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不聽話,低層次父母喜歡不停地講道理,高層次父母會做3件事

很多家長在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都會手足無措,這時身邊總會有人告訴他們,千萬不要打罵孩子,而是要學會和孩子講道理。

這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如果總是不停地講道理,反而會讓自己成為一個低層次的父母。

孩子不聽話,低層次父母喜歡不停地講道理,高層次父母會做3件事

有些父母的嘴巴就像長在孩子身上一樣,如果孩子吃飯挑食,那麼父母就會苦口婆心地跟他們說挑食有多麼不好,對他們身體的影響有多大;

如果孩子喜歡晚睡,父母就會告訴他們早睡早起的重要性,不停地唠叨晚睡對身體不好,甚至影響智力的發育……

父母往往覺得自己這麼教育孩子是最正确的方法,但是卻并沒有意識到孩子漸漸會産生抗拒。

孩子不聽話,低層次父母喜歡不停地講道理,高層次父母會做3件事

很多時候父母自己在那邊說得口幹舌燥,孩子卻沒有什麼明顯的改變,甚至像沒聽見一樣抵觸心頗重。

在孩子面前,怎麼連講道理都行不通了?

很多父母都會這樣問自己。之前有科學家通過實驗得出了麥拉賓法則,證明父母在說教的時候,孩子真正能聽見的内容隻有7%,他們更多關注的是父母的語氣和表情。

當父母的态度明顯充滿着憤怒時,他們自己就會本能地産生抗拒或者逃避。這自然會導緻他們聽不進父母的話,是以父母會不停地講,可是他們講得越多,對孩子産生的效果反而會越小。

孩子不聽話,低層次父母喜歡不停地講道理,高層次父母會做3件事

在孩子6歲之前,他們有着比較強的自我意識,很多時候會以自我為中心。這時他們面對外界的聲音不會全盤接受,他們隻會選擇有利于自己的觀點,是以在父母心裡便會被貼上不聽話的标簽。

在孩子6歲之後,他們會漸漸地學會顧及他人的情緒,但随之而來的是萌發出越來越多自己的想法。而他們的想法和父母往往會存在一定的差距,是以父母講的道理很難被他們全部接受。

孩子不聽話,低層次父母喜歡不停地講道理,高層次父母會做3件事

比起講道理,做好這3件事才能成為真正的高層次父母

1、認可孩子

父母要學會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對孩子多一些稱贊和誇獎。當然在稱贊孩子時也要選擇方法,不要凡事都千篇一律地用你真棒三個字,當然也不要把孩子的優點過分擴大。

父母要學會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小行為,抓住某一個點對孩子進行稱贊,讓孩子知道他們的行為會讓父母擁有好的情緒。這樣孩子自然就會有成就感,當他們被父母認可之後,便會努力地做到更好,自然也就會更優秀。

孩子不聽話,低層次父母喜歡不停地講道理,高層次父母會做3件事

2、清晰主體

很多時候父母在對孩子進行說教時,主體往往是自己,而不是孩子。比如孩子弄髒了衣服,父母會說這會讓他們花時間和精力去清洗,又比如孩子弄濕了地闆,父母會說自己要擦地拖地,會很辛苦。

這很難讓孩子真正地想要改變,在心理咨詢中,一旦我升起“正确”“應該”“更好”之類的念頭,就會和來訪者失去聯結,他可能會在口頭上贊同我,但他的身體能量會退縮,以表達抗拒。

孩子更為敏感,無論父母的話說得多漂亮,看似尊重孩子,實則隻要起心動念想要改變孩子,那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愛。

孩子不聽話,低層次父母喜歡不停地講道理,高層次父母會做3件事

3、堅守教育的初心

當父母開始講道理的時候,是希望孩子改正自己的錯誤或者是缺點,隻是在實際過程中,孩子在察覺自己的錯誤之前,先感受的是父母的負面情緒。

隻有當父母沒有摻雜自己情緒的時候,孩子才會把注意力放在檢討自己的行為上,進而調整自己。

這就需要父母在執行的過程中堅守初心,掌握好方法,如果一定要講道理,那就秉承着一個原則——和孩子講道理每次不超過3句,超過3句就是啰嗦。

孩子不聽話,低層次父母喜歡不停地講道理,高層次父母會做3件事

我們要知道,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服從自己,而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得到真正的成長和改變。

還有一點值得父母注意,那就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教育孩子先審視一下自己,是否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不要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去強求一個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