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又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角。
據外媒體及世衛組織網站報道:
當地時間4月23日,剛果(金)衛生當局宣布在該國西北部赤道省的城市姆班達卡确診一例埃博拉病例,該省也是自2018年以來第三次爆發埃博拉疫情。

(圖檔來源:聯合國官網截圖)
據媒體報道,這名患者是一名31歲男子,早在4月5日就已經出現症狀,而經過一周多的在家護理後,病情并未有好轉,随後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很快,4月21日,這名患者病情惡化,随後被送入埃博拉治療中心的重症室,但遺憾的是,當天晚些時候去世。
(紅十字會在剛果(金)介紹埃博拉病毒,來源:CNN)
埃博拉,為何會被稱為“隐形中的索命繩”?
埃博拉是一種絲狀病毒,它會侵入到人體的免疫細胞,一旦染病後,其病死率通常在25%到90%之間,平均病死率為60%。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種病毒既不知道中間宿主,也沒有相對疫苗能夠預防,更沒有可治愈的藥物。
同時,埃博拉用極其恐怖的傳播方式以及速度,埃博拉病毒也如同幽靈般飄在非洲多個國家,僅僅在1976-2012年就爆發了23次。
一旦感染埃博拉,患者最初就會表現為非特異性症狀,比如發熱、嘔吐以及嚴重腹瀉,随後便出現各種組織性損害,例如内出血、外出血、多髒器功能衰竭等。
從發熱到死亡,往往也就幾個小時的時間
最關鍵是,這類病毒還會不斷變異,一旦變異後,不僅潛伏性延長,感染者死亡過程更為緩慢,那麼其帶來的傳播風險也就大大增加。
埃博拉病毒,究竟是一種怎麼樣的病毒?面對這類傳染性疾病,咱們又需要做好哪些預防工作?
或許,一圖帶你認知埃博拉的前前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