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解決兒童“攻擊性行為”,不妨試試這三招

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有了打人的習慣,一旦遇見什麼問題總喜歡用暴力來解決,家長們對此感到納悶,孩子小小年紀怎麼就有了這麼大的脾氣,明明自己平時總說打人不對,孩子怎麼還總是用手解決問題呢?

案例分析:

孩子幼稚園班上有個同學叫雷雷,這孩子性格跟他的名字一樣,風風火火的,聽兒子說雷雷是班上最難管的孩子了。

家庭遊園會那天,雷雷的家長也來了,但是隻有雷雷爸爸一個人。雷雷爸爸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屬于十分偏激的那一類型,一旦孩子做出不對的事情,爸爸一定嚴厲呵斥。而雷雷雖然在爸爸面前畢恭畢敬的,但在朋友面前就不一樣了。

聽兒子說,班上的同學都很怕雷雷,隻要誰惹他不高興了,雷雷就大聲喊叫,并作勢要出拳頭。

其實孩子會有這樣的攻擊性行為是很常見的,但其背後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家庭環境不良,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原因值得思考。

孩子為什麼會産生“攻擊性行為”?

原因一:家庭關系不和諧

孩子産生攻擊性行為的首要原因便是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家庭關系不和諧會導緻孩子采取較為偏激的方式解決問題。

如果家長在家庭當中經常吵架甚至動手,而不是用道了解決問題,就會導緻孩子學習這樣的問題處理方式,認為隻有動手才能解決問題。

原因二:父母的漠視或縱容

很多孩子會采取極端行為來解決沖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的忽視。孩子會以為隻要自己态度強硬就能夠引起父母的注意。

除此之外,還有些父母是縱容孩子發脾氣,一旦孩子動手了父母就跟孩子“冷戰”,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導緻孩子将攻擊行為當成一種習慣。

原因三:缺乏安全感

有時候,暴力在孩子眼裡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如果孩子從小缺乏父愛或者母愛,導緻安全感的缺失,孩子往往會把“動手”視作一種自我保護,在他人面前展露這種不友好的态度對這些孩子來說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不過歸根結底,還是家長的教育不夠到位。

從以上這三點看來,孩子喜歡打人的根本原因不是孩子天生就喜歡暴力,而是家長給孩子的家庭環境和教育不夠到位所導緻的,這一問題并不是不能解決,但是需要家長對孩子格外上心,尤其是對于那些已經養成打人習慣的孩子來說更為重要。

如何解決兒童“攻擊性行為”?家長不妨試試這三招:

第一招,不讓孩子的暴力行為“得逞”

孩子會用暴力行為解決問題,主要是因為不管在家庭或是社會環境中,孩子形成了用暴力就能夠解決問題的“錯覺”。但家長們無法改變外部生活環境,隻能夠從改變家庭的環境入手。

當孩子下一次使用暴力時,家長不要第一時間就給孩子回應,但也不要使用“冷暴力”,而是告訴孩子:“暴力不能解決問題,你要是再這樣,爸爸媽媽也沒辦法幫你呀?”不讓孩子的暴力行為得逞,是改掉孩子壞習慣的第一步。

第二招,給孩子一個和諧安全的家庭環境

孩子缺乏安全感是導緻暴力行為的根源。如果一個家庭環境充滿了暴力,孩子的内心就會容易自卑,進而需要尋找另一個宣洩點。

身為父母應該要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不要一遇到事情就争吵甚至動手,而是用道了解決問題,幫助孩子建立内心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給孩子一個可靠的情緒宣洩點。

第三招,為孩子樹立榜樣

這一點是家長最應該做的,就是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盡量用更為溫和且高效的方法,例如和平地交流。家長是孩子最信任的人,而家長的行為處事方式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

如果家長能夠用道理面對問題,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一定能夠從中獲益,并且懂得暴力是無法解決問題的,而是要用道理說服他人。

結語:

一旦發現孩子會習慣性地使用暴力解決問題,家長應該要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并且及時行動解決,适當調整家庭環境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告訴孩子使用暴力無法解決問題,并且會對自身和他人帶來不可彌補的傷害,這樣能夠防止孩子以後形成極端型人格。

【轉自: 搜狐原創— 海濤爸育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