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間自己的房間》:女人為什麼必須有一間自己的房間?

《一間自己的房間》:女人為什麼必須有一間自己的房間?

“一個女人想要寫作,必須有錢和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

在差不多一個世紀前,英國女作家伍爾夫用自己極緻的一生為我們诠釋了這一至理名言。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對于在城市的打工者來說,能夠在所在區域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是許多人的夢想和努力的動力。

而對于同樣的女性工作者來說,這似乎很難抵達。

“一間自己的房間”,對于21世紀的人們,又該上升到怎樣的議題範圍,它對我們以後的人生會産生怎樣的關聯?它的意義呈現又會是什麼?

維吉尼亞 伍爾夫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天才女作家。曆經一個世紀後,她的《一間自己的房間》,此刻就放在我的手邊。

它會給一個讀者,或者是女性帶來怎樣的生活啟迪?

1、女性與小說

本書是根據伍爾夫1928年10月26日和10月28日在劍橋大學紐納姆女子學院和戈廷女子學院,以“女性與小說”為主題的兩篇演講稿擴充而成的合集。

這兩所學院雖然招收女生,但是她們卻沒有辦法拿到學位,這給了伍爾夫一個很好的時機,表達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全書分為六個章節進行,涵蓋内容豐富。這裡隻選讀部分。

對于演講稿,我們可能想到的是,四平八穩、呆闆的說教,或呈辭激昂的情緒煽動;而伍爾夫卻是以自身女性身份的立場,表達自己的焦慮和女性所要面對當下的困境的探讨。

她化身于任何一個“觀衆”聽起來所接受、喜歡的名字,融植于演講當中。為搜尋演講所需資料,她遊走于牛橋,在遭受了閉門羹後,散步于草坪,河邊于靜坐……

她隻是想去大學圖書館查查資料,看看偉大的作家們可能會留下的手稿,卻被告知,女性隻有在學院研究員的陪同下,或持有引薦信才能獲準進入。

她思忖到:為什麼在過去了那麼久的時間裡,沒有女性想到給大學留一筆三十萬英鎊,為同一性别的女性留下講座基金和獎學金呢?

她開始回顧一些辛酸的曆史,在半個世紀前,女子身無分文,她們曾經費盡心思和力氣卻也隻是募到了三萬英鎊;而與此同時,一位母親生下了十三個孩子。

在賺錢與生養孩子之間,她如何能權衡呢?

在吃了一天的閉門羹後,她寫道:

“我想到一種性别群體享有的安逸與富饒,以及,另一種性别群體忍受的貧窮和不安全感;再想到,有傳統和缺失傳統對一個作家心智的影響。最後,我覺得是時候把這一天裡的種種思辨、印象,憤怒與歡笑統統清空了,就像扔掉一隻皺皺的紙團,一股腦兒地丢到籬笆牆裡。

寂寥的深藍色夜空中,群星閃耀。面對如此不可思議的世界時,似乎隻能孤寂一人,所有的人都睡着了一一 俯卧着,橫着,無聲無息的。牛橋的街巷裡空無人影。就連旅店的門扉也悄然開啟,如同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推開了;沒有一個雜役為了等我而起身點燈,照亮我回房的路,夜是那樣深了。”

這是一段作者虛構的“瑪麗”在尋求關于女性與小說的答案無果後的失望和孤單。

我們可以借助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簡 奧斯汀筆下描述的女性境況,來感受伍爾夫時代女性依然在社會上有如此遭遇的心情。

雖然伍爾夫出生文藝世家,又天資聰穎,但僅僅因為是女孩子,就沒有辦法接受正規教育,而她的兄弟卻能輕松的進入劍橋。她為此一生耿耿于懷。

2、女性與貧窮

繼續跟着伍爾夫的意識腳步。現在換了一個新的場景。

依然是落葉缤紛的季節,隻是已渡步在倫敦的街道,不再是牛橋了。

經曆過牛橋的午宴和晚餐,作者不可避免地把探求的線索轉向大英博物館。

“為什麼一個性别群體享受榮華富貴,另一個群體卻如此貧窮?”

“貧窮對于小說有何影響?從事藝術創作必須有哪些條件?”

然而,帶着諸多問題的伍尓夫并沒有從以往的資料、書籍中找到答案。收獲的唯一仍是一個問題:

“為什麼男性作者那麼愛談論女性,甚而在史詩中歌頌,卻又同時貶低女性群體的智力、體力和各方面的能力?”

由此,伍爾夫成為曆史上第一位偵探到某些男性之憤怒的本質的女作家,揭開了男性權威世界的真相。

他們所關心的并不是女性社會地位的低下,而是自身的優越。那才是他們過分強調、急于庇護的東西。

正是因為女性社會地位的低下,他們的地位才會被放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女人對于男人的必要性,還可以用來解釋女人的批判使他們如何的不安。

由此拉開了伍爾夫論述經濟命脈對女性貧窮所帶來的生存及地位影響。

1918年,伍爾夫的姑姑去世,她獲得了一份每年500鎊的終身年金,這改變了她在報社靠一些零活讨生活的狀況,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她看待世界的眼光,她終于可以放手寫作了。

而對于和伍爾夫同時代的貧窮女性,是很難有自己的生活的。她們的腳步始終穿梭或停留于客廳、廚房、育嬰室裡,回應各種生活的需求。

沒有一個空間可以供她們讀書、思考、書寫及表達自己的思想。

3、莎士比亞妹妹的故事

翻到本書的第三章節,叙述到了伍爾夫從大英博物館失望而歸,從博物館衆多的藏書中,并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女人的貧窮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

繼而,她把視線停留在自己的書櫃上,她得把尋求範圍縮小,隻着聚于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女性,在擺放着曆史書籍的書櫃前,她取下特裡維廉教授所著的《英國史》。

她搜尋着“女性”、“地位”之類的索引,看到的是“歐打老婆是被公認的男人的權力……”

這位曆史學家繼續寫道,“女兒若不嫁給父母選擇的女婿,就可能被關進屋裡,飽受拳腳,公衆對此保持漠然。婚姻無關個人情感,而是家族斂财之道,尤其在崇尚‘騎士精神’的上流社會……”

再次提到女性的地位已是兩百年後的期圖亞特王朝時期,教授總結的是“不管是莎士比亞劇中的女性,還是一些可靠的十七世紀回憶錄,其中的女性似乎都不乏個性和品格。”

但這些上百年來“女性社會地位”不斷改善的成果表現也僅僅存于男人所著的小說中。

戓許通過一個故事能夠更直覺地闡釋當時社會中女性的生存,及發展困境。

下面就是著名的“莎士比亞妹妹”的故事”。

假若莎士比亞有一個妹妹,她天資聰穎,有着和她哥哥一樣的才華,那麼,她的命運會怎樣發展呢?

在陳述這個故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莎士比亞是怎樣走上戲劇演員的道路的。

衆所周知,他出生于還算殷實的小康之家,可能是個頑皮的孩子。進過文法學校,可能學習了拉丁文,讀了奧維德、維吉爾,還有賀拉斯,學習了基礎的文法和邏輯學。

盡管他性情頑劣,但并不防礙他的發展。或是因為他闖了點禍,被迫早早娶了鄰家女孩,不到十個月,她就為他生下一個孩子。

為了躲開紛擾,他隻好背井離鄉逃到倫敦去自謀生活。他對戲劇有極高的興緻,先是在劇團門口為人牽馬,很快加入劇團,成為當紅的演員。

從此寄居于浮華都市,他交友甚廣,成為衆人眼中的名流,在舞台上踐行着他的藝術夢想,甚至出入宮廷,到女王的殿堂表演。

與此同時,根據合理的推斷,他的那位天資的妹妹被留在家裡。她和她的哥哥一樣,富有想象力,喜歡冒險,渴望到外面的世界。

但是,她卻沒有辦法去學校讀書,沒有機會接受文法或邏輯教學,更别說誦讀賀拉斯或維吉爾了。

她間或抓起一本哥哥丢下的書,剛翻看了幾頁,就被走進來的父母打斷,吩咐她去補襪子,照看爐子上的午飯,總之不允許在書本上浪費時間。

他們的語氣嚴厲,但态度是和藹的,因為他們明白一個女孩子将來生活的狀況大概是怎樣的。

他們愛自己的女兒,有可能她還是父親的掌上明珠。

不多久,十幾歲的她就被許配給鄰居羊毛商的兒子。她又哭又鬧,抗議這門親事,卻是以被父親痛打一頓。

接下來,父親換了一副面孔,不再責罵她,而是苦苦哀求女兒不要讓他丢臉,不要在婚事上讓他難堪。

他還承諾,隻要女兒聽話,會給她買一條項鍊,或者漂亮的裙子。父親聲淚俱下的哀求,這讓一個做女兒的怎麼能不順從呢?她怎麼能讓父親傷心呢?

唯有與生俱來的思想才華,讓她狠下心來。

她把衣服,收裹成一個小小的包袱,在夏夜裡,爬窗逃走,直奔倫敦。那一年,她還不到十七歲。

“樹籬間鳥兒的鳴唱都不如她的歌聲歡快。”

她和她的哥哥一樣,對文詞音律有着極高的天賦,一樣的鐘情于劇院。

她站在背景門邊,說她想當演員,換來的是一夥人口無遮攔的嘲笑。劇院經理是個胖子,他叫嚷着“沒有聽說哪個女人可以演戲。他還給了她暗示一一你們一定猜得到他暗示什麼。”

她沒有地方訓練才藝,不能去小餐館裡吃飯,或是能在深夜的街頭徘徊?

她很年輕,長着和莎士比亞一樣迷人的眼睛。演員經理尼克 格林對她心生憐憫,卻也不出乎意料地讓她懷上了這位紳士的孩子。

在一個冬天的夜晚,她自殺了,死後葬于某個十字路口的荒地上。

故事結束了,我們不禁要“贊歎”伍爾夫天才的杜撰,如此透徹:同一個時代,兩種性别的不同命運。

如此,我們不得不沉思,女性社會地位的重要性,和一個時代女性先鋒者所需肩負的使命,及“一間自己的房間”的文學力量。

總之,你得有生存上的自由空間,才能有時間書寫思想上可能産生的價值,否則,一切的創造力都會被生活腐蝕,繼而麻木。

4、結語

從十六世紀、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再到當代,伍爾夫從牛橋,到大英博物館,再到她自己的私人藏書,為我們梳理了英國、甚至是歐洲女性文學的缺失和發展。

僅僅是寫作,這個在我們今天看來如此簡單的行為,卻是經曆了如此漫長的曆史與變革得來的。

或許“房間”隻是一個條件的有限名詞,它卻是給後來的女性、也包括男性帶來思想境界的另一種擴充方向。

它不光是我們栖身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它是可能産生思想價值的必需空間 一一 在那些思考中構築新的人生方向,及活着的意願。

《一間自己的房間》,你既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種真實的物質的存在,也可以把它看做抽離的精神的意象。

“偉大的頭腦是雌雄同體的”,這是英國詩人柯勒律治的重要理念,又何嘗不是屬于天才的維吉尼亞 伍爾夫。

作者:簡y,精讀讀友會會員,從簡約中汲取生活的清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