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4年聯考作文預測及佳作賞析: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作者:冠華作文

2024年聯考作文預測及佳作賞析: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又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孟子說:“即使是美如西施的人,要是身上沾有髒臭的東西,人們從她身邊走過時也會掩着鼻子;即使有很多缺點的人,隻要齋戒沐浴了,也可以參與祭祀上帝的典禮。”

在複興中學高三(1)班《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選修課上,同學們圍繞孔、孟上述觀點展開讨論和探究。假定你是其中一員,請針對上述論斷,根據你的聯想與思考,寫一篇文章,參與交流。

要求:選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資訊;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

這是一道基于交際寫作情境的言論類材料作文題。材料由兩段話組成:前者援引孔子的兩句名言,指出犯錯不改與過而能改的不同結果。後者援引孟子的話,通過舉例論證,告誡人們要潔身自好,及時改過從善。人有善處不可以自恃,人有惡行能改即善。孔、孟這兩則言論都涉及一個共同的話題,即“人之過”,都強調人有過若能改,就應予以贊許和接納。

孔、孟兩位先聖的這些話語都涉及人的修身問題。缺點、過錯,是人生在世實所難免的;關鍵在于自己對待缺點、錯誤的态度。能正視缺點,承認過錯,并及時改正,仍是善者。潔身自好、反求諸己、參省自身,這些都是人自我革新、臻于至善的必經途徑。大善中的小惡,也會為人所不容;大惡中的小善,也會為人所鼓勵。這當然就要求人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求全責備,從理論上講是不現實的;但在人們的理想中,在現實生活的是非判斷中,仍是原則和标準。修身自潔,是人生必須堅持的必修課。縱然“人無完人”,但不可是以否定不斷自我磨砺與自我完善的必要性。

材料後的引導語設定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課堂讨論、探究的學習情境,要求考生就上述這兩則言論,根據自己的聯想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考生可從如何對待自身的缺點、過錯,為什麼要勇于認錯、及時改過等角度來立意謀篇。還可以從“小善”“小惡”的角度,談日常修養中應注意這些細小之處,畢竟善也好,惡也罷,都是慢慢“積累”而成的,是以更要注意及時發現并改正“小錯”“小惡”,如此才能對成長更加有利。

立意:

1.揚長補短,改過從善,是人生的必修課。

2.追求真、善、美,遠離假、醜、惡。

3.修身潔行,乃為人之本、處世之道。

【佳作賞析】: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感悟孔孟之道

在春風微拂的午後,我獨自坐在古色古香的庭院裡,聆聽着遠處傳來的悠揚鐘聲。此刻,我的思緒飄向了那個遙遠的年代,那個智慧的光芒照亮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的時代。我想起了孔子和孟子,他們的言行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

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我仿佛看到了那位聖人,他身着麻衣,手持竹簡,目光如炬,嚴肅地告訴我們:人生在世,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他的話語如同一記警鐘,時刻提醒着我們,要有自知之明,勇于正視自己的錯誤,更要有改過自新的勇氣。

孟子說:“即使是美如西施的人,要是身上沾有髒臭的東西,人們從她身邊走過時也會掩着鼻子;即使有很多缺點的人,隻要齋戒沐浴了,也可以參與祭祀上帝的典禮。”我仿佛看到了那位亞聖,他身着長袍,手持儒扇,微笑着告訴我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皆大歡喜。他的話語如同春風,溫暖而濕潤,讓我們明白了,每個人都有缺點,但隻要我們肯努力改正,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想起了那個古老的故事,故事中的孔子遇見了一個犯錯的孩子。孩子不小心打翻了鄰居家的水缸,鄰居責怪他,他卻辯解說:“我隻不過是打翻了一個水缸,而你卻失去了鄰居之間的和氣。”孔子聽後,微笑着對鄰居說:“他說的有道理,你就原諒他吧。”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孔子和孟子的觀點并非嚴苛,而是充滿了仁愛和寬容。

我想起了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那些曾經讓我懊悔不已的瞬間。我曾因為自私而傷害了朋友,曾因為懶惰而浪費了時間,曾因為自負而拒絕了别人的幫助。每當我想起這些錯誤,心中便充滿了愧疚。然而,我也明白了,隻要我肯努力改正,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今,我坐在庭院裡,聽着遠處傳來的鐘聲,心中充滿了感慨。我想,這就是孔孟之道吧,它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我們在錯誤中成長,讓我們在挫折中堅強。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然而,隻要我們肯努力改正,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想,這就是孔孟之道的魅力吧,它讓我們明白了,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改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有自知之明,勇于正視自己的錯誤,更要有改過自新的勇氣。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最終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春風微拂,陽光灑在庭院裡,我閉上眼睛,感受着孔孟之道帶給我的溫暖和力量。我明白,這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它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讓我們在錯誤中成長,讓我們在挫折中堅強。

2024年聯考作文預測及佳作賞析: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佳作賞析】: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在複興中學高三(1)班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選修課上,我們圍繞孔孟的觀點展開了熱烈的讨論。孔子的“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和孟子的“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讓我陷入了沉思。我想到了生活中的種種經曆,有錯誤,有悔過,有改變,有成長。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犯錯,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是否能勇于改正。我曾經犯過這樣一個錯誤:在一場重要的考試中,我因為粗心大意,失去了奪冠的機會。那一刻,我深感失落和自責。然而,我沒有沉浸在悲傷中,而是決心從此改變自己。我開始更加注重細節,更加努力地學習。這次失敗成為了我成長的催化劑,讓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也讓我更加堅定了改變自己的決心。

正如孔子所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我們不能隻是停留在錯誤中,而是要積極尋求改變。改變自己,意味着要勇于面對自己的缺點,要敢于挑戰自己的舒适區。這并不容易,但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才能不斷成長。

而孟子的話則給了我更大的啟示:“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孟子告訴我們,改變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善行。即使我們犯了錯誤,隻要能夠勇于改正,就能夠實作自我提升。我想到了一個寓言故事:一個髒兮兮的男孩,身上散發着惡臭,但他并沒有是以而沮喪,而是決心改變自己。他開始清潔自己,最終成為了一個受人尊敬的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隻要我們能夠勇于改正錯誤,就能夠實作自我提升,就能夠赢得他人的尊重。

在讨論中,同學們紛紛分享了自己的經曆和看法。有的同學說,他們曾經因為驕傲而失去了朋友,但後來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主動道歉,最終重獲友誼。有的同學說,他們曾經因為懶散而成績下滑,但後來他們決心改變,努力學習,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些例子都讓我們看到了改變的力量,看到了過而能改的價值。

在反思中,我意識到,改變并不隻是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對他人的尊重。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但隻要我們能夠勇于改正,就能夠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更多的快樂和幸福。正如孟子所說:“即使是美如西施的人,要是身上沾有髒臭的東西,人們從她身邊走過時也會掩着鼻子;即使有很多缺點的人,隻要齋戒沐浴了,也可以參與祭祀上帝的典禮。”這句話告訴我們,改變是一種自我修養,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

在讨論結束後,我深感過而能改的重要性。我相信,隻要我們能夠勇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勇于改正,就能夠實作自我提升,就能夠赢得他人的尊重。過而能改,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力量。讓我們共同努力,過而能改,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