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黑暗童謠”真的黑暗嗎?

“黑暗童謠”真的黑暗嗎?

MOTHER GOOSE童謠誕生于歐洲,曆經300多年的傳承,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産。無論是世界大戰還是全球移民潮,都從未阻礙MOTHER GOOSE童謠的傳播和傳承。

八百多首童謠,包含遊戲歌曲、搖籃曲、數字歌曲、動物歌曲等多種形式,影響了全球億萬兒童的成長,更被喻為“歐美兒童枕邊書”。

MOTHER GOOSE不僅是孩子們認知世界的源頭,更是家庭情感傳承的紐帶,它的發展史代表了人類對兒童啟蒙的探索史。

“黑暗童謠”真的黑暗嗎?

回首MOTHER GOOSE浩瀚的曆史長河,經典、藝術、愛與美經久不衰,永恒存在。

但同時,MOTHER GOOSE部分作品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其實比單純的童謠更為深刻。

因為人類不僅生活在美好與文明的發展程序中,也經曆了戰争、疾病與死亡。

“黑暗童謠”真的黑暗嗎?

過去,當我們讀到這些童謠的時候,或許會覺得“黑暗”,可是親身經曆了三年的全球疫情侵擾,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深刻感受到社會現實比童謠中的描繪更為黑暗。

在過去300多年中,當人們面對疫情中的生離死别,面對工業革命帶來的悲慘境遇,面對人性陰暗面的突然暴發,那些恐懼、傷痛、無奈……應該如何與孩子交流?

孩子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在接觸文化,感覺現實,他們應該如何與無法避免的“黑暗”時刻共處?如何才能幫助他們建立正确的認知?引領他們去正向思考?

“黑暗童謠”真的黑暗嗎?

《Ring Around The Rosy》這則童謠就與1664年倫敦的瘟疫密切相關。在那次鼠疫(黑死病)中,倫敦的死亡人數超過了10萬。

在歌詞中,作者用玫瑰來指代感染後皮膚上起的紅色丘疹,以口袋裡裝滿鮮花來寄托避開瘟疫的美好願景,最後借灰飛煙滅暗指因感染而離世的人們必須被火葬以避免傳染。

“黑暗童謠”真的黑暗嗎?

18世紀的英國正值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引發了尖銳的社會沖突,貧富對立,人民成為犧牲品。

他們大多生活困苦,孩子的身體健康是以無法得到保障,還從小沾染惡習,更有很多工廠為降低成本雇傭童工。

MOTHER GOOSE童謠中提到的發瘋的人、賣掉小孩的父母等等,都是那個時代真實存在的。

“黑暗童謠”真的黑暗嗎?

還有一首童謠講述的是十個在一起的小黑人,經過許多波折,最後隻剩下一個人,而僅剩的小黑人覺得非常寂寞,最終選擇自殺。

這其實是喻意原本在一起的勞工階級,在資本主義的殘酷壓迫下逐漸凋零,最後一個也不留。

看似一首童謠,卻是當時曆史發展、社會革命制造的社會悲劇的縮影。

“黑暗童謠”真的黑暗嗎?

這些童謠在MOTHER GOOSE童謠中的占比并不多,與美好而有趣的童謠相比,它們或許讓人心驚,但隻有經曆了“黑暗”現實,才能真正了解其中蘊含的深意。

而關于“黑暗”的說法,也是文化差異和年代差異的表現,不能是以認定這類内容就是“黑暗童謠”。

“黑暗童謠”真的黑暗嗎?

文化差異:主要展現在東西方文化對待死亡的态度。西方文化有着深層的悲劇意識,基督教更是以死亡問題為核心建構起來的宗教,是以西方人更能夠直面死亡。

在西方文化背景中,讨論生死問題也更為輕松,童謠中涉及此類内容,既有現實意義,又能有效幫助孩子宣洩不良情感,接納自己身處的世界。

年代差異:主要展現在生活在不同社會認知不同。當我們身處現代文明和繁榮富強的中國,回首幾百年前落後的歐洲社會,充滿悲劇色彩的生活必然是黑暗的。

“黑暗童謠”真的黑暗嗎?

如今,谷斯媽媽在800多首MOTHER GOOSE的童謠中,精選出最經典的50多首用于日常教學。選擇标準如下:

1)旋律優美傳唱度高,有場景感,有助于孩子詞彙拓展,提升語言表達的能力;

2)内容簡單易懂,語言描繪有畫面感,有助于孩子感受音樂的美感;

3)蘊含積極價值觀,傳遞正向的情緒表達。

“黑暗童謠”真的黑暗嗎?

具有深刻内涵的童謠,谷斯媽媽也不會過度解讀和延展。在0-6歲的兒童早期教育中,這些旋律和詞彙帶給孩子們的記憶和認知,會伴随他們的成長與大腦中的知識網絡結構連通,以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态,認識和了解這個世界。

谷斯媽媽将始終保持敏銳的洞察力,與時俱進,貼近生活,以最好的内容和方式,引導和影響新一代兒童,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