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構早期的新聞世界

《新聞的發明:世界是如何認識自己的》,(英)安德魯·佩蒂格裡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年1月版,128.00元。

□林頤

《新聞的發明:世界是如何認識自己的》是一部資訊文化研究著作,作者安德魯·佩蒂格裡,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教授,著有《文藝複興時期的書籍》等作品。該書從中世紀講起,彼時新聞是政治精英的特權,到了19世紀晚期,新聞開始在大衆政治中起決定作用。作者從新聞人員的構成、新聞内容、傳播方式、媒體機制等角度,全方位地講述了歐洲新聞市場從15世紀到19世紀期間資訊網絡的形成過程。

所謂新聞,本質就是“消息”及其傳播。人類擷取消息、散播消息的行為,古已有之。人們對于消息的信任程度,往往與這條消息的釋出者的信用有關。作者強調,這一古老的傳統持久地影響了對新聞報道的态度。早期的新聞世界很難被重構,口頭報道為曆史學家留下的研究線索太少了,研究早期的新聞史就是要将殘餘和片段給整合起來。

早期新聞傳播依賴于人,那麼,這時期的新聞人員都是哪些人呢?修道士,他們受過教育,掌握書寫;編年史家,他們到處走動,替君主收集消息;機密通訊員,主要處理外交通信;集市與酒館,消息集中之地,商人就是行走的消息機,酒鋪掌櫃則是情報頭子。

這些報道者的個人聲譽很重要。長期以來,歐洲人認為,口耳相傳比散見在一些通信中的書面報道更值得相信。作品描述了威尼斯的商人們如何利用“消息”牟利的一些執行個體,年輕貴族薩努多的日記反映了政治新聞對威尼斯市場交易商品價格的直接影響,紐倫堡因其樞紐地理和人員流動性而被稱為“德意志的耳目”。

除了口頭消息,地下冊子的傳播也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這些小冊子是書面報道的雛形,後來在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法國大革命的地下文化傳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即使報紙刊物誕生之後,小冊子仍然長期存在,對于事件的連貫描寫與脫離政府控制的發行管道,是它們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這與印刷術的發明大有關系。宗教改革是歐洲首個大衆媒體新聞事件。對于路德的教義感興趣而産生的書籍和小冊子的數量非常驚人。宗教改革也給書籍的設計帶來了顯著變化,這些變化對後來新聞小冊子的制作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網際網路的時代,隻要打開電腦或智能手機,全世界就向我們敞開。前網際網路時代,新聞的傳播速度受制于道路交通、郵政服務、通信基礎設施等因素。作者說,17世紀初見證了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變化,那就是國際郵政服務的全面轉型。郵遞通信變得更快、更便宜、更頻繁。由郵政連接配接的地區網絡更加密集和複雜。它使頻繁、快速和可靠地傳播新聞成為可能,為下一個關鍵的媒介創新的出現提供了必要條件,那就是報紙的發明。

大規模郵政網絡的推行,必須依靠政府的力量。歐洲國家的統治者們之是以重視新聞,與當時的戰争形勢有關。英、法、德、丹麥、瑞典的君主們紛紛實施了郵遞改革,歐洲各國首都需要迅速、可靠的資訊。勒班陀戰役、聖巴托羅缪大屠殺、布拉格抛窗事件、三十年戰争、攻占巴士底獄、美國獨立戰争……書中穿插了許多大事件的新聞反應,這些講述增加了作品的叙事性和趣味性,可以串連構成一部歐洲近代史。

從以個人信用為擔保的消息到公開發表、面向公衆的報道,新聞經曆了各種轉型。新聞内容也在變,最初大多是天象異聞、市井傳說,後來主要是社會報道和政治報道。

16世紀的歐洲,歌唱在向大部分不識字的公衆傳播新聞事件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種職業就叫新聞歌手,民謠創作者把作品交給小販,挂在繩子上到處叫賣,被稱為“繩子文學”。印刷術誕生,廣泛的書面報道成為可能。1665年,法國《學術雜志》的創刊及其影響力,帶動了一批嚴肅專業期刊的市場,科學市場作為啟蒙的工具,被證明是有廣闊前景的,連載模式被證明是一種分散百科全書出版物的風險、改善現金流和允許市場決定版次尺寸的高效機制。期刊時代見證了一個深思熟慮、自信滿滿的行業的出現,促進了各個學科間的知識交流。在18世紀末的法國和美國革命時期,新聞出版物不僅為正在展開的事件提供日複一日的記述,而且就塑造這些事件發揮了重要作用。大衆傳媒時代即将到來。

不過,最初辦報紙的人都虧了,格拉布街的窮文人連吃飯和房租都不夠。這跟讀者的閱讀習慣有關,牽涉出版史和文化史,牽涉商業發展和消費觀念的培養。廣告在新聞行業的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讓報紙實作了自給自足,為編輯提供了體面的收入,并且讓媒體顯得更加人性化,更加接近大衆口味。廣告首次出現在商業化的社會,是在1624年的荷蘭共和國。商業世界通過付費廣告輔助商品和服務貿易,作者描述了《倫敦公報》《大衆報》《城市信使報》等報刊的發行及競争情況。到了18世紀,專業的“記者”誕生,記者成為織就資訊網絡的針線,及時有效的資訊傳播讓大衆訂閱報紙成為了解新聞的最佳途徑。

這部作品時間跨度長,資料繁多,人物紛呈,事件堆疊,而陳述條理清晰,邏輯推論周密,語言平易,可讀性很強。在呈現新聞發明的曆史過程時,該書不斷揭示了一個内在的特征:當新聞是“消息”的時代,是多元化的、去中心的,當它們變成鉛字之後,每個政府都重視新聞控制力度,而網際網路時代呢,似乎又有了去中心化的趨勢,但是技術有能力實作更強勢的控制。閱讀這部曆史著作,了解來龍去脈,對當下的生活,會有更深的領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