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突襲下:一場驚心動魄的急診手術

“做了25年胃鏡,這是最難的一次,也是耗時最長的一次。”談及兩天前的緊急胃鏡取異物術,上海和睦家醫院兒科醫生蘇林仍顯得有些心有餘悸。

作者|肖湘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一次驚心動魄的急診手術

“做了25年胃鏡,這是最難的一次,也是耗時最長的一次。”談及兩天前的緊急胃鏡取異物術,上海和睦家醫院兒科醫生蘇林仍顯得有些心有餘悸。

4月20日晚上9點多,蘇林接到醫院同僚電話,原來一個19月齡的幼兒不慎吞下一枚有磁性的異物,直徑約2.5厘米,出現嘔吐和哭鬧的症狀,緊急送到上海和睦家急診就醫檢查後,急診醫生确認需要通過胃鏡将異物取出。彼時的蘇林因為踝骨骨折在家休養,無法開車,醫院麻醉科主任正出夜班,于是去接上了蘇林,一同趕往醫院。

10點多回到醫院後,蘇林與患兒家屬溝通後,開始了術前準備,11點15分開始胃鏡,由于患兒吞下異物後,家長誤以為可以吃東西将異物咽下去,于是給患兒喂了食物。胃裡的食物導緻操作視野受限,蘇林及手術團隊用了兩個小時,反複進行鹽水沖洗,将患兒體位從左側卧變換成仰卧,再轉換成右側卧,并操作網兜進行撈取,期間還請來放射科醫生床邊攝片,終于看到了異物。

疫情突襲下:一場驚心動魄的急診手術

淩晨1點13分,蘇林操作異物鉗夾住了異物,非常小心翼翼的将其取了出來,而腳部還在承受骨折傷的蘇林,經過長時間的站立,也已經雙腳發麻了。

疫情突襲下:一場驚心動魄的急診手術

嬰幼兒吞入異物,對于身為兒科醫生的蘇林來說并不罕見,但經曆這次緊急救治,蘇林還是提醒父母,首先,一定不要把小的零件放到嬰幼兒容易觸碰的地方;其次,一旦吞入異物,不能等,盡快去急診,千萬不要吃東西企圖把它壓下去,很有可能劃傷食道、甚至造成穿孔,也會增加治療的困難;到醫院後,也應聽取醫生專業意見,需要的話盡快拍片子,以免耽誤救治。

急診不停診,疫情期間幫助上千位患者

“患兒父母來醫院之前,先電話聯系了我,确認我們醫院急診開診,才過來的。”上海和睦家醫院急診醫生黎曉光介紹,當天晚上接診到患兒後,排除了呼吸道異物,但由于有磁性,對患兒可能造成不小的風險,X光後發現已進入胃部,需要趁還在胃時緊急胃鏡,“通過胃進入小腸的話,胃鏡就失去了機會,就隻能靠外科手術了。”

疫情突襲下:一場驚心動魄的急診手術

黎曉光介紹,疫情以來,上海和睦家醫院急診一直較為暢通,3月份到現在,急診已經幫助上千位患者解決了緊急情況下的醫療救助需求。而這一次的病例,由于患兒情況較為危急,在核酸陰性報告不能及時出具的情況下,醫院還是選擇了緊急搶救。

“對于急診來說,分級系統非常關鍵”,黎曉光介紹,從國際正常來看,急診一般分五級,一級情況最緊急,不馬上搶救可能很快就有生命危險;二級是危險情況,需要盡快把醫療資源調配過去,可能5分鐘患者就會面臨生命危險;三級病情相對緊急,可能會有半小時緩沖時間,但也需要盡快救治;而四五級則是可以不看急診去看門診的。

“一二級的情況,是沒辦法等核酸的,比如心梗要馬上放支架這類情況”,黎曉光表示,遇到這樣的情況,上海和睦家的急診應對政策是醫生穿上防護服,進入負壓病房緊急處理,按陽性患者的防護級别來接診。由于單獨負壓房間的空調系統是空氣内循環,能降低傳染風險。

據透露,為做好院内疫情防控,醫院準備了5間負壓診室和7家負壓病房以及1間專用手術室為緊急入院手術的病人準備。同時配備有一個緊急通道直接通向專用手術室以及診室,與普通的就診區隔離開來。

“慶幸的是目前沒有碰到過陽性病例,但接診流程是按這樣來處理,需要緊急開刀的情況,不能等核酸報告的。”黎曉光表示。

醫療救治、疫情防控兩線作戰

自3月上海爆發本土疫情以來,疫情形勢持續緊張。據上海和睦家醫院首席醫療官萬裡軍介紹,不同于2020年初的疫情防控,當時面臨的是抗疫物資缺乏的困境,而這次由于全市多個小區開始封控管理,醫院部分醫護沒有提前得知而被封控,人員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為了保障醫療服務正常運作,不少醫護人員自告奮勇留住在醫院。

萬裡軍介紹,疫情前,上海和睦家已經開探索網際網路醫院運作,疫情開始之後,随着一些醫院門急診暫停,小區封控時間越長,社群一些慢病患者不友善出行,于是網際網路醫院問診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後來開藥需求增多,醫院上線了“健康團長”,一站式解決疫情期間的家庭健康難題,由萬裡軍擔任浦西地區“團長”,各科室專家、血庫、手術室、藥品等24小時待命,任何緊急突發狀況,舉全院之力,協調各方資源,為患者開通綠色就醫通道。

據了解,截止至4月21日,上海和睦家浦東浦西兩家醫院共為患者送藥760多次,浦東浦西兩家醫院網際網路醫院線上問診數共3700餘次,共涵蓋20多個科室。

前不久,就疫情期間醫院急診開放的問題,萬裡軍接受了CGTN的采訪,他認為,目前很多小區封閉,同時醫院醫療資源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不知道哪些醫院開,也不知道醫院能看什麼病,生病時如何找到資源,這種資訊不對稱的現狀,也亟待重視與解決。

“自2020年疫情至今,上海和睦家醫院每天都是24小時營運,包括急診、住院以及綜合學科的門診,盡力為市民提供生命健康保障。”萬裡軍表示。

在疫情防控方面,據介紹,上海和睦家醫護人員也積極響應号召,走向社群,主動融入疫情防控工作中,成為“大白”、志願者,忙碌在抗疫一線。在3月中旬,上海和睦家新城醫院口腔科主任殷蕾等一行7名醫護人員,深入浦東新區某社群進行核酸檢測工作。當天成功完成了對全社群2600人的核酸采樣。在這一波疫情中,超40名醫護團隊響應各區衛健委号召,支援社群核酸采樣。

據悉,與上海和睦家醫院類似,在上海遭遇的這場前所未有的疫情中,全市三千多家社會醫療機構緊急行動起來,醫護員工紛紛請戰組成了一支支“黨員先鋒隊”、“志願者突擊隊”,踴躍争上一線。在全市一個個核酸采樣點,社會辦醫的“大白”們成了這道防線的重要組成,湧現了不少動人的故事。

“在抗疫工作中,上海數百家社會醫療機構派出隊伍上了抗疫一線,隊員們披星戴月,早出晚歸,承受着極大的身體和精神壓力,默默地守護着市民的健康。社會辦醫人用醫者的初心和本心,在抗疫一線上的實際行動彰顯了責任擔當。”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會長闫東方表示。(本文為《看醫界》釋出,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END

2022全國醫院營運大會來了!

從“大建設”到“精營運”,如何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如何通過良性營運實作醫療機構精細化、高品質、跨越式發展?如何打造市場認可的品牌專科?....2022年6月,由2022上海醫交會專家委員會、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學術支援,看醫界傳媒主辦的2022全國醫院營運大會将在上海舉行,歡迎報名參會參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