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想說|還沒搞懂怎麼演戲,你也敢帶學生?

咱們過去讨論過師徒之間應該如何相處,也舉過不少名師高徒的例子。在這些事例裡,德高望重的老師和虔誠好學的學生,在教育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師父認真教、徒弟認真學,為戲曲界培養出一代代名家,成為業内典範。

典範的一層含義是榜樣,是特别理想化的狀态,即“應該向他們學習”,另一層含義是稀缺,畢竟大部分師徒之間尚未達到典範的境界,戲曲行業裡也有不少師徒反目甚至逐出師門的例證。

想說|還沒搞懂怎麼演戲,你也敢帶學生?

“衰派老生一絕”劉毓中先生為徒弟桑梓排戲

父子父子,先有父才有子;師徒師徒,先有師後有徒。做師父的,總要給徒弟傳授技藝、傳播美德、傳承思路,這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含義。

戲曲藝術教育其實包括很多層面,最基礎的應該是基本功訓練和身段唱腔表演教育訓練,畢竟戲曲首先是個實踐性的行業,傳授腔怎麼唱、動作怎麼比劃,乃至于戲怎麼演,這就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戲曲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責任。

如果從更高層面要求,戲曲教育工作者還要德才兼備,在教好基本功的同時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學會正确的藝術觀乃至人生觀。我們常說的德藝雙馨、德在藝先,強調的是藝術家應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這樣才能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擔當起高台教化的責任。

想說|還沒搞懂怎麼演戲,你也敢帶學生?

平劇大師梅蘭芳、豫劇名家馬金鳳師徒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各地戲曲學校或建立或恢複招生。當時的戲曲學校之中頗有一批在全國很有影響力的名演員任教。他們闊别舞台十餘年,随着年齡增長、體力下降,又擔心自己滿身的本事浪費了,是以在教學上狠下一番功夫,培養出的學生如今基本已成為各劇種的中流砥柱。

可以說,這批老師基本都是演員出身,其中不少還是劇種的代表人物,或在全國較有影響力,他們的表演水準自然很高;另外,他們自身往往是苦孩子出身,受教育并成長于解放初期,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教育,對藝德有深刻的了解,對藝術傳承也非常急迫,是以他們在哺育新苗時幾乎達到廢寝忘食的程度。

想說|還沒搞懂怎麼演戲,你也敢帶學生?

秦腔名家馬藍魚教學中

那麼反過來說,如果老師本身的藝術修為有限,“自己還沒搞懂怎麼演戲呢”,就因為種種原因開始教學生甚至收徒弟,以己昏昏居然還妄想使人昭昭,自己一肚子大白粉居然就要在學生的藝術生涯裡揮毫潑墨,效果可想而知。

更有甚者,也确實有某些人,不但肚裡空空、身上涼涼,而且腦子空空、思想混沌,再要是有了好為人師的心思,就更可怕了。“自己還沒搞清楚怎麼做人呢”,就廣開山門開始收弟子了。

想說|還沒搞懂怎麼演戲,你也敢帶學生?

我們以前曾經說過,要“建設一支宏大的文藝人才隊伍”、要“造就一批有影響的各領域文藝領軍人物”,首先要不斷提高藝術教育者“自身的思想水準、業務水準、道德水準”。不能要求每一位戲曲教育者都成為品德上無可指摘、業務上精妙絕倫,但他們至少應當成為學生們生活中的榜樣、藝術上的指南。

作者:李想

編輯/稽核:楊瑤

終審:王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