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燒焦的食物我勸你别再吃了,原因是……

在今天的文章開始之前,典哥為你準備了1張極度愉悅的畫面,還沒吃飯的朋友小心口水流下來。

燒焦的食物我勸你别再吃了,原因是……

(來源:soogif)

這些略帶焦糊的食物總有一股神奇的魔力,讓人欲罷不能。

但是,網上流傳的一些說法讓人感到怕怕:

“燒焦食物不能吃,會緻癌!”

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

戳視訊先睹為快吧

沒看夠?下面的文字揭開更多真相

對于食物而言,成也“溫度”,敗也“溫度”。

食物在合适的溫度下加熱,美好的事情随之而來:

緻病菌和寄生蟲等被殺滅,更安全了;

纖維被軟化,蛋白質變性,口感更好,很多營養素也更容易消化吸收了;

生成多種香氣成分和呈色物質,更香、更好看了;

……

但當食物被加熱到太高的溫度,糟糕的事情接踵而至:

維生素C、B族維生素,以及不飽和脂肪酸等健康成分被破壞,還會生成一些有害物,其中就包括緻癌物。

燒焦的食物我勸你别再吃了,原因是……

(來源:soogif)

120℃:開始産生“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2A類緻癌物——緻癌可能性較高[1]。

簡單說,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如洋芋、面包、饅頭等),經過120℃以上高溫烹制後,很容易出現“美拉德反應”。

這個反應能讓食物顔色發黃發褐,釋放出誘人的香氣,但也會産生丙烯酰胺[2~3]。

烹調後顔色越深,香味越濃郁,丙烯酰胺的含量通常就越高。也就是說,烤焦的饅頭、面包等食物中,含有大量丙烯酰胺。

200℃:開始産生“雜環胺”

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的食物(如雞肉、牛肉、豬肉和魚肉等)加熱超過200℃後,會産生雜環胺[4]。

研究發現,雜環胺具有緻癌性和緻突變性,與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有關[5]。

蛋白質類食物加熱溫度越高,時間越長,水分含量越少,産生的雜環胺通常越多[6]。

是以,燒焦的肉類裡面含有不少雜環胺。

燒焦的食物我勸你别再吃了,原因是……

(來源:soogif)

300℃:開始産生“苯并芘”

富含脂肪的食物,比如肥美的羊肉串、魚肉等,在溫度超過300℃時(比如接觸明火,也有研究顯示,超過200℃就可能産生),其中的脂肪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一類更強的緻癌物質——多環芳烴[4]。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苯并芘[7]。

苯并芘的“殺傷力”要大于雜環胺。

苯并芘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最進階别的1類緻癌物——明确對人類緻癌[2]。

烤肉時冒出的煙氣,也是苯并芘的來源。燒烤溫度越高,産生的苯并芘越多。

不一定!

緻癌,是一個機率問題。

但放在某一個人身上,隻有0和100%。

食物燒焦了,一定是經曆了高溫灼燒,其中必然含有大量苯并芘、雜環胺或丙烯酰胺等緻癌物。尤其是燒焦部分,緻癌物含量更高。

燒焦的食物我勸你别再吃了,原因是……

(來源:soogif)

但是,“劑量決定毒性”。燒焦食物中的緻癌物有多少,能增加多少患癌風險,目前也還缺乏明确的定量關系。

從科學角度說,偶爾吃一點燒焦了的食物不見得緻癌。但這裡面确實含有能緻癌物的東西。

當然,食物燒焦部分的營養成分幾乎全部被破壞,對健康沒有任何好處。

是以,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就别吃了。

如果食物不小心燒焦了,也應該去掉燒焦的部分再吃。

前面提到,烹調溫度越高,時間越久,食物越焦越糊,生成的緻癌物就越多。

是以,盡量不要用過高的溫度處理食物,更要避免燒焦食物。

至于美味的小燒烤,偶爾吃一次倒也無妨,但要注意以下幾點,有助減少緻癌物的形成。

1. 香料腌制。用大蒜、姜粉和檸檬汁等香料,提前把要烤的肉類腌制一下,不但味道更好,其中含有抗氧化物質還能抑制緻癌物的生成[8]。

2. 提前預熱。把食材切小一些,先放進微波爐、烤箱中提前加熱一下,這樣可以減少在明火中烤制的時間。

3. 遠離火焰。食物和火直接接觸時,會有大量的油滴到火裡燃燒,進而産生煙。由此産生的緻癌物,會附着到食物表面。當然,如果有可能,盡量不要選擇炭烤。電烤也很香。

燒焦的食物我勸你别再吃了,原因是……

(來源:soogif)

4. 盡快排煙。燒烤的時候要盡量将煙排掉,防止煙裡的緻癌物附着在食物表面。将食物用錫紙包裹後再燒烤,脂肪滴不出來,産生緻癌物的機會也就大大降低。

5. 勤些翻動。這樣做能讓肉和高溫的接觸時間變少,不但不容易糊,受熱更均勻,也減少了緻癌物的生成。

吃燒烤的同時,也要注意飲食均衡和多樣性,比如加一些蔬菜、水果。

有愛吃燒烤的小夥伴?

快把這篇文章轉給ta吧!

參考文獻

[1]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Acrylamide[J]. 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1994, 60: 389 -433.

[2]孫長颢主編,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第8版)[M].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3]柴晴晴, 武文, 劉鵬飛,等.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機理,檢測方法及控制措施研究進展[J]. 食品與機械, 2021, 37(5):6.

[4]楊月欣,葛可佑著.中國營養科學全書(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

[5]吳永甯. 烹調食物中蛋白質,氨基酸熱解産物—雜環胺Ⅰ[J]. 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 1993, 20(5):5.

[6]呂慧超, 彭增起, 劉森軒,等. 溫和條件下模型體系中燒烤風味及雜環胺形成測定[J]. 食品科學, 2015(8):6.

[7]朱小玲. 烹饪過程中多環芳烴的産生及控制[J]. 四川烹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2(5):4.

[8]AICR. Five Steps for Cancer-Safe Grilling[Z]. 2018-06-26. https://www.aicr.org/news/five-steps-for-cancer-safe-grilling/

作者:陳珞珞

編輯:張傑、趙亞楠、王豔

排版:韓甯甯 | 校對:武宜和

營運:李永敏 | 統籌:吳家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