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小奶奶喂飯和自己吃飯的孩子,不用10年三方面差距大

奶奶疼愛孫子的心情是可以了解的,但是奶奶疼愛孫子的方式很多時候卻是不可取的!

孩子在添加輔食的時候,會有一段時間非常喜歡搶大人手中的碗筷,就希望能夠自己吃,而這時候奶奶卻覺得孩子小,自己不會吃,吃得滿地都是浪費,而且孩子小,一邊吃一邊浪費,就會導緻孩子吃不飽,擔心孩子吃得不飽的奶奶經常就會阻止孩子自己去拿碗筷來吃,而是選擇奶奶喂孩子吃。

從小奶奶喂飯和自己吃飯的孩子,不用10年三方面差距大

奶奶喂孩子經常一喂就會喂到三歲,直到孩子上幼稚園,在老師的矯正之下,才慢慢地學會自己吃飯!

而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開始嘗試的科學育兒,在懷孕的時候就會在網上關注很多母嬰的部落客或者是買一些育兒的書籍來看,專業的育兒專家就會建議媽媽們在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盡可能的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自主進食。

當孩子自己有興趣想自己吃飯的時候不要怕髒,不要怕浪費,就讓孩子自己去嘗試着吃,因為孩子會嘗試自己吃飯的過程,其實慢慢的能加重他對食物的興趣,孩子長大之後不容易挑食,不容易厭食,而且在嘗試自主進食的過程中是孩子不斷的戰勝自己的一個過程。

從小奶奶喂飯和自己吃飯的孩子,不用10年三方面差距大

他的手部精細動作還不完善,他用手去抓食物或者是拿勺子去裝食物的時候,因為手抓得不夠穩,經常會倒撒食物,而孩子慢慢的就會讓手部越來越穩,從碗中食物到嘴巴,這個過程也越來越流暢,這其實對于孩子的大腦來說就是一個進步,就是一個鍛煉。

是以媽媽帶孩子就會創造條件讓孩子自己吃飯,比如說給孩子買一些不容易摔破的碗,給孩子買一些比較軟的合适他手指抓握的勺子,讓孩子學着自己吃飯。

從小奶奶喂飯和自己吃飯的孩子,不用10年三方面差距大

從小靠奶奶喂與自己吃飯的孩子,長大之後三個方面差距大

★動手能力的差距

孩子吃飯其實就是一個極好的鍛煉動手能力的場景:孩子看到可口的飯菜,内心裡面會很渴望自己吃,是以孩子會動用自己不太靈活的手指,盡量的拿着勺子去勺飯菜,當勺子用得不靈活的時候,孩子還會想辦法用手去抓,這其實鍛煉的就是孩子的動手能力。

每天三餐飯可以讓孩子吃上20分鐘,就能很好地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從小自己吃飯的孩子動手能力會更強,從小奶奶喂大的孩子就錯失了極好的動手能力,鍛煉機會,是以他的動手能力會更差。

從小奶奶喂飯和自己吃飯的孩子,不用10年三方面差距大

★孩子的智商

智商除了跟遺傳有關之外,還跟營養有關,還跟後天的鍛煉有關系!

我們的手指要比腦子更靈活,那是因為我們的手指上面的神經感受器會更多一些,而我們說心靈手巧就代表着如果我們的大腦聰明的話,手部會更巧!

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就會把他的手練得更巧,也更好地鍛煉到他的大腦,會讓孩子更聰明!

孩子不僅僅在吃飯的時候會動手,而且還會去思考他要先吃飯還是先吃菜,這其中就需要他開動腦筋,而他在用勺子拿不起這塊肉的時候他會想辦法,比如說用手把這塊肉拿起來,這其實也是大腦在思考過程中學會去解決問題。

從小自己吃飯的孩子,智商也會更高。

從小奶奶喂飯和自己吃飯的孩子,不用10年三方面差距大

★孩子的獨立能力

孩子是由父母帶着來到這個世界的,但父母終将會老去。孩子始終要獨立的生活,孩子從小就學會自己吃飯,慢慢的他也學會自己穿衣服,甚至學會自己做飯,這其實自己吃飯就是孩子獨立邁出的第1步,如果孩子在第1步獨立的時候就被奶奶給擋下了,而是奶奶取代孩子的獨立喂飯,那就會讓孩子的獨立能力得不到鍛煉,也會讓孩子獨立的意識受到了抑制。

從小自己吃飯的孩子,獨立能力會更強,更聰明,動手能力也會更強!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請放下你們的擔心,讓孩子自己吃飯。這樣愛孩子更科學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

從小奶奶喂飯和自己吃飯的孩子,不用10年三方面差距大

孩子獨立吃飯需要給他準備合适的食譜,還要給孩子準備合适的餐具。更要避免一些輔食添加的誤區,這樣才能夠讓孩子獨立進食得更順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