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明大王”楊永修:在0.015毫米間創新逐夢

“發明大王”楊永修:在0.015毫米間創新逐夢

在數控銑床内,銑刀飛速切割雕琢,一個精度在0.015毫米内的汽車發動機缸孔被加工成形。對于一汽集團研發總院試制所加工中心進階技師楊永修而言,聽機床的聲音、摸産品的平滑度,就能判斷出機床的運作狀态。

楊永修的汽車制造夢是從兒時看家鄉田間的拖拉機開始的。聯考報志願時,分數已過大學線的楊永修報考了長春汽車高等專科學校。他從普通銑工幹起,現已成長為一汽集團的進階技師、進階工程師和進階講師,還是擁有18項國家專利的“發明大王”。

笨功夫練就的精準

如果說發動機是汽車的心髒,那缸體則是發動機的心髒。楊永修說,發動機缸體的精度直接影響發動機性能,決定着一款新型發動機研發的成敗。一個發動機缸體上有100多個孔,為保證缸體和缸蓋緊密結合,必須保證缸孔的精度在0.015毫米以内,這是楊永修和團隊一直追求和堅守的标準。

這樣的精準度在笨功夫裡練就。2010年,楊永修入職一汽研發總院試制所,新系統語言、新操作技術和新程式設計軟體都要從頭學起。白天,他邊看師傅操作邊抄代碼,下班後還要加練到深夜。

為随時查缺補漏,楊永修堅持寫實訓總結報告,把遇到的難題記錄下來,逐個攻破。僅用了兩年時間,肯下笨功夫、愛鑽研的楊永修就脫穎而出,獲評“一汽集團技術能手”。

在楊永修工作的工廠中的房間裡,擺着各式刀具,這是數控銑床的“核心武器”。由于國外合作方隻提供刀具,并不告知具體操作方法和參數,為了“馴服”這些刀具,楊永修每天埋頭對着圖紙琢磨,在一堆代碼中反複修改嘗試,樂此不疲。“有時合金頭使用不慎,會斷在油道孔内部,導緻發動機報廢。”楊永修說,精密參數就是這樣在不斷的失敗中總結出來的。

現在,對各種刀具的數控參數設定、轉速調試、刀路切入等,楊永修達到了同僚眼中“爐火純青”的狀态,用他的話說,“在數控銑加工上,我們已經實作完全自主”。

在創新路上奔跑向前

利用零散時間和工作之餘來學習、研究,是楊永修的成長秘籍。

在工作崗位上,他會在機床運作間隙抄寫程式代碼,研究更高效的指令編寫方法;下班後,他還要學習各種程式設計軟體,以便及時掌握軟體不斷更新的功能。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工,是楊永修給自己的定位。

“一汽複興,紅旗先行”。振興紅旗品牌是中國一汽的光榮使命和曆史責任。2018年,紅旗轎車釋出新品牌戰略,要大刀闊斧地改革。楊永修作為青年高技能人才的“領頭羊”,領銜紅旗品牌自主研發的高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核心精密零部件的數控加工工作。

在集體觀看2019年國慶閱兵的現場直播時,當紅旗檢閱車出現在螢幕上,楊永修和夥伴們心潮澎湃。讓他自豪的是,這其中有他和數控班組團隊的一份智慧和汗水。這款紅旗檢閱車裝載着國内首款自主研發的V12發動機,其加工水準國際領先,結束了多缸發動機核心部件需由國外加工的曆史,填補國内V型發動機的制造空白,讓紅旗檢閱車真正擁有了中國“心”。

2020年初,楊永修接到加工N701項目中試制新型門把手的任務。由于傳統夾具無法夾取方形平面,會降低加工效率和工藝精度。楊永修決定,自主更新改造三軸機床,設計搭載轉台、新型夾具。這讓複雜立體多角度一體化加工的難題迎刃而解,讓生産效率和加工精度分别提高了40%、60%。

近年來,楊永修參與并完成了紅旗V8、V6、4GB、4GC發動機,6MT、DCT350變速箱等30多項國家級、集團級重點項目的加工任務。在這些重點項目中,楊永修利用專業技術優勢,攻克了130多項技術難題,節約和創造價值超過1200萬元。

培養數智化技能人才

智能制造是大陸制造業轉型更新、實作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一汽集團而言,培養一批批數智化技能人才勢在必行。作為一汽集團研發總院數控加工領域的第三代技術領頭人,楊永修當下又多了一項重任:把普通銑工培養成為數控銑工。

一汽集團研發總院試制是以楊永修為帶頭人,建立了吉林省師徒工作間和一汽集團勞模創新工作室。從項目攻關、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楊永修帶領工作室成員開展快速試制、內建制造等多項試制技術研究。

一汽集團研發總院有設計、試制、試驗3個重點環節。試制屬于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小批量、多品種,對适應能力有特殊要求,幾乎每天都要嘗試新工作。現在,楊永修培養了12名徒弟和700多名受訓學員,其中不少人在國家級技能大賽中獲獎。

不僅如此,楊永修還開設網絡直播課程,在企業内部分享如何營運創新工作室、如何申請和撰寫發明專利,以及如何參加各類技能大賽等。

自主開發是中國汽車工業開拓創新的必經之路,更是一汽創新發展的必經之路。作為汽車産業的一股青年力量,楊永修正帶領他的團隊,在提升自主産業核心競争力和創新力的藍海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培蓮 來源:中國青年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