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夜讀《晚熟的人》

青未了|夜讀《晚熟的人》
青未了|夜讀《晚熟的人》

對于一個喜歡讀書的人,遇到一本好書是何其幸運。

《晚熟的人》是中國著名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部新作,由12個短篇小說所構成,于2020年8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當我在上司那裡無意看到這本書後,第一時間借了過來。一口氣看完了《左鐮》《晚熟的人》《鬥士》《賊指花》四個篇目,當我準備晚上再閱讀其他篇目時,卻被疫情防控政策隔離在了廠區,不能回家。夜深人靜的時候,越發想念這本書,因為其他故事我也囫囵吞棗的翻了一遍,但是一直沒看到心裡去,心裡有很多問号。特别是想到一段話“這個年紀的農民,他們不旅遊,他們在這季節裡需要勞作,需要鑽進塑膠大棚侍弄蔬菜……沒有他們,村莊會成為死村,土地将成為荒漠”,雖然也記在了家裡的那個本子上,卻無論如何想不起具體在書中哪一個章節裡了。我隻好讓孩子拍照發給我,原來不在《表弟甯賽葉》裡,也不在《澡堂與紅床》,就是在《賊指花》,隻怪我當時看的太快了。

青未了|夜讀《晚熟的人》
青未了|夜讀《晚熟的人》

我自幼是一個喜歡聽故事的人,而莫言老師是一個非常善于講故事的人。《晚熟的人》由12個短篇小說所構成,叙述了不同的故事,互不相連,獨立成章。“莫言”把“莫言”寫進了故事裡,每個故事裡都有他的參與,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細節描寫非常到位,真實得猶如故事就發生在你我身邊,忍不住去對号入座。

對于一個文學愛好者,我還從中學到了許多文學創作知識。散文創作,不要過于太實。沒有了文學性,就容易成為流水賬,降低了作品層次。也不要有他人的真實姓名,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可用代名或者替名(但讀者是心知肚明的)。如“紅高粱”改為“黃玉米”,就避免了版權問題。其他作家也有類似操作,比如“少林”被注冊為商标後,很多作品為了避嫌,把“少林派”改為了“僧人派”。

隔離解除後,我又接着讀完了其他幾個篇目。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都是社會中人,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在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12個故事裡,都有一個主角,它們代表了鄉村中不同類型的人。有熱愛文學缺未成名的“表弟甯賽葉”,有和他祖父一樣熱愛土地的“孫來雨”,有靠自媒體發财的網紅、“策劃大師覃桂英”,還有作家“武英傑”,會吹口哨的“三叔” ……每個故事都給我就下了深刻的印象。

青未了|夜讀《晚熟的人》
青未了|夜讀《晚熟的人》

借助文中《晚熟的人》主角蔣二之口,說一下我的感受,我也是個晚熟的人,工作二十年,卻未能有一官半職,也沒有多少積蓄: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也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的尋找同類,最後卻成了最孤獨的一個。

晚熟就晚熟吧,隻要自己喜歡就好。年近四十不惑之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條條大道通羅馬,走就是了。

青未了|夜讀《晚熟的人》

作者簡介:王冬良,80後,省散文學會會員、濱州市作家協會會員。供職于山東西王糖業有限公司。偶有文章發表。2020、2022獲濱州日報社大平原(雙年度)文學創作獎。

壹點号 糖業清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