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上去很美”的僞綠沒有用——專家在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上為上海生态把脈

作者:上海科協

記者:王毅軍

上海是背靠長江,面向太平洋的國際大都市,在70年的風風雨雨中,始終保持着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特色。未來,上海将團結全社會把握好生态環境保護的強強結合,以"綠色生态"為城市更持久、更具深遠的吸引力和競争力,向全球城市邁進,走向卓越和穩步前進。

“看上去很美”的僞綠沒有用——專家在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上為上海生态把脈

近日,在第五屆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啟動儀式上,組委會釋出了一組更能說明問題的資料:到2018年底,上海的森林覆寫率将達到16.83%,建成區的綠色覆寫率将達到39.4%,濕地保護率将達到50.45%,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8.3平方米。在随後的著名講壇上,上海市綠化和市級外觀局副局長顧曉軍打趣道:"這是從'一隻鞋'到'一房'。"

二十年前,英國注冊景觀設計師、博物學家李·帕克(Lee Parker)定居上海。當時,他發現上海的綠色公園很少,市民們也不同意景觀設計的自然主義理念。"我在英國的自然環境中長大,那裡有公園,樹林,小動物,"帕克說。事實上,研究表明,遠離大自然不僅會導緻孩子失去幸福感,還會導緻成年人的壓力等情緒問題。"但多年來,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上海出現了綠色空間,人們喜歡在周末去大大小小的綠色空間拍照和休閑。張家軒綠地、貝彩綠地等作品都是李派克最喜歡的作品,他将自然主義風格的設計融入到作品中。

“看上去很美”的僞綠沒有用——專家在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上為上海生态把脈

但專家們對"綠色"的追求遠不止于此——不僅僅是綠色的眼睛,還有城市中自然的創造。

"上海許多綠地和林地的單一樹種結構和大量農藥保護仍然存在問題。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達良軍認為,人造自然并不是真正的自然:首先,它的生态系統不夠健全,無法滋生害蟲;第二,它的生态系統不夠健全,無法滋生害蟲;第二,它的生态系統不足以滋生害蟲;第二,它的生态系統不夠健全,不足以"它實際上是僞綠色的。達裡安俊說。

“看上去很美”的僞綠沒有用——專家在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上為上海生态把脈

未來,我們應該在上海看到更多的本土動植物,這是許多生态學家的共同願望。"除了城市,上海還有3000平方公裡的海灘和河口濕地,是大量鳥類和魚類的家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物敏感區,"複旦大學教授陳家光說。"

此次,著名小提琴家黃夢臘先生被聘為國際自然保護周形象大使,并發起了"生态文明行動倡議",号召社會各界做自然保護倡導者、綠色生活的踐行者、生态未來的建設者,共同譜寫"人與自然、自然"的新時代。 和諧共生"的宏偉篇章。

“看上去很美”的僞綠沒有用——專家在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上為上海生态把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