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生兒出現頭皮血腫,需要處理嗎?

有些寶寶出生後頭皮上會有一個軟軟的包塊,摸上去還有波動感,好像一個大水泡,醫生會告知這個是頭皮血腫。

這讓很多新手父母很擔心,什麼是頭皮血腫? 它是怎麼形成的?會影響寶寶的腦子嗎?

今天,兒科醫生就來詳細聊聊頭皮血腫,哪些新生兒更容易出現頭皮血腫,以及它的處理方法。

01

為什麼會出現頭皮血腫?

寶寶出生時,為了把寶寶擠出來,子宮會出現強烈的收縮。當寶寶的頭部頂到媽媽的骨頭時,由于新生兒骨膜和骨質之間結合疏松,分娩時來自子宮的巨大壓力,可能會引起寶寶骨膜下的小血管破裂,血液積聚在骨膜下形成一個血包,就是所謂的頭皮血腫。

它與“顱内血腫”不一樣,屬于“顱外血腫”,是以寶爸寶媽們不用擔心,它對寶寶的神經系統沒有影響。

02

什麼情況下容易發生頭皮血腫?

寶寶出生體重>4000g時,這個很好了解,寶寶太壯實了,子宮必須更用力才能把寶寶擠出來;

母親肥胖、初産婦、母親身材矮小等會增加風險;

胎位不正,導緻子宮需要更用力收縮;

陰道助産–臨床醫生使用産鉗或負壓裝置協助母親娩出胎兒的分娩方式,可能會增加頭皮局部受壓的機會。

圖自:Bigstock

03

頭皮血腫有什麼危害嗎?

頭皮血腫大部分都能在3-4周内自行消退,消退前注意不要弄破了血腫,以免繼發感染。極少數血腫後期可能會出現機化或鈣化,但是機化或鈣化多數也能緩慢吸收,并在3-6個月内消失。

血腫内的積血被吸收的過程可以導緻黃疸加重,以及黃疸持續時間延長,是以對有頭皮血腫的寶寶,需要密切觀察黃疸的情況。

04

頭皮血腫要如何處理?

注意不要按壓,不要搓揉,保護好寶寶的頭部,避免再受到外力的擠壓和碰撞。剛發生的頭皮血腫可以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縮,以盡快止血。

出生後48小時内不要用熱毛巾外敷,也不可搽活血化瘀、消血腫的藥膏,以免加重出血。

在上述處理的同時需要密切觀察血腫的情況:

局部皮膚顔色,注意血腫部位的皮膚有沒有特别紅,如果有,可能是合并了感染,要盡早就診。如果膚色正常,可以繼續觀察;

血腫的大小及形态,比如有沒有明顯增大,有沒有破潰以及局部皮膚有無充血等等。

圖自:Bigstock

05

頭皮血腫需要把血抽出來嗎?

根據循證醫學證據,目前國内外比較統一的觀點,不建議正常進行血腫穿刺抽吸,絕大部分的血腫,是可以自己吸收的,而且對生長發育沒有什麼影響。

很多家長可能會不了解,不把血抽出來,後面可能會導緻血腫鈣化或者機化,用針頭把血腫裡面的血抽出來,血腫不就消失了嗎?這些後續的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為什麼不能抽?抽吸有什麼風險呢?

大家知道,新生兒的血管特别脆弱,而抽吸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以下風險:

抽吸過程可能會導緻再次出血,使原來的血腫增大。再者,用針抽血的過程,以及抽吸後留下的針口,可能會導緻感染的發生。

一旦血腫合并了感染,可能就變成了一個膿腫,需要抗感染治療,必要時還需要穿刺引流,甚至切開排膿,更有甚者,感染一旦波及到顱内,導緻化膿性腦膜炎就更麻煩了。

雖然這些可怕的并發症機率很小,但一旦發生,對寶寶的傷害更大,是以權衡利弊,還是不穿刺抽吸,等血腫慢慢自行吸收更安全。

圖自:Bigstock

至于有些人認為,對于大的血腫,在保證操作規範、盡可能避免感染的情況下,對大的血腫進行抽血以避免鈣化的發生,這個還存在争議,暫時沒有權威的證據支援。

就算萬一出現了鈣化,由于鈣化點是緊貼着頭骨外面,而不是在腦袋裡面,不會導緻寶寶功能上的影響,也很少導緻外觀的明顯異常,鈣化後大約3-6月還能逐漸吸收消退,很少導緻長期的影響。

兒科醫生總結

頭皮血腫是新生兒常見的産傷性問題,首選的治療還是保守治療,觀察血腫變化,等其自行吸收,不首選或正常進行穿刺抽血治療。除非血腫合并了感染變成了膿腫,就需要及時穿刺引流、甚至切開排出血腫裡面的膿液。

周媛莉

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專科主任

兒科醫生

周媛莉醫生2009年畢業于中山大學,獲得兒科學碩士學位。

周醫生有10多年兒科臨床工作經驗,在加入廣州和睦家醫院之前,一直于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内科工作,尤其擅長兒科呼吸、消化、新生兒、腎髒、感染性、過敏性等疾病的診治。此外,周醫生對嬰幼兒日常護理保健、早産兒營養及發育等有深入研究,在兒童保健、兒童生長發育、兒童行為發育及智能發展、兒童營養喂養等領域也有豐富經驗。周醫生曾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工作多年,對急危重症有豐富的救治經驗,熟練掌握各種臨床操作技術。

周醫生曾參與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并在核心醫學期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