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于文靜 新儒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河,孕育着許多獨特的水生物種。今年4月1日至6月30日,黃河實施了禁漁令,這是自2018年啟動以來的第四年。根據規定,黃河幹流13條支流、3個主要湖泊禁止各類捕撈生産作業,各省區可因地制宜适當擴大禁漁範圍,延長禁漁期。
為什麼黃河要實行禁漁期制度?黃河魚的狀況如何?禁令是否影響消費者吃魚?針對相關熱點問題,記者采訪了專家和相關官員。
一個問題:黃河禁漁制度為何要實施?
中國水産科學院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文波表示,黃河流域生态系統複雜多變,滋生了許多獨特的水生物種,但整個水生态系統也比較脆弱——上遊魚類以裂紋魚和蛞蝓魚為主,大多在高寒帶有生物物種, 生長緩慢,性成熟相對較晚,生殖能力低,一旦被破壞,就很難恢複。
在祖生期、幼蟲長期生長等關鍵生命階段,實施禁漁保護可以大大降低捕撈利用強度,使資源得到休息和恢複和定量補充,有利于黃河種子資源的恢複和水生生物多樣性的提高。
楊文波表示,實施黃河禁漁制度,符合目前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符合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的發展趨勢,對維護國家水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他說,為了保護水生生物資源,實行禁漁令是世界公認的做法。1995年以來,中國在四海地區普遍實行海洋捕撈中斷制度。自2003年和2011年以來,中國分别在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實施了禁漁期制度。實踐證明,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态效益。黃河流域禁漁制度的實施,是水生生物資源保護開發的大勢所趨。
第二個問題:黃河魚的現狀如何?
楊文波說,1980年國家水産總局組織"黃河漁業資源調查"項目後,由于缺乏項目資金支援,黃河流域魚類種群已有40年左右沒有系統調查,缺乏系統的生物多樣性調查資料。
"根據科研機關在不同時間、不同河段、不同目的進行的一些調查,我們可以根據分散的調查資料得出初步結論:黃河流域魚類多樣性下降嚴重,許多河流捕撈量呈現老化和小型化趨勢,流域重要本土物種和珍稀物種的生境狀況正在惡化。他說。
據介紹,相關文獻顯示,2007年以來,黃河流域幹流和主要支流魚類多樣性的下降較為明顯,多年調查中仍有約78種本地魚類,僅占曆史統計的53.06%,近一半的魚類已無法再從黃河流域主要水體中采集;
調查顯示,黃河、中下遊正面臨魚類資源下降的困境:
- 2007年從貢波峽到廟峽的黃河上遊魚類種群調查共采集了16種魚類,2009年至2013年對黃河龍陽峽上方幹流和附屬湖泊的調查顯示,上遊原生魚類僅可采集10種。
龍陽峽以柳家峽黃河幹流為主幹流,曆史上至少有刺猬、厚唇裸重唇魚、極地平齒魚、舌唇黃河魚、黃河裸魚、花斑裸鯉魚、高原等 7 種稀有或持久魚類,據近期調查,厚唇裸重唇魚、極斑扁齒魚、 舌骨黃河魚已基本從這一段河段消失,分布區向上遊後退。
在中遊,2010年至2012年期間對西區42種本地魚類進行了調查。
下遊幹流段的情況是最不樂觀的。2013年對九個下遊部分的調查發現,隻有27種魚類,占下遊魚類總數的26.73%。
綜上所述,加強對黃河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和環境的系統調查和科學監測迫在眉睫。
三個問題:自實施禁漁令以來,它的效力如何?
從2018年開始,農業農村部将于每年4月1日組織啟動黃河禁漁令,每年5月底至6月中旬,将成立9個執法工作組,組織黃河流域省際漁業管理和聯合跨執法專項行動, 據農業和農村事務部漁業和漁業管理局有關官員介紹。沿線9個省區每年調查各類禁漁違法案件300餘起,涉及500餘人。
沿黃人對資源的環保意識日益增強。沿黃9省區在大橋、渡口、高速公路等地,通過張貼禁漁公告、制作宣傳智語、懸挂橫幅等方式加強宣傳力度。
近年來,黃河流域的當地生态環境逐漸恢複,吸引了許多水鳥來生活和覓食。例如,黃河流經池塘頭流向海岸的南村,在那裡,成群的蒼鹭自由栖息。禁漁令對黃河生物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态文明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個問題:禁令是否會影響消費者吃魚?
農業農村部漁業和漁業局表示,統計資料顯示,黃河流域的年漁獲量約為4.6萬噸,我國淡水水産品年總産量超過3000萬噸,黃河淡水捕撈産量占比不到0.2%。禁止在黃河捕魚不會對水産品的供應産生更大的影響。
根據農業農村部2017年在黃省開展的調查,黃河流域專業漁業人員人數超過2萬人,其中兼職漁船約1.5萬艘,漁船近2萬艘。主要捕撈種類有鯉魚、草魚、鲭魚、鲭魚、鲭魚、蘭州鲶魚、黃疸、蛞蝓、天鵝絨蟹等。
"每年非常低的捕魚量表明,母親河确實需要一些時間來恢複。"負責人說。
問:黃河會完全禁止捕魚嗎?
為了有效保護母親河,需要加快全面禁止捕魚,農業和農村事務部漁業和漁業局局長說。在黃河全面禁漁的實施涉及廣泛的困難,在漁民改變生産、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仍面臨困難。
同時,執法存在兩個問題,包括部分地區黃河流域漁業行政執法機制的體制改革尚未理順,漁業執法人員流失,人員配備不足;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是嚴格執行黃河禁漁制度,加強黃河禁漁和海洋生物保護宣傳,提高漁民資源節約意識,同時對黃河流域漁業資源、漁民和漁船及執法隊建設情況進行測繪調查, 提出完善黃河流域禁漁制度的意見和建議,加快出台相關政策。
(據新華社報道,北京,4月1日)
作者:于文靜
來源:陝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