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衆所周知,當寶寶出生之後,人生中的第一次洗澡絕大多數都是在醫院裡完成的,而負責給寶寶洗澡的人自然也就是護士了。
面對如此幼小的生命,給寶寶洗澡在很多新手父母看來都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生怕一個不小心就将孩子磕着碰着了。
但對于經驗豐富的護士來說,隻要保證手法正确,給新生兒洗澡也就是三五分鐘的事情,且整個過程孩子不會有非常不舒服的感覺。

網上,有網友曾曬出護士給新生兒洗澡現場的圖檔,不少家長看後直呼不可思議,并表示這樣的手法自己真的很難學來。
護士是如何給新生兒洗澡的?水龍頭下直接沖,手法娴熟像洗菜
在醫院婦産科,一般新生兒寶寶出生後的第二天,護士就會将寶寶帶去無菌的洗浴室,幫助寶寶洗幹淨身上的胎脂和殘留污垢。
不同于家長用洗澡盆給寶寶洗澡,很多醫院的護士都是直接将寶寶抱到水龍頭下進行沖洗的。
先是一隻手拖住寶寶的身體,手指捂住寶寶的耳朵防止進水,另一隻手将沐浴露打在寶寶身上進行搓洗、按摩,之後擰開水龍頭,開始幫助寶寶沖洗掉泡沫。
護士的手法非常娴熟,但由于很多人接受不了水龍頭直接沖孩子的場景,是以這幅畫面被不少網友吐槽太過“粗暴”,也有人調侃護士給娃洗澡就像是在水龍頭底下洗菜。
“ 真的很像洗菜,其實護士手法很專業,但爸媽很難做到這樣吧。”
“ 哈哈,太可愛了,看得我也想嘗試下水龍頭下沖寶寶。”
“ 太粗暴了,直接對水沖臉沖頭我接受不了,小寶寶不難受麼?”
事實上,醫院的新生兒洗浴室中,水龍頭裡的水都是恒定的溫水,這與家裡的淋浴花灑并沒有什麼差別。
且親生兒寶寶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脆弱,适應了十個月的母體環境,他們對水是沒有懼怕感的,哪怕表面上在哭,這也都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雖然護士給寶寶洗澡看起來有些“粗暴”,但操作都很科學,新手爸媽對此完全可以放心。
那麼當寶寶回到家後,新手爸媽給小寶寶洗澡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首先,孩子洗澡的溫度很重要,一般來說,最合适的水溫是體感溫度37℃,溫度太高會刺激小寶寶嬌嫩的皮膚,而水溫過低則會造成孩子感冒。
是以新手爸媽在給寶寶準備洗澡水時,可以通過手背或手腕來感受一下溫度,也可以直接将溫度記錄器放入水中。
其次,很多小寶寶都有吐奶的情況,是以孩子在剛吃過飯後是不宜洗澡的,這樣會加重吐奶,比較好的洗澡時間是中午吃飯之前和晚上睡覺之前。
此外,父母在給寶寶洗澡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水流和沐浴露進入寶寶的眼睛和耳朵,如果耳朵進水,可以用棉簽輕輕擦拭寶寶的耳朵。
再次,給孩子洗澡使用正确的姿勢非常重要,一般來說,我們都會用手輕輕地拖住小寶寶的頭部,以此來固定孩子的身體,然後沖洗孩子的正面。
之後再拖住寶寶,讓他可以趴在我們的手臂上,以更友善地清洗後背。
最後,由于寶寶身上肉比較多,是以想要給寶寶好好地洗個澡,就需要仔細清洗孩子出汗多的地方,例如腋下、脖子等,這些地方特别容易藏灰。
給孩子洗澡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但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很容易導緻孩子着涼感冒。
本期話題
寶寶出生後,你是怎樣給孩子洗澡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随時擷取科學靠譜的育兒幹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