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會科技的進步,網絡招聘逐漸成為求職者應聘求職的重要管道。
58同城、前程無憂、BOSS直聘等招聘App以更多的求職崗位、更友善的求職方式逐漸占據了更多的市場佔有率。然而招聘App火爆的背後,問題也接踵而來。
有求職者反映,某些招聘App上的資訊存在“挂羊頭賣狗肉”的現象。

招聘資訊。短視訊App截圖
事實是否果真如此
記者也對此進行了調查
求職者 鄧先生:“他們是屬于高薪招聘,然後送到外地,工資那些都是假的,拿到手的隻是一部分而已,他承諾的是六七千,拿到手的隻有四千左右。”
鄧先生今年初在幾家求職網絡平台上投了履歷,随後多家中介公司主動聯系了他,并承諾了高薪職業。鄧先生說,等實際入職後他才發現,原本天花亂墜的許諾都成了一紙空文,這讓他很是苦惱。
求職者 鄧先生:“工作的内容相比較來說差不多吧,但是待遇的話差很多。總之很多套路在裡面,去找他們嘛沒用,去打他一頓好像也沒用。”
為了實際了解情況,記者登陸了一家網絡招聘平台,并聯系上了其中一家招聘新能源汽車銷售顧問的公司,公司在招聘平台打出的工資是每月8000至16000元,且有飯補、話補及房補等。
記者對話招聘公司從業人員:
“工資怎麼算呢?”
“底薪加提成,就是2000元的底薪加提成。”
“2000元底薪加提成,那怎麼可能達到8000到16000呀?”
“因為8000到16000元的情況是,合作的新能源車,你賣出去一輛車,可以提到大概3000塊。”
照此計算,求職者每月至少需要賣出兩輛車才能達到其承諾的薪資标準,而記者問及所謂的各種補貼,從業人員的回複也是讓人哭笑不得。
“我看你這上面就是加班補助各種補助都有嘛,隻有一個餐補,那招聘資訊上寫的交通補助、話費補助、還有住房補助這些都是沒有的嗎?”
“嗯,沒有,就其他都沒有。”
“那你們這個上面寫的也不真實啊?”
“這個是我們老闆叫人寫上去的。”
記者随後又聯系了一家招聘文員的公司,工資待遇顯示為每月6000至7500元,但實際也有一定的出入。
“4500的底薪,這個上面寫的不是6000到7500元嗎?”
“我們公司平均都是在6000左右的。”
調查過程中記者發現,招聘平台确實存在顯示的高薪資與實際收入不符的情況,對此律師提醒,求職者在通過網絡求職的過程中,應多做前期調查,了解招聘公司的相關情況和所在地區該崗位的平均工資,避免沖動踩坑。
雲南大韬律師事務所 董智勇:
“求職者首先在進行網絡應聘的時候應該在企查查、 天眼查或者全國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上,查詢一下招聘機關的相關資訊,再決定需不需要去應聘。
(網址:http://www.gsxt.gov.cn/index.html)
如果應聘以後招聘機關要求應聘者繳納一定的押金,
或者說尋找擔保人,
或者扣押應聘者的身份證或畢業證等,
這都是違反勞動法相關規定的,應聘者就應該引起一定的注意。”
律師表示,如果求職者認為用人機關釋出的虛假資訊侵犯到了自身的權益,可以向資訊釋出平台及時反應和舉報,也可以向用人機關所在地的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
雲南大韬律師事務所 董智勇:“如果網絡平台在接到招聘公司的違法投訴後,未采取删除、屏蔽、斷開連接配接等必要措施,那網絡平台依然要對求職者損失擴大部分 與招聘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8099999記者報道
編輯:雲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