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吉:一颗马铃薯的成长之旅

作者:金台资讯

1月1日,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天空时,四辆满载土豆的大卡车从西吉县红遥乡小庄村出发,一路驶向四川。

"每天有100多吨运往四川、云南等市场,已经售出五个多月了。"小庄村党支部书记熊志忠欢快地说。去年,小庄村马铃薯收成,该村种植5000亩马铃薯,总产量12.5万吨,分拣后窖防季节销售。

马铃薯在锡吉县种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当地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养殖经验,在陆地上撰写了科研论文。特别是近年来,西集县委、县政府以供给侧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将种薯育种、淀粉加工、鲜马铃薯出口、主食发展"四大马铃薯"结合在一起,投入3亿多元用于产业扶贫资金,推动产业向集聚化、系列化、 精细化、深化发展。

2020年,西吉县种植马铃薯80万亩,总产量160万吨,总产值17亿元。马铃薯从过去的"救命蛋",发展成为研发、种植、加工、营销、文化、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提升了当地人民的小康梦想,科学、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延伸到千家万户,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深耕田地

一粒种子收获无限希望

2020年2月,自治区重点向湖北采购550吨援助物资,其中包括西吉县红姚乡小庄村的150吨马铃薯。

"我们一听说就把它送到湖北,我们立即动员了80多名村民,连夜分拣和装载他们的汽车,并将村里最好的土豆送到湖北。"熊志忠说。

从此,这个在深山中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在全国各地都名声名鹊起。过去,小庄村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该村常住人口201户784人,人均净收入不足4000元。近年来,通过种植土豆致富,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

"在西吉县所有作物中,马铃薯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因为它们适应性广,丰富,营养丰富,用途广泛,产业链长,经济效益高。"西吉县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主任苏林福说。

20世纪90年代以前,当地农民种植了约2亩马铃薯,亩产量约400公斤,"富年当菜,废粮年"真实地反映了马铃薯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001年后,随着马铃薯淀粉加工和鲜马铃薯销量的增加,西吉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50万亩,亩产量达到760公斤左右。此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2年达到101万亩,突破百万亩大关。

2014年以来,西吉县立足产业结构实际调整,按照"区域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思路,培育4个马铃薯产业带,综合推广应用好品种解毒种薯、保膜、绿色防治等高产高效技术,使马铃薯产量逐年提高, 突破大范围薄收的困境,靠天吃饭,走上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以小庄村为代表,该村以绿色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引进优秀新品种,运用新技术,按照马铃薯脱毒种薯农民自用模式,打造优质马铃薯种薯种薯育种基地。"该村耕地7000余亩,马铃薯种植面积5000余亩,平均产量2500公斤以上。"熊志忠说。

小庄村的村民权振堂曾经种过两头驴子,完全由家人养,攒了七八年的钱,买了一辆价值7000元的三轮车。2014年,权振堂种植马铃薯40余亩,年收入8万多元。2017年,他摘下"穷帽子",在银川为儿子盖了新房,买了农机,买了一辆车和一所房子。

"小庄村连续3年获得共获27万颗免费马铃薯种子,建立了优质马铃薯种种1000亩,带动周边村建立了1万亩一流种薯种种养殖基地。并支持建立档案卡户,大农户和经营实体建设标准化种薯种窖,建立合作社,形成生产、繁殖、储存、销售为一体的产业格局。熊志忠介绍道。

"按照1:20的计算,一等种薯1万亩可种植20万亩。应用脱毒种薯比普通种薯产量提高30%~50%,马铃薯反季节销售每吨附加值约300元。"四季县通过推广马铃薯排毒种薯和标准化储存技术,实现了从粗放栽培向精细化生产过渡的产业。

科技创新

优质种子育种的本地化

"锡吉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自给自足、快速扩张和稳步发展的三个阶段。苏林福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前,当地人依靠马铃薯种植解决食用问题,马铃薯种农自用,质量好坏。

1990年,随着四季第一家优质淀粉厂的落成,淀粉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导致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随着马铃薯的大规模种植,种子退化和产量下降的弊病集中起来。

"马铃薯出口时,消费者对马铃薯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解决马铃薯种子的劣化问题迫在眉睫。素林夫说。

食物是社会的基础,播种是粮食的基础。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筹码",1998年8月,西吉县成立了马铃薯生产研究所,开展马铃薯品种引进育种、解毒种薯育种推广、贮藏技术研究示范等工作。至此,锡吉土豆走上了自主研发之路。

"当时,人才、设备、技术,连营养液配置的基本知识都不懂,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的。苏林福回忆说,西吉县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青海、甘肃等地"拿圣经",同时邀请马铃薯种子和马铃薯研究人员到西吉,开展技术培训,种薯育种,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种植技术和贮藏技术。

"起初人们并不了解排毒技术,对排毒产生的原始物种有一些抵抗力。苏林福介绍,通过不断的宣传推广,老百姓从种植优质马铃薯尝起来甜,主动为种子栽培而战。

产业繁荣是富国和穷国的基础,科技创新是产业繁荣的动力。为此,西吉县投入1200多万元建设了一套以无菌生产、设施化农业、种薯贮藏、试验示范为一体的马铃薯高新技术示范园,为马铃薯产业开发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支撑,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同时,西吉县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农户自用、企业育种为播种"模式,综合推广"选用好品种解毒种薯涂层保鲜种植膜土壤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榉产量2500公斤至3000公斤。红遥乡大宝村村民何鹤鸣种植优质马铃薯40亩,不含年净收入10万元。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努力下,一项技术攻坚攻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成为好消息,一个项目在西吉已经生根发芽。

先后入选了马铃薯新品种"宁马铃薯9号"、"宁马铃薯13号"、马铃薯解毒种薯快速育种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马铃薯优良品种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等项目和种子。

2006年3月,更名为西吉县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成立宁夏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批准成立全国马铃薯脱毒生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紧接着,宁夏实施了马铃薯排毒种薯三级育种体系建设项目,西吉县已成为该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种薯繁育基地。

"采用气雾剂生产,节约了90%的试管苗,每株原种生产50~80粒,原品种生产面积1500余种,生产能力翻番,排毒原种育种能力明显增强。西吉县马铃薯种子生产技术二级研究员何建东说,一粒原种可以通过育种生产750公斤商品马铃薯。

2017年,在西吉县红瑶乡建立了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打造项目核心攻击示范区,经专家现场实时测算,亩产达到6246.98公斤,较2014年6162公斤增加产量84.98公斤,为该地区马铃薯产量历史上最高。凭借这一成绩,小庄村成为整个地区马铃薯产业的"种子玩家"。

近年来,西集县在新营、红遥等6个乡镇建设了3个马铃薯排毒育种中心,生产原苗6000万粒;形成了县有育种中心、乡镇种薯基地、村有扩容点、有良好种子示范户四级良好养殖体系,全县马铃薯种子覆盖率达92%以上。

如今,西吉县已成为首批马铃薯区域性养殖基地之一,除了满足该县的需求外,还销往陕西、四川、云南、广西、山西等地,形成了马铃薯种薯走出西吉,向全国的好局面迈进。

宽阔的架空道路

"四川、云南、内蒙古、重庆等地已售出1万多吨马铃薯,预计全年销售量超过3万吨。1月2日,袁洪堂指示工人们在新营镇红昌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分拣、包装、装入一台大型冰柜。

现年45岁的袁洪堂从事马铃薯走私已有20多年,亲身经历了锡吉马铃薯从"冷"到"热"的出口历史。

"以前,国外商家并不了解锡吉土豆,国内蔬菜批发市场主要看不到锡吉土豆。袁洪堂背着土豆经营市场,对经销商说了一句狠话。一到四川销售后,袁宏堂跟随批发商,亲自煮熟、油炸,当商户品尝四季马铃薯后滑溜溜的,味道甜,当场签订了购销合同。

"近年来,锡吉马铃薯已成为优质马铃薯的代表,受到各级市场的青睐。今年,政府支持袁宏堂建设马铃薯通风冷库,解决冬季冻薯转移问题,实现四季销售。

小庄村为了开放马铃薯销售,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马铃薯种薯种薯育种合作社,在村附近建设了千吨马铃薯储藏窖,加固了交易场地,配套设施齐全设备,方便群众附近销售、分拣包装、装卸运输。

"在马铃薯节、商会和媒体的帮助下,推广我们村生产的马铃薯,我们正在组织种植者和营销人员参加交易会,并不断提高我们产品的知名度。熊志忠说,马铃薯主要销往四川、云南等地的小庄村,一年营业收入超过1500万元。

红药乡耕地面积9.6万亩,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5.5万亩,全镇人均种植10亩。"去年马铃薯总产量约12万吨,除自给自足的粮食外,种子出口马铃薯出口达到80%,营业收入1.5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收入1.9万元。红遥乡镇长王建树介绍。

近年来,西吉县继续做活市场,加快产品流通,构建完备的鲜薯出口体系,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互联网平台,形成了以台湾、新营、天平三地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其他乡镇先后建成配送中心,各地18.7万个储藏窖,为村群储集增值, 销售模式。

"年销售鲜马铃薯近70万吨,主要销往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内蒙古、新疆等地,部分商品销往东南亚等地。苏林福介绍,四吉马铃薯15%可食用并保留为种薯,45%出口,40%加工,马铃薯从"救命蛋"到农民增加收入的"富豆"。

深加工

开启工业现代化模式

"土豆、淀粉、面条,俗称锡吉的'三宝',在另一个层面上也说明了马铃薯产业从种植到研发、加工和营销的产业体系。素林夫说。

西吉县生产环境清洁,无工业污染,生产马铃薯营养丰富,口感醇香,皮肤洁白,马铃薯型规则整齐,商品价格高,贮存性好,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生产原料好。

20世纪80年代,为丰富马铃薯消费体系,西吉农村以"家庭食品加工、制土作坊加工"为基础,逐步发展农村淀粉加工业,先后在兴隆镇单民村、西野村、大都村、王村等马铃薯加工专业村崭露头角。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吉县从国外引进成套设备,建成了第一座年产5000吨的马铃薯精淀粉厂,再建了一座新营地,将两家年产15000吨的精淀粉厂,成立了傻傻(集团)公司。

此后,民营小型淀粉加工厂发展迅速,全县建成精品淀粉厂20家,粗淀粉厂85家,个体三粉加工户2100户,马铃薯加工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

为了提高马铃薯深加工水平,西吉县马铃薯加工企业进行了重大改革升级,联合重组,逐步淘汰小规模生产,加工果汁排放环保不达标企业,只保留6吨以上加工企业,年加工马铃薯60多万吨。

"以每吨1000元的收购价格计算,总收入达到6亿元左右。据全县农业人口42.5万人计算,农民人均销售马铃薯收入达到1418元。"Solinfu计算出,当淀粉加工厂获得加工时,商业马铃薯的出口价格上涨了约20%。

"企业正在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使马铃薯淀粉越来越好,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刘玉国在西吉从事马铃薯加工已有17年,拥有三家马铃薯淀粉加工厂,每年加工9万吨马铃薯,收购费用超过1亿元。

如今,马铃薯加工是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保障工程,延伸产业链,满足主粮多样化需求,呈现出集聚、系列化、深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马铃薯制品经江南北

西吉:一颗马铃薯的成长之旅

将原种马铃薯解毒种薯进行三阶段育种和栽培。

西吉:一颗马铃薯的成长之旅

原始储藏室。

西吉:一颗马铃薯的成长之旅

这个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村民们面带微笑。

西吉:一颗马铃薯的成长之旅

出口渠道四通八达。

西吉:一颗马铃薯的成长之旅

在秋天收获土豆。

西吉:一颗马铃薯的成长之旅

培育一个主要物种需要半年的时间。

西吉:一颗马铃薯的成长之旅

马铃薯收获后,土地进入一年的轮作。

西吉:一颗马铃薯的成长之旅

马铃薯出口为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

西吉:一颗马铃薯的成长之旅

干土豆手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