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猶不及話氧氣

過猶不及話氧氣

這是達醫曉護的第3755篇文章

過猶不及話氧氣

氧氣對人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舉個例子吧,人要是缺了水,可以活上一星期,但是如果離開氧氣,幾分鐘都撐不了。氧在人體中的主要作用是參與細胞的有氧呼吸,通過酶的催化作用,将營養物質中的生化能量轉化為三磷酸腺苷,供給細胞、器官維持正常生理活動所需。

過猶不及話氧氣

人體攝入氧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首先通過胸廓把空氣吸入肺髒中,然後空氣中的氧在肺泡中彌漫進入毛細血管,與血紅蛋白結合輸送到身體各部位,此時氧又與血紅蛋白分離,再彌漫進入組織和細胞中,進行生化反應。這個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就可能造成人體缺氧。

過猶不及話氧氣
過猶不及話氧氣

在特殊情況下,機體也能通過無氧代謝産生能量。例如進行劇烈的體育活動時,由于有氧代謝供能速度比無氧代謝慢很多,是以肌肉會利用無氧代謝來快速供能,以滿足短時間内對能量的大量需要。但是消耗同樣的糖原,無氧代謝産生的能量僅為有氧代謝的七分之一,顯然這是一種很不經濟的産能方法,隻能作為應急的手段。而且無氧代謝隻是在組織局部供能,對人體整體而言,是片刻不能離開氧氣供應的。

過猶不及話氧氣

既然氧氣對人這麼重要,是不是多吸點氧更好呢,并不是這樣。從進化的角度看,人類适應了在氧氣含量為21%的大氣中生存,适應了将體内血氧分壓維持在100 mmHg左右的水準。20世紀40年代,人們給早産兒吸入高濃度氧以提高生存率,卻發現大量患兒失明,吸氧可誘發早産兒視網膜病變。長時間高濃度吸氧還會損傷肺泡上皮細胞,應盡量把吸氧濃度控制在60%以下。吸氧還容易導緻肺不張,加重II型呼衰患者二氧化碳蓄積。如果是在高壓狀态下高濃度吸氧,例如潛水,更是有生命危險。例如在2個大氣壓下吸純氧2個小時就可能造成中樞神經損傷;如果是3個大氣壓下吸純氧數分鐘就可能緻命。

過猶不及話氧氣

為什麼我們片刻不能離的氧氣又會對人體産生如此大的危害呢?氧氣本質上是一種高活性的化學物質,除産生三磷酸腺苷給細胞供能外,還會産生活性氧,它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可以破壞核酸、蛋白質和脂質膜,導緻細胞死亡。正常情況下,進入體内的氧98%通過有氧代謝産生能量,另外2%則可以轉化為氧自由基,它可以被體内的抗氧化劑中和,不至産生危害。但是當我們高濃度吸氧時,或者機體處于創傷。缺血等狀态時,攝入的氧就有可能大量轉化為具有殺傷力的活性氧自由基,在體内到處流竄,攻擊和殺死各種細胞,産生所謂的“氧化應激”失衡。

過猶不及話氧氣

幾乎所有在ICU的患者都會吸氧,以往醫生們習慣性地認為吸氧可以提高患者安全性,避免患者缺氧。然而研究發現,過于積極給ICU患者吸氧,反而可能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對于ICU常見的膿毒性休克和ARDS患者,應避免患者體内氧分壓大于100-120 mmHg。對于心肌梗塞患者,以往總是正常的給患者吸氧,以避免心肌缺氧。然而高濃度吸氧反而可能加劇冠狀動脈收縮。對于沒有低氧血症的患者,吸氧不但沒有益處,還可能有害。對于心肺複蘇後的患者,限制給氧也優于自由給氧。

近年來,ICU醫生越來越認識到高氧血症對于患者的危害性,強調應該将患者的血氧水準控制在正常範圍以内,避免給患者過度吸氧,或者不必要的吸氧。這可能反而會增加重症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

急診危重病科

王學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