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型養老不能隻是“看上去很美”專門立法仍顯不足

作者:中國吉林網

原标題:新養老模式層出不窮,養老專用法規仍不足 新養老模式不能隻是"美觀"

沒有人能逃脫死亡。如何優雅而有尊嚴地變老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于是,很多還不是"老人"的人開始為老年做計劃。

随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我國養老産業逐漸發展起來,一些新的養老模式,如"擁抱"養老、"出行"養老、"出遊"養老、"興趣"養老等開始進入大衆視野。應該看到,這些新型養老模式的出現,是解決目前日益嚴重的養老問題的一次新的有益嘗試。但是,由于尚未标準化和大規模化,這些新的老年模型也暴露出許多問題。

記者近日從業内人士獲悉,民政部負責部門正在組織專家起草養老服務,推動相關立法。有專家呼籲盡快建構老年人法治體系,規範養老新模式的發展,為其健康發展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

一種新的老年模式正在興起

有一部短片是關于七個日本奶奶"拿着一群"養老金,在網上很熱。七位單身奶奶,平均年齡80歲,不想獨自變老,更怕獨自死去,搬進同一棟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開始"擁抱"老年。他們互相扶持,經常一起旅行,單身的晚年變得詩意。

片中幾位老人的晚年,成為不少網友羨慕的對象。在很多人眼裡,這是一種近乎完美的養老方式: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生活,互相照顧,喝酒,聊聊這個世界......一切看起來都很漂亮。

這種新鮮的養老方式已經在我國許多地方慢慢顯現出來。就在去年,"五姐妹養老院"的話題在Twitter上進行了搜尋。據媒體報道,五人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相識近20年的單身蜜,在雲南買房"擁抱群"養老。不少網友羨慕不已,希望自己也能如此"擁抱"老年。

幾個沒有血緣關系的老人成立了"新家庭",各自憑自己的權利,共同生活,而房子不能出租,租金也可以成為新的收入來源。很多人覺得這種互助具有"擁抱"養老的本質,不僅減輕了養老對年輕人的負擔,也滿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然而,與此同時,"擁抱"養老金似乎并不像看起來那麼完美。"姐妹們擁抱老年組,四年後成了敵人""五姨擁抱老年組隻有兩個月的松散"等新聞也經常看到報紙的結尾,一個鏡頭兩個零散的結局讓人噓聲。

"我國目前的老齡化速度很快,老年人、老年人、空巢老人的數量越來越普遍,是以一些新的養老模式的出現是正常的現象。全國老齡法論壇秘書長、北京老齡法學會所長陳宏忠指出,新養老模式存在的最大共同問題是,人們普遍沒有把養老放在維護個人權利的角度和高度上,對财産權進行法治思考。 公衆對養老模式的關注仍然停留在生活護理的具體方面,這也造成了很多法律問題,老年人"好戲不掙"的現象非常普遍,非常突出。

"缺乏對家庭養老金的有效監督引發了一個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陳鴻忠指出,包括所謂的"擁抱群"養老、"同居"養老、"互助"養老、"伴侶"養老等新養老模式,養老必須規範、專業、有監督。

立法是分散的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法制老齡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除《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外,國務院及其部委和地方政府還制定了法規和一系列其他規範性檔案。本世紀初以來,民政部等11個部委聯合釋出了《關于加快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意見》。全國老齡問題委員會成立後,制定并印發了一系列老齡問題政策檔案。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國老齡産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旨在完善新時代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的頂層體系。

2019年11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将推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為國家重大戰略,明确近期到2022年、2035年中、2050年長遠的一系列戰略目标。

然而,在陳紅忠看來,部門和地方立法的頻繁出台以及國家政策檔案的不斷出台,也使得有關老齡化的立法呈現出分散的特點,這也導緻了對老年人保護的系統化和科學性缺失。

"養老金保障的三大支柱應通過立法加以協調,鼓勵私人養老金發展。陳紅忠建議,通過立法建設落實長期護理保護制度,完善長期護理制度建設,加強護理服務品質監督。規範家庭社群養老服務行為,引導養老觀念解放。推動市場的專業服務,發展老年人的養老互助。

立法完善監管機制

"在新型養老模式的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産權、隐私權、婚姻家庭等問題,是以迫切需要立法來明确權利與義務之間的關系。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法學系副教授劉健指出,全國各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各種新型養老模式,立法應及時、前瞻性地作出回應和規範。

劉健認為,通過專門的養老立法,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完善民法的基本理論,特别是婚姻家庭、贍養、監護等理論,另一方面,通過立法明确"伴侶"養老、"同居"養老之間的權利義務,可以降低社會養老交易的成本, 穩定家庭關系,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中國老年醫學會法學分會常務理事、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鄭翔認為,從法制層面看,要使新養老模式真正在基層落地,首要任務是完善立法中相關新養老服務的激勵機制。

"通過立法,完善養老機構營運中的糾紛處理和風險防範相關規則,通過簽署養老服務協定,支援養老機構投保事故責任保險,形成各主體共享和應對養老服務風險的機制。鄭翔指出,應明确産業扶持措施,要求加大養老投入,并在财政、稅收、土地、融資等方面形成規範措施,鼓勵和支援社會力量提供養老服務;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規範養老服務人員的教育訓練、使用、評價和激勵制度。

同時,鄭翔認為,應通過立法完善養老服務品質監督機制,規範養老服務綜合監管體系。在規範新養老模式服務品質方面,将監管對象延伸到物業管理公司、社群養老服務中心,更新監管手段,依托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資料等基礎設施建設,将高科技應用于養老服務的監管技術和措施,提高監管效率, 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記者 朱甯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