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虧損54億“着急”上市,蕉下能否趕上新消費的末班車?

虧損54億“着急”上市,蕉下能否趕上新消費的末班車?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熔财經,作者|Kinki

4月上旬,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蕉下”)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拟在香港IPO上市,假如成功上市,蕉下将成為國内的“防曬第一股”。

不過,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新消費賽道已在逐漸降溫,整個行業的融資數量、金額都在下降,新消費行業的“風口期”似乎已經快要吹過,而在此時上市的蕉下,又能否趕着搭上尾班車呢?

邊增長,邊虧損

成立于2013年的蕉下,推出的首款産品正是主打“防曬功效”的雙層小黑傘;2017年開始,蕉下的産品線開始向非傘類硬防曬産品延伸,推出袖套、帽子等類目;2019年,蕉下的産品線進一步拓展至防曬服、口罩等配飾類目。

《熔财經》根據蕉下的招股書顯示,其在2019-2021年的營收分别為3.85、7.94、24.07億元,毛利分别為1.92、4.56、14.21億元,在過去三年間,蕉下的收入暴漲了5倍多。

而蕉下在過去三年間的“快速增收”,跟消費更新的趨勢也有一定關系,随着自媒體對美妝教育的深入,消費者對抗曬和皮膚保護的意識也在逐漸提高,某程度上也讓蕉下押對了 “防曬焦慮”這一細分賽道。

根據歐睿咨詢資料顯示,2006年-2020年中國防曬産品市場規模的複合增速為11.6%,遠高于全球平均增速,預計2024年該市場規模還将達到244億元。

而蕉下在其發展過程中,也早從以“傘類”為核心單品,全面鋪開至服裝、帽子、傘類、配件的多品類發展,到了2021年,以上品類在蕉下營收中的占比已經非常均衡。

随着産品線的調整,蕉下的品牌定位也從“防曬單品”向“城市戶外”轉型,urban outdoor是這兩年迅速崛起的生活方式,旨在打破城市和戶外的界限,也頗受中産消費者的認可。

随着疫情後“露營熱”的到來,人們更加追求健康戶外生活方式,是以,防曬服飾賽道也處于高速成長階段。根據灼識咨詢,大陸防曬服飾市場在2016-2021年間的複合增速為5.9%,2021年整體市場規模達611億元。

蕉下再一次抓準了市場的風口,這讓蕉下成為了目前國内的第一大防曬服飾品牌,蕉下表示,以2021年總零售額及線上零售額計,其分别擁有5.0%及12.9%的市場佔有率,線上零售額更是超過第二大品牌的5倍。

整個防曬服飾市場雖未至千億,但在600多億元的市場規模中,蕉下已經擁有領先的市場佔有率,為何盈利能力卻遠跟不上增長?

據招股書顯示,19-21年間,蕉下歸母淨利潤分别虧損0.23億元、7.7萬元、54.73億元;按照非國際财務報告準則經調整淨利潤,則分别為0.197、0.394、1.357億元淨利潤。

從虧損54億元到盈利1.3億元,這中間的差别确實很大,招股書裡解釋,原因主要在于優先股會計上可以按“負債”或“權益”兩種方式劃分,蕉下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歸類為負債,但在公司上市後,這部分負債将自動轉換為普通股,重新分類為權益。

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是常見的融資方式之一,投資者行權時,按約定的轉股價格将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可轉換”);不行權時,企業到期按約定利率贖回優先股并支付利息(“可贖回”)。簡單來了解的話,這部分屬于股權套現,是要通過資本的方式回報給投資人或創始團隊的。

回顧蕉下的多輪融資,參與機構包括紅杉資本、基石資本、蜂巧資本、華興資本等,從2015年紅杉資本參與A輪融資時僅2900萬美元的估值,至蕉下目前約30億美元的估值,已經翻了将近100倍。而在這期間,不管是參與融資的投資機構,還是蕉下自身的高管團隊,都曾通過股權轉讓來“套現”。

當然,在資本市場當中,股權轉讓是很常見的操作,畢竟這也是資本認可一個企業,并對其投資的原因,希望等到企業估值增長之後進行股權套現。

但是,對于蕉下這個剛剛才沖擊上市,還需要更多資金來拓展市場的企業而言,資本們就這麼着急“套現”,則難免不讓人多想,資本市場是不是對蕉下沒有信心?再看蕉下經調整後的淨利潤,也不過是1億元左右,确實有點少,那原因何在呢?

新消費的“坑”

随着新消費賽道在資本市場的“退潮”,不少昔日跑出的新消費獨角獸,其業績跟估值也一路走低,比如逸仙電商(完美日記)、泡泡瑪特、奈雪的茶、海倫司均已跌破發行價。

以完美日記為例,其成立以來均在持續虧損,去年虧損超15億元,更因股價跌至1美元以下而面臨着退市風險。

而這些新消費品牌,跟蕉下确實也有不少相同之處。曾有投資人這麼總結新消費品牌的打法:選一個差異化的品類,最好能夠避開頭部競争,又有一定的消費體量;然後為了快速啟動項目,一開始先不選擇建廠,而是打通供應鍊、找到代工廠,包裝調性要符合年輕人的口味;最後,則是大規模的線上營銷,特别是要占領社交平台,通過大流量來搶占使用者心智。

在蕉下的招股書中,以上的打法也得到了驗證,招股書資料顯示,蕉下的銷售成本和營銷廣告支出兩項費用,加起來就吃掉了公司6成的收入了。

《熔财經》先看營銷和廣告支出。2019年-2021年,蕉下的分銷及銷售開支在收入中的占比分别為32.45%、40.7%和45.9%,這當中,廣告及營銷費用一直是大頭,去年這部分費用高達5.9億,是公司全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資料顯示,2021年蕉下與當紅明星趙露思以及超過600個KOL合作,為品牌帶來45億浏覽量。以小紅書為例,其中蕉下的相關筆記達到3萬條+,消費者在浏覽相關筆記或視訊獲得種草後,可直接被引流到各平台對應官方旗艦店完成購買。

社交平台之外,蕉下還頻繁登上直播間,李佳琦、羅永浩等均曾為其帶貨,此外,去年5-6月,在蕉下一個銷售節點裡,為其帶貨的淘寶主播就有超過60人。

再看銷售成本。目前,蕉下采用的是ODM代工模式,公司隻承擔前端的營銷和設計,過去三年,其銷售成本分别為1.92億元、3.38億元及9.86億元,大約占營收的四成左右。

那就是說,廣告支出+産品成本就占了收入的6成左右,但與營銷和銷售成本相比,蕉下的研發開支并不高,其在營收中的占比由2019年的5%下降至2021年的3%。

“重營銷、輕研發”,這一點跟大多數的新消費品牌,比如完美日記等都是相類似的,優點是通過代工可以快速推出産品,通過廣告營銷更能迅速搶占市場,有利于品牌初期的爆發。

但缺點也很明顯,産品的供應鍊掌握在合作方手裡,這便意味着産品很難有壁壘,産品品質也可能不穩定。此外,品牌的流量可都掌握在社交平台手裡了,“燒錢換流量”這個玩法并不陌生,關鍵是,付出和收獲能否成正比?

從銷量結果來看,重金砸向線上管道,确實讓蕉下的線上營收出現了快速增長,其天貓旗艦店的粉絲量也抛離了不少競争對手。

從付費使用者總數來看,招股書資料顯示,其天貓旗艦店付費客戶總數由2019年的100萬人增至2021年的750萬人。除此之外,還得看使用者的忠誠度,從複購率資料來看,三年内分别是分别為18.2%、32.9%、46.5%,客戶認知度和忠誠度均不斷提升。

《熔财經》單從資料來看,蕉下在廣告及營銷上砸錢,确實帶動了銷量的增長,不過,如果我們參考完美日記等新消費品牌的曆史,便不難發現這裡面也是有“坑”的。

一方面,随着線上流量競争加劇,流量的成本被越推越高,PARKLU研究平台資料顯示,18-20年,中腰部KOL和頭部KOL的價格平均漲幅超過18%;

此外,當“爆款+種草+直播”成為正常打法,其它品牌都能複制出來,完美日記作為這種打法的“始祖”,也受到了更多同類美妝品牌的挑戰,導緻其去年的營收增速比前一年下降了60個百分點左右。是以,對蕉下來說,以前“燒錢換流量”能帶來收益,在日後可就不一定了。

另一方面,即便蕉下可以通過壓縮其它成本開支,來繼續支援營銷的高投入,但新消費品牌往往都面臨着一個尴尬,那就是它們的生命周期似乎均不長,當熱點和風口過後,消費者的新鮮感還能維持多久?

比如喜茶、奈雪的茶,以及文和友,早期都依靠強大的網紅效應爆火出圈,排隊人數一家比一家誇張,但熱度過以後,這些品牌也集體進入了“寒冬”,喜茶和奈雪的茶更在今年相繼宣布降價,意圖留住消費者。

回歸産品力

對新消費品牌來說,為了優先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快速搶占市場,将“重營銷,輕研發”作為早期的發展模式,或是無奈之舉。但當品牌已經擁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回歸産品力或才是長久發展的關鍵。

那麼,不妨看看蕉下的産品,能否成為品牌持續增長的内在支撐?

首先,《熔财經》從産品的核心優勢來看。對于防曬類産品來說,核心優勢自然就是防曬效果和使用體驗了,在提供同樣的防曬效果基礎上,蕉下的産品能否在舒适度、外觀等方面,讓消費者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從防曬效果來看,蕉下在招股書中提到,旗下技術專家可開展力學、材料和紡織品等跨學科合作研究,這種跨界技術視角帶來的是強大的研發能力,公司在中國已擁有123項專利。

不過,測評類大V“老爸評測”曾對市面上多款防曬傘進行了測評,結果顯示,不同品牌的防曬傘、防曬帽的防曬效果,差别并不會太大。

那在使用體驗上呢?在黑貓差評、知乎、小紅書上,還是能找到不少對蕉下産品品質的投訴,比如傘柄和傘面分離、傘骨品質差,抗風能力弱等。

總的來看,蕉下的防曬效果在測評中并沒有太突出,而在實際使用中,消費者其實也很難感受到産品的防曬品質,那麼對消費者來說,唯有外觀設計和産品品質,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但消費者認可的,目前來看估計隻有蕉下的“時尚”了。

其次,我們看看蕉下的産品價格。在外觀尚可,品質一般,防曬效果不明的前提下,蕉下的定價是否吸引呢?在同類産品中,蕉下防曬傘的價格約在200元左右,而天堂傘的定價則在40-80元之間,蕉下的價格差不多是天堂傘同類産品的3-5倍。

如此看來,蕉下并無打算走“成本效益”的優勢,那也意味着,消費者付出比競品高出3-5倍的定價,隻能用來購買蕉下的“時尚”和“品牌”了。

消費者能認可嗎?如上文所言,當下正處在新消費的“退潮”階段,放在前兩年,在消費更新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并沒有這麼高,或者還存在一個“貴才是好”的心态,但随着經濟環境的持續走低,年輕人的消費傾向發生改變,調查顯示,近40%的年輕人表示選擇“少買點,買好點”。

消費環境的劇烈變化,或才是蕉下面臨的最大危機,目前,它能否趕上新消費的尾班車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消費賽道已經發生了變化,對蕉下來說,如何調整政策,迎接“新消費2.0”才是重點。

關鍵仍在産品力之上。一則,需要持續對産品結構進行更新和拓展,這其實也是蕉下一直在做的,從傘具拓展至更多毛利更高的品類,這讓蕉下的盈利能力也大大提高,去年其毛利率穩步提升至59.1%。

蕉下在招股書也提到,防曬隻是探索城市戶外生活方式的起點,未來重點是鞋服市場和城市戶外市場,并将自己定位為城市戶外品牌。

二則,蕉下仍需增強研發能力,提升産品品質的穩定性,在定價上,也需要考慮自己的品牌和品質到底能否承擔其中的“溢價”,有多大的實力才做多大的餅,而不是讓消費者有被收“智商稅”的感覺。

接下來,蕉下或已經做好走出“防曬”這一細分市場,邁向市場空間更大的鞋服、戶外市場的準備,但也有可能會面對更多的競争對手,諸如Lululemon、OhSunny等國内外品牌,希望其上市獲得資金的加持後,能将自己用在“刀刃”上,持續改善産品的“産品力”,在網紅打法和專業性上做好平衡,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