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本怪書,讀出很多意外的感觸

《營造法式》,是北宋時期出版的一本關于土木建築工程方面的官方著作,主持編著者是李誡。

李誡一生與蘇轼一生幾乎完整重合,且比蘇轼更晚去世。史料記載,李誡也具文采,并且書畫兼通,又頗具音樂天賦。但在閱讀《蘇轼全集》的時候,卻在文字中未見提及,不知道當時他們是否有過交集。

李誡主持編著的《營造法式》,在業内卻是真正“神作”級别的存在。

很多年前,曾經粗略的閱讀過這本書。年初,推薦會洲兄弟空閑讀一讀,據他說,讀得津津有味。最近去附近的幾所寺廟,看到這些仿古建築,忍不住又把這本書找來,重新讀了一遍。

▲圖檔:開哥随手拍

随手記錄的意外感觸,分享在這裡。

書名:《營造法式》注釋與解讀

作者:(宋)李誡著;吳吉明譯注

出版:化學工業出版社

P s:以下墨綠色字型為原文,閱讀感觸以正常字型顯示。

女牆,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也。

中華文化的基因裡,一直延續着男尊女卑。這種基因什麼時候徹底變異、消除,才可以真正實作男女平等。

想一想,渣男之是以層出不窮,就跟這種劣質且頑固的基因有關吧?

構大廈者,先擇匠而後簡材。

言簡意赅。建築如此,教育如此,齊家治國亦如此。

《易》:『重門擊柝,以待暴客。』

習慣閱讀的好處之一,遇到面熟卻喊不出名字的漢字,就去記憶庫裡搜尋這個面熟的漢字。

比如“柝”這個漢字,看着很熟悉,卻一下子不敢斷定讀音,搜尋記憶,想到《木蘭詩》中的句子: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這是曾經背得滾瓜爛熟的詩歌之一,是以一下子就對上了,也自然明白了這個漢字的含義和讀音。

樞謂之椳。

記憶中搜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就了解了這句話,也精确了“樞”的讀音。

平棊就是現在的天花闆,古時候也叫平機、平橑、平起、承塵,清代才開始稱為“天花”,并一直沿用至今。

天花,作為一種病毒,曾經是死亡的代名詞。

天花闆,如今除了現實中的本物本意之外,還有了象征意義,類似“瓶頸”,意思是一個人到了再也無法突破自己的高度,這個高度就像現實中的“天花闆”一樣。

《詩》:『乃生女子,載弄之瓦。』

字面上來看,在遠古,生了女兒稱為弄瓦之喜。這裡面其實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意味并不明顯,“弄瓦”儀式更多是類似現實中一直存在的“抓周”儀式,不外乎是希望孩子長大了能夠勝任一個女人應該從事的女工,什麼紡紗織布相夫教子一類。

一個“瓦”字,除了讓我們聯想到“秦磚漢瓦”,更容易讓我們聯想到“土崩瓦解”——由土而來的瓦,土崩自然瓦解。

當然了,在這個習慣報喜不報憂習慣用正能量粉飾太平的現實裡,我們還偶爾會用“一磚一瓦當思之來之不易”,借以說教孩子,或者說教那些大手大腳不知道勤儉節約的人。

有意思的是,現實中還有一種遇到一點小挫折就“破罐子破摔”的人,竊以為這種“罐子”大機率上就是“瓦罐”,不禁摔,結局自然就是越來越爛。

恐怕之是以如此,才顯得浪子回頭的可貴吧?

《釋名》:『階,陛也。』『陛,卑也,有高卑也。天子殿謂之納陛,以納人之言也。』『階,梯也,如梯有等差也。』

階級,在遠古時代就已經形成了,且堅不可破。

不論從本意還是引申義,階級,就一直像梯子一樣,等級嚴格而又明顯。

殿階螭首:施之于殿階,對柱;及四角,随階斜出。

終于明白,在很多寺廟殿階四圍見到的這種斜伸向外的石雕構件,原來就是螭首。不知道這個構件是否還是殿階向四周排水的排水口?

螭: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一種沒有角的龍。古建築或器物、工藝品上常用它的形狀作裝飾,在建築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裝飾,稱為螭首散水。

上一條感觸随帶的疑問,在這段話裡找到了答案。

推薦語:

之是以再次閱讀,還是因為想在走過古迹古建築的時候,能夠對那些古老的建築有一個從細節上的認知和體悟。至少,能夠大概了解建築的每一個部分每一個細節的來龍去脈。

其實,這也是一個閱讀過程。古建築的每一個構件,就像一個一個漢字,隻有認識這些漢字,才有可能把一本古籍讀懂。

2022年5月7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