閱讀的方式 ,講的是語言暴力 的文化現象,解讀角度非常獨特 ,以生活中學生語言表出問題為出發點 ,課的選點有針對性、現實感, 但總感覺國文味兒不是很純正。

好似馳騁疆場的木蘭将軍, 縱橫捭阖,女兒氣質内斂。

讀她的 《荒島餘生 》這一節選,豪氣之餘更多感受到的是她“女兒”的細膩 、自信,本色當行。

她以慧眼膽識精選一句話,讀透一個人。

精選最後一段第一句 “現在我對于自己的處境已稍稍有了好感, 不再整天把眼睛望着海面,等待有什麼船來。”讓學生反複誦讀揣摩。

當學生草草過目、憑感覺了解出現偏差時 ,老師借力發力 ,抓住了關鍵的介詞 “對于” ,品味它有或無傳達出的不同資訊,一妙!

當學生關注到了“稍稍”這個副詞 ,老師借勢問可以去掉嗎 ?引導學生關注魯濱遜的心理變化 。

下面就是一連串的詞語互換比較。

”整天“”改為“”每一天”可以嗎 ?

“不再整天把眼睛望着海面 ”意味着什麼 ?可以改為“不再整天望着海面 ”?

可以改為“看着海面”嗎 ?

可以改為“不再等待有船來 ”?

【老師像挽花繩一樣 ,引導學生在語句中不停穿梭 ,玩味得不亦樂乎。細細揣摩每個修飾語 ,品味語言表達的形象感、主客體的不同強調重心 、情感意味的變化 …… 可謂遊刃有餘 ,盡享語言沖浪的興奮、刺激!】

一個問,一幅畫

周麗蓉老師的《漢家寨 》,也很有剛柔并濟之風 。

一個“印象漢家寨”

的讨論 主題抛出,學生的思考有了方向 。運用文中詞語、具體簡潔的語言勾勒頭腦中的“漢家寨”,要求明确。

用數量詞加名詞的方法表述 。

用形容詞表達一下你看到這幅圖畫的感受 。

景物描寫給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詞語是?

感受是什麼 ?

把你覺得不舒服的詞語勾畫讀出來 。

還有其他感覺嗎 ?我是幻視?

【随着教師指令的有效引導 , 随着對畫面的感覺描述,對作者感受的體悟,漢家寨走進了學生心中。

一個核心問題的不斷幅射,訓練了學生“看見”和“說準”的能力,筋骨有力又肌肉豐滿,不得不歎服作者強大的文本解讀力 和教學設計能力!】

一節好課,如美酒,品之又品,餘韻猶長……

嘗試創意寫作

“創意寫作”是什麼?我本來剛看到主要指文學創作,比如學生常寫的“文學性散文”,在内容、形式上常常具獨創性,個性化強。

王榮生先生曾說,“好散文”具“不可教性”,國文教師隻能起催生作用 ,如推行“情景作文”,“豐富學生的生活”,提倡“個性寫作” “創意表達”“生命作文”等,都是“催生”的辦法。

華平老師在中學卷最後一章設定了“嘗試創意寫作 ”,個人認為編者重在讓我們學習如何将學生寫作思維打開,在基礎寫作層面上的更新(知道了解得對不對 )。

這一章精選了曹公奇老師的《給材料作文立意 》,和卿平海老師的《紙随心飛 :練筆指導 》兩節精品課。

雖然隻選兩課,給人帶來的震撼不小。在這裡想先談一下第一課讀後的感受。

類似曹老師這樣的審題立意課我也上過,收效也有,但相比曹老師的課堂,甚微,為什麼?

首先表現在訓練材料的選擇。

曹老師的材料是經過精心挑選的 ,源自《中考說明》中的兩則中考作文試題 ,權威,導向明确,既有情境 ,又能提供多角度思考,而且新穎鮮活。材料本身有足夠吸引力 ,又很适合學生的發散思維訓練 。

其次表現在教師的引導智慧。

老師在對學生回答的方向引領 、總結概括中 無形滲透了審題立意的方法,這一點值得學習。

如“你是從整體角度立意 ,幾位同學分别從五句話告誡的話語立意,還能不能從其他角度立意,如整體材料的某些側面或反面 ?

你從正面續寫, 有積極引導作用 ,你從反面續寫出人意料 ……”

當學生針對第一個訓練題目提出應該鼓勵年輕人突破條條框框去創新的立意時,課堂節奏 慢下來,教師在這裡“重錘狠敲”了幾下,讓學生展開辯論思考。因為這個立意會是雙刃劍 ,駕馭得好,獨樹一幟;控制不好會跑偏。

最後 教師總結為,必要的限制是為了更好的創新 ,聽從别人告誡就是為了将來闖蕩社會、 創新生活中少走彎路 ,盡快成才。

這個歸納辯證全面,明晰了方向,又将學生思維提升了一級。

在第二個訓練材料交流時,學生說要以“窗”為話題寫一篇散文時,老師因勢利導啟發學生明晰自己的想法 ,“你準備寫些什麼内容呢 ?和恩師寄語 這則材料有沒有聯系呀 ?那怎樣才算是材料的角度 ?”

并借此點撥了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的不同之處 。

寫作知識滲透自然,又針對學生的思維混亂處,比泛泛的理論講授有效得多!

可見,有效的作文指導既不能随意, 又要能随機應變。這展現了教師的教學機智和素養積澱,可能我們恰恰欠缺這個吧。

識課譜,明學理——如何讀“課譜”

“我這二十多年來,研讀了二三百位名師的課譜”,當聽到華平老師說出這句話時,我内心着實受到很大震動。

一是驚于華平老師說“二三百名”這個數目。“我能快速羅列出自己熟知的二三十位名師嗎 ?”我在心中自問 。即使能夠,恐怕也僅僅是知道名字而已。

二是驚于華平老師識譜的“自覺性”。

讀名師的課 ,我以前常常是在教學備課時用到才“去拿來”,解一時之需,用完即丢。很少深入“研讀” 支撐他們課堂設計的背後的“學理”,隻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是以然 。

三是對“課譜”二字的了解又提升了一層。

“譜”,可以是一種方法、範式、樣本。可學,好學,又可翻新。

就如“菜單”,備料、步驟、注意事項等介紹得清楚明白,人人可以照着做 ,但做出的味道又各有各的味,還是有高下之分的 。

主要在于做菜人對料的甄選 ,比如蔬菜是新鮮 綠色有機的,還是被農藥浸染過的 ?

在于做菜人對火候的拿捏把握 ,還在于做菜人對吃飯人口味的把握 ……

而且要真正讀懂,需要做菜人有一定的廚藝積澱 。

同樣,一本好書擺在面前 ,我們讀者的關注點在哪兒,能否讀出編書人的良苦用心,考驗我們讀者自身的理論修養 及教學經驗積累,當然還有讀書的态度和方法等。

好書要不斷地回讀 。

初讀,入乎其内。

眼中隻有樹木,獲得一個零碎、粗淺的了解 ,可能隻是标注出我心儀的地方及疑惑的地方 。

再讀,出乎其外。

眼中開始有一片樹木,會關注每棵樹 的存在價值,及彼此間的關聯 。會橫看縱看,遠近高低各不同。

其次,識譜要悟道。

識譜,最終是為了自己會寫譜。

而要實作這個目标,自己要内化,要能抓住課例背後的“道”“理”。哪些是國文教學規律性、本質性的東西呢?要深思明辨,心中有譜,教學方向才正确、才有效。

當我們沒有能力去識别其中的學理時,一定要認真閱讀書前的導引、書後的“品評賞析”、新課标精要内容連結、名師語錄……

這是編者對一線教師的“體恤”吧,擔心我們隻看熱鬧,找不到思考方向;擔心我們理論修養不夠,讀不出優課的精髓,甚至讀偏、誤讀。

總之,讀書觀己,教學生閱讀的同時,也在反思我們自己的閱讀,教(讀)什麼,怎麼教(讀),教(讀)對了嗎,有效嗎?如何可以更好……

加入共讀

● 加入共讀,請點選下文 ⬇️ 了解詳情

“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2021共讀招募

● 檢視往期共讀,請點選 ⬇️ 進入文章專輯

“相約星期二 | 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專輯

正文完,歡迎分享,轉載請于文章下留言

“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讀書群,由石恢本人發起和主持。一起悅讀俱樂部和潤知閱讀研究院将提供服務支援。

一起悅讀俱樂部

是一個公益性民間閱讀研究與推廣機構,也是一個開放性的閱讀交流平台,目前為韬奮基金會閱讀組織聯合會常務理事機關。它創辦于2011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主張閱讀即生活方式,倡導“快樂閱讀、共同閱讀、分享閱讀”的閱讀理念。自2011年11月起每周末固定舉辦公益讀書沙龍活動,至今已舉辦線下活動400餘場。2014年一起悅讀俱樂部住地被評選為“北京市十大閱讀示範社群”,2015年入圍深圳首屆華文領讀者大獎,2015年獲中國書業年度評選閱讀推廣人前五候選。2017年在全國領讀者大會上獲評“領讀者聯盟緻敬機構獎”。2018年一起悅讀周末沙龍獲“北京閱讀季”精品閱讀活動獎。2016-2019年連續四年獲得“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優秀合作機構。

潤知閱讀研究院

于2018年在北京創立,是一家專門從事閱讀研究、閱讀實踐、閱讀推廣的專業機構。研究院特聘全國知名的閱讀研究專家、閱讀推廣人、專業閱讀教師組成核心團隊,充分發揮多年的閱讀推廣經驗,在閱讀現狀調查評估、青少年兒童分級閱讀、青少年兒童閱讀課程、青少年兒童閱讀活動、青少年兒童閱讀能力評價、領讀者教育訓練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專業閱讀教學與閱讀教育的方法路徑,努力建設完善中國小校園閱讀服務體系;同時積極與社會力量廣泛合作,以閱讀為抓手,促進圖書館、社群、校園、家庭閱讀的關聯融合,積極推動區域教育、文化的融合發展,為推動全民閱讀事業貢獻力量。

- End -

相約星期二 | 王曉平:讀李華平《國文課就該這樣教》

位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号華亭嘉園A-2E

推薦關注一起悅讀俱樂部備用公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