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芝加哥大學中國論壇舉行,大咖們這樣定義“新消費”

芝加哥大學中國論壇日前舉行,論壇分為“宏觀經濟”、“新能源科技”、“生物醫藥”、“消費”、“資本市場”和“NFT藝術”幾大角度,來自全球的各界大咖線上齊聚一堂。

其中,“消費”闆塊以“新消費和新需求”為主題,随着服務業的發展和疫情對生活的影響,消費者的需求正經曆着巨大的變化和線上經濟的持續升溫。電商、直播和短視訊等平台為個體經濟提供了全新的發展空間。

芝加哥大學中國論壇舉行,大咖們這樣定義“新消費”

新消費“新”在哪裡

“從1978年到1996年,這是一個市場的啟蒙階段,那時大多是老字号品牌,且以生活必需品為主的,沒有太多新的市場化品牌。從1997年到2009年,到了市場的轉型階段,一方面與中國加入WTO有關,另一方面品牌意識開始增強,很多制造商品牌出現,供給側提供的産品、耐用度和成本效益成為消費者特别重要的參考名額。接着,重要的階段開始了,2010年到2015年,因為PC網際網路和消費品,電商平台崛起了,開始逐漸有一些品牌化和個性化的消費品,尤其是注重品質感了。最大的變化是2016年到2021年,我認為是新消費品牌的爆發階段,特點是新的業态層出不窮,尤其是國産品牌借助短視訊,直播快速崛起。公開資料顯示,從全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是14500元,2021年該數字到了35000元,增幅非常大,社會消費品的零售總額從10年前的1萬多億現在到了4萬多億,變化巨大。”第一财經總編輯楊宇東認為,新消費的特點一是涉及人口紅利的問題,二是數字基建以及政策的拉動,從B2C到C2B,新營銷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貝恩公司消費品全球專家合夥人魯秀瓊認為,新消費是基于新一代消費者自我意識的覺醒帶來的消費習慣的改變,最大的改變是帶領消費市場的商業模式,從大衆化的流通導向,到了圈層化的需求驅動。“新消費時代的關鍵詞是圈層化的需求驅動,所謂C2B,必須是一個使用者導向的,真的聚焦消費者,用創新的産品和體驗與消費者三觀共情。本質上的商業邏輯是需求重于供給,人和貨共情的關聯的商業邏輯。舊消費和新消費最大的差別,其實是從B2C到了C2B。”魯秀瓊表示。

芝加哥大學中國論壇舉行,大咖們這樣定義“新消費”

新消費的變化

随着網際網路不斷疊代更新,新消費領域也一直在變化。

在魯秀瓊看來,供應鍊成本的增加非常明顯,尤其是在疫情的不确定之下,資本回歸理性,從過熱到冷靜,但不是退潮。“在過去的1~2年中,有很多資本趁着新消費的浪潮一起來加入,企圖去走快速的捷徑,在這一波過程中,有一大批的創業者依靠ODM的供應鍊開發,網際網路的流量法打法,快速疊代,營銷砸錢賺出短期的業績。這樣的創新捷徑底下,消費者、創業者和資本方,往往是把長期主義的品牌,和短期的營銷混淆。對于資本方來講,最大的好處在于他們真正潛心于做好和相信消費這個賽道,長期主義的資本,仍然會留下來精心地調研。整個對于所有新消費品牌的忠告,我認為第一,今年活下來;第二,堅持長期主義,不做容易的選擇,不走捷徑。”

渶策資本創始合夥人周淩霏表示,從去年的下半年開始,資本市場對于新消費的估值和熱度是回歸理性的,不僅是疫情,還包括很多泡沫的抹去。從以往的搜尋式電商,到現在推薦式電商的營銷打法。回歸了理性,是“退燒”,但并不代表資本市場上并不投了,渶策資本還是會看新消費企業的,還是會關注這個方向投資的。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碚曦投資協作體創始人,貝望錄播客主理人李倩玲認為:“中國有非常大的人口基數,公開資料顯示,如果把這14億人口拆解開來看,16-59歲的人口是8億多,60歲以上的人口2.6億左右。如果看16-59歲的人口裡,有新生代,1995年到2009年,這個階段裡面出生的人口,我們定義為新生代,這個人口就有2億多,還有銀發新生代,60歲以上的人口,這也是很龐大的基數,也是2億多。光是拆解成這幾個區間,他今天要選一個品牌,選一個産品的切入點就不太一樣。新生代要求的就是個性化,個性化應該是産生非常多垂直類的産品,且應該是挖得比較深的産品。還有一個區間是比較被忽視,沒有被開發出來的,就是銀發新生代,新消費應該跟着人口的變化,結構的改變不斷去更新。”

新消費的趨勢與未來

在楊宇東看來,新消費一方面在“退燒”,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剛性的需求特别值得關注。“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細分品類,認真關注一些細分的小的領域。比如說一些獨居的年輕人群,懶人需求特别多,中國有9200萬的獨居人口,就有很多的消費需求,當然還有很多女性的消費需求、老人的需求等。一些細分市場,像露營,又産生了一個新的需求,還有小家電、植物基的食品飲料等這些細分領域。很多企業不隻是在做品牌營銷,而是在認真做産品,是以除了看大潮之外,細分領域的新需求、新痛點、新變化趨勢也是特别值得我們關注的。”

楊宇東進一步表示,現在新消費品牌首先要重點思考的,是如何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和生态,尤其是建立滿足新型消費者的全新的,特别是非常好的滿足需求體驗的服務,隻有好的體驗和服務,才是競争的王道。

“如何打造可持續的商業生态?新的消費品牌自身應該不斷保持進化的狀态,不斷疊代,同時健全他的數字化體系和營運的方法論。還要建立新型的消費體驗和服務,這種服務不僅是産品本身的體驗,還包括貨品本身管道和使用者的管理方式等。靠營銷來實作短期的增長是非常不可取,通過科技驅動來創造産品核心競争力,切入新的增量賽道,以此重新定義品牌的價值,這才是未來可持續增長之道。”楊宇東分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