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吉:一顆馬鈴薯的成長之旅

作者:金台資訊

1月1日,當第一縷陽光照亮天空時,四輛滿載洋芋的大卡車從西吉縣紅遙鄉小莊村出發,一路駛向四川。

"每天有100多噸運往四川、雲南等市場,已經售出五個多月了。"小莊村黨支部書記熊志忠歡快地說。去年,小莊村馬鈴薯收成,該村種植5000畝馬鈴薯,總産量12.5萬噸,分揀後窖防季節銷售。

馬鈴薯在錫吉縣種植已有300多年的曆史。在長期的生産實踐中,當地人民積累了豐富的種植和養殖經驗,在陸地上撰寫了科研論文。特别是近年來,西集縣委、縣政府以供給側結構調整為主線,圍繞市場需求調整産業發展思路,将種薯育種、澱粉加工、鮮馬鈴薯出口、主食發展"四大馬鈴薯"結合在一起,投入3億多元用于産業扶貧資金,推動産業向集聚化、系列化、 精細化、深化發展。

2020年,西吉縣種植馬鈴薯80萬畝,總産量160萬噸,總産值17億元。馬鈴薯從過去的"救命蛋",發展成為研發、種植、加工、營銷、文化、生态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産業鍊,提升了當地人民的小康夢想,科學、規模化、規範化種植延伸到千家萬戶,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緻富的主導産業之一。

深耕田地

一粒種子收獲無限希望

2020年2月,自治區重點向湖北采購550噸援助物資,其中包括西吉縣紅姚鄉小莊村的150噸馬鈴薯。

"我們一聽說就把它送到湖北,我們立即動員了80多名村民,連夜分揀和裝載他們的汽車,并将村裡最好的洋芋送到湖北。"熊志忠說。

從此,這個在深山中默默無聞的小村莊,在全國各地都名聲名鵲起。過去,小莊村交通不便,自然環境惡劣,該村常住人口201戶784人,人均淨收入不足4000元。近年來,通過種植洋芋緻富,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000元。

"在西吉縣所有作物中,馬鈴薯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因為它們适應性廣,豐富,營養豐富,用途廣泛,産業鍊長,經濟效益高。"西吉縣馬鈴薯産業服務中心主任蘇林福說。

20世紀90年代以前,當地農民種植了約2畝馬鈴薯,畝産量約400公斤,"富年當菜,廢糧年"真實地反映了馬鈴薯在當地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001年後,随着馬鈴薯澱粉加工和鮮馬鈴薯銷量的增加,西吉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突破50萬畝,畝産量達到760公斤左右。此後,種植面積逐年增加,2012年達到101萬畝,突破百萬畝大關。

2014年以來,西吉縣立足産業結構實際調整,按照"區域布局、标準化生産、規模化經營"的思路,培育4個馬鈴薯産業帶,綜合推廣應用好品種解毒種薯、保膜、綠色防治等高産高效技術,使馬鈴薯産量逐年提高, 突破大範圍薄收的困境,靠天吃飯,走上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以小莊村為代表,該村以綠色優質高效農業為目标,引進優秀新品種,運用新技術,按照馬鈴薯脫毒種薯農民自用模式,打造優質馬鈴薯種薯種薯育種基地。"該村耕地7000餘畝,馬鈴薯種植面積5000餘畝,平均産量2500公斤以上。"熊志忠說。

小莊村的村民權振堂曾經種過兩頭驢子,完全由家人養,攢了七八年的錢,買了一輛價值7000元的三輪車。2014年,權振堂種植馬鈴薯40餘畝,年收入8萬多元。2017年,他摘下"窮帽子",在銀川為兒子蓋了新房,買了農機,買了一輛車和一所房子。

"小莊村連續3年獲得共獲27萬顆免費馬鈴薯種子,建立了優質馬鈴薯種種1000畝,帶動周邊村建立了1萬畝一流種薯種種養殖基地。并支援建立檔案卡戶,大農戶和經營實體建設标準化種薯種窖,建立合作社,形成生産、繁殖、儲存、銷售為一體的産業格局。熊志忠介紹道。

"按照1:20的計算,一等種薯1萬畝可種植20萬畝。應用脫毒種薯比普通種薯産量提高30%~50%,馬鈴薯反季節銷售每噸附加值約300元。"四季縣通過推廣馬鈴薯排毒種薯和标準化儲存技術,實作了從粗放栽培向精細化生産過渡的産業。

科技創新

優質種子育種的本地化

"錫吉馬鈴薯産業的發展經曆了自給自足、快速擴張和穩步發展的三個階段。蘇林福介紹,20世紀90年代以前,當地人依靠馬鈴薯種植解決食用問題,馬鈴薯種農自用,品質好壞。

1990年,随着四季第一家優質澱粉廠的落成,澱粉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導緻馬鈴薯種植面積增加。随着馬鈴薯的大規模種植,種子退化和産量下降的弊病集中起來。

"馬鈴薯出口時,消費者對馬鈴薯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解決馬鈴薯種子的劣化問題迫在眉睫。素林夫說。

食物是社會的基礎,播種是糧食的基礎。為發展馬鈴薯産業"籌碼",1998年8月,西吉縣成立了馬鈴薯生産研究所,開展馬鈴薯品種引進育種、解毒種薯育種推廣、貯藏技術研究示範等工作。至此,錫吉洋芋走上了自主研發之路。

"當時,人才、裝置、技術,連營養液配置的基本知識都不懂,一切都是從無到有的。蘇林福回憶說,西吉縣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到青海、甘肅等地"拿聖經",同時邀請馬鈴薯種子和馬鈴薯研究人員到西吉,開展技術教育訓練,種薯育種,推廣優良品種,提高種植技術和貯藏技術。

"起初人們并不了解排毒技術,對排毒産生的原始物種有一些抵抗力。蘇林福介紹,通過不斷的宣傳推廣,老百姓從種植優質馬鈴薯嘗起來甜,主動為種子栽培而戰。

産業繁榮是富國和窮國的基礎,科技創新是産業繁榮的動力。為此,西吉縣投入1200多萬元建設了一套以無菌生産、設施化農業、種薯貯藏、試驗示範為一體的馬鈴薯高新技術示範園,為馬鈴薯産業開發新技術、新成果、新資訊支撐,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同時,西吉縣推廣馬鈴薯脫毒種薯"農戶自用、企業育種為播種"模式,綜合推廣"選用好品種解毒種薯塗層保鮮種植膜土壤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提高馬鈴薯産量和品質,榉産量2500公斤至3000公斤。紅遙鄉大寶村村民何鶴鳴種植優質馬鈴薯40畝,不含年淨收入10萬元。

在當地政府的扶持和農業技術人員的努力下,一項技術攻堅攻堅,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成為好消息,一個項目在西吉已經生根發芽。

先後入選了馬鈴薯新品種"甯馬鈴薯9号"、"甯馬鈴薯13号"、馬鈴薯解毒種薯快速育種和優質高産栽培技術、馬鈴薯貯藏保鮮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馬鈴薯優良品種大面積高産栽培技術等項目和種子。

2006年3月,更名為西吉縣馬鈴薯産業服務中心,成立甯夏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準許成立全國馬鈴薯脫毒生産農業标準化示範區。緊接着,甯夏實施了馬鈴薯排毒種薯三級育種體系建設項目,西吉縣已成為該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馬鈴薯種薯種薯繁育基地。

"采用氣霧劑生産,節約了90%的試管苗,每株原種生産50~80粒,原品種生産面積1500餘種,生産能力翻番,排毒原種育種能力明顯增強。西吉縣馬鈴薯種子生産技術二級研究員何建東說,一粒原種可以通過育種生産750公斤商品馬鈴薯。

2017年,在西吉縣紅瑤鄉建立了馬鈴薯綠色高産高效打造項目核心攻擊示範區,經專家現場實時測算,畝産達到6246.98公斤,較2014年6162公斤增加産量84.98公斤,為該地區馬鈴薯産量曆史上最高。憑借這一成績,小莊村成為整個地區馬鈴薯産業的"種子玩家"。

近年來,西集縣在新營、紅遙等6個鄉鎮建設了3個馬鈴薯排毒育種中心,生産原苗6000萬粒;形成了縣有育種中心、鄉鎮種薯基地、村有擴容點、有良好種子示範戶四級良好養殖體系,全縣馬鈴薯種子覆寫率達92%以上。

如今,西吉縣已成為首批馬鈴薯區域性養殖基地之一,除了滿足該縣的需求外,還銷往陝西、四川、雲南、廣西、山西等地,形成了馬鈴薯種薯走出西吉,向全國的好局面邁進。

寬闊的架空道路

"四川、雲南、内蒙古、重慶等地已售出1萬多噸馬鈴薯,預計全年銷售量超過3萬噸。1月2日,袁洪堂訓示勞工們在新營鎮紅昌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分揀、包裝、裝入一台大型冰櫃。

現年45歲的袁洪堂從事馬鈴薯走私已有20多年,親身經曆了錫吉馬鈴薯從"冷"到"熱"的出口曆史。

"以前,國外商家并不了解錫吉洋芋,國内蔬菜批發市場主要看不到錫吉洋芋。袁洪堂背着洋芋經營市場,對經銷商說了一句狠話。一到四川銷售後,袁宏堂跟随批發商,親自煮熟、油炸,當商戶品嘗四季馬鈴薯後滑溜溜的,味道甜,當場簽訂了購銷合同。

"近年來,錫吉馬鈴薯已成為優質馬鈴薯的代表,受到各級市場的青睐。今年,政府支援袁宏堂建設馬鈴薯通風冷庫,解決冬季凍薯轉移問題,實作四季銷售。

小莊村為了開放馬鈴薯銷售,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馬鈴薯種薯種薯育種合作社,在村附近建設了千噸馬鈴薯儲藏窖,加強了交易場地,配套設施齊全裝置,友善群衆附近銷售、分揀包裝、裝卸運輸。

"在馬鈴薯節、商會和媒體的幫助下,推廣我們村生産的馬鈴薯,我們正在組織種植者和營銷人員參加交易會,并不斷提高我們産品的知名度。熊志忠說,馬鈴薯主要銷往四川、雲南等地的小莊村,一年營業收入超過1500萬元。

紅藥鄉耕地面積9.6萬畝,其中馬鈴薯種植面積5.5萬畝,全鎮人均種植10畝。"去年馬鈴薯總産量約12萬噸,除自給自足的糧食外,種子出口馬鈴薯出口達到80%,營業收入1.5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個人所得1.9萬元。紅遙鄉鎮長王建樹介紹。

近年來,西吉縣繼續做活市場,加快産品流通,建構完備的鮮薯出口體系,建立了縣、鄉、村三級網際網路平台,形成了以台灣、新營、天平三地馬鈴薯專業批發市場為中心,其他鄉鎮先後建成配送中心,各地18.7萬個儲藏窖,為村群儲集增值, 銷售模式。

"年銷售鮮馬鈴薯近70萬噸,主要銷往廣東、廣西、福建、四川、内蒙古、新疆等地,部分商品銷往東南亞等地。蘇林福介紹,四吉馬鈴薯15%可食用并保留為種薯,45%出口,40%加工,馬鈴薯從"救命蛋"到農民增加收入的"富豆"。

深加工

開啟工業現代化模式

"洋芋、澱粉、面條,俗稱錫吉的'三寶',在另一個層面上也說明了馬鈴薯産業從種植到研發、加工和營銷的産業體系。素林夫說。

西吉縣生産環境清潔,無工業污染,生産馬鈴薯營養豐富,口感醇香,皮膚潔白,馬鈴薯型規則整齊,商品價格高,貯存性好,馬鈴薯澱粉及其制品生産原料好。

20世紀80年代,為豐富馬鈴薯消費體系,西吉農村以"家庭食品加工、制土作坊加工"為基礎,逐漸發展農村澱粉加工業,先後在興隆鎮單民村、西野村、大都村、王村等馬鈴薯加工專業村嶄露頭角。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吉縣從國外引進成套裝置,建成了第一座年産5000噸的馬鈴薯精澱粉廠,再建了一座新營地,将兩家年産15000噸的精澱粉廠,成立了傻傻(集團)公司。

此後,民營小型澱粉加工廠發展迅速,全縣建成精品澱粉廠20家,粗澱粉廠85家,個體三粉加工戶2100戶,馬鈴薯加工呈現出遍地開花的局面。

為了提高馬鈴薯深加工水準,西吉縣馬鈴薯加工企業進行了重大改革更新,聯合重組,逐漸淘汰小規模生産,加工果汁排放環保不達标企業,隻保留6噸以上加工企業,年加工馬鈴薯60多萬噸。

"以每噸1000元的收購價格計算,總收入達到6億元左右。據全縣農業人口42.5萬人計算,農民人均銷售馬鈴薯收入達到1418元。"Solinfu計算出,當澱粉加工廠獲得加工時,商業馬鈴薯的出口價格上漲了約20%。

"企業正在采用先進的加工技術,使馬鈴薯澱粉越來越好,讓農民獲得更多的收益。劉玉國在西吉從事馬鈴薯加工已有17年,擁有三家馬鈴薯澱粉加工廠,每年加工9萬噸馬鈴薯,收購費用超過1億元。

如今,馬鈴薯加工是農民增加收入、促進産業融合發展的保障工程,延伸産業鍊,滿足主糧多樣化需求,呈現出集聚、系列化、深化發展的良好态勢。

馬鈴薯制品經江南北

西吉:一顆馬鈴薯的成長之旅

将原種馬鈴薯解毒種薯進行三階段育種和栽培。

西吉:一顆馬鈴薯的成長之旅

原始儲藏室。

西吉:一顆馬鈴薯的成長之旅

這個行業正在蓬勃發展,村民們面帶微笑。

西吉:一顆馬鈴薯的成長之旅

出口管道四通八達。

西吉:一顆馬鈴薯的成長之旅

在秋天收獲洋芋。

西吉:一顆馬鈴薯的成長之旅

培育一個主要物種需要半年的時間。

西吉:一顆馬鈴薯的成長之旅

馬鈴薯收獲後,土地進入一年的輪作。

西吉:一顆馬鈴薯的成長之旅

馬鈴薯出口為群衆提供了就業機會。

西吉:一顆馬鈴薯的成長之旅

幹洋芋手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