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己L7:雖不夠完美,但不失個性

隻從車圈有了智己L7這号,它其實是想低調來着。

去年上海車展,智己L7首發,并公布了40.88萬元的預售價。此後近一年時間,智己官方進入相對靜默期,直到3月29日新車上市。

選擇靜默,官方或許有一個更直覺的考慮:過去一年裡,上汽把産品宣傳的重點放在飛凡汽車身上,智己正在候場。

智己L7:雖不夠完美,但不失個性

然而,時勢讓智己一直帶着話題。

上汽、阿裡、張江高科三方聯合打造智己,與阿維塔一樣,稱為中國智能造車的“第三極”,差別于傳統與新勢力,自然不會缺少關注。

2021年,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達73.3萬輛,但其銷量主力為宏觀MINI EV。有寬度的上汽,能不能有高度?就看智己L7。

事實上,上汽與特斯拉在新能源領域,能否配得上同城德比,智己必須要成功才行。是以,在智己L7還沒有真正出道之前,它的方方面面已經被放大。

找智己

其實,算上智己,應該是上汽第三次電動化轉型路上的沖高之作。第一次是Marvel X,第二次是R汽車,前者已經折戟沉沙,後者也不得不重新調整定位,把高端市場留給了後來者智己。

智己L7:雖不夠完美,但不失個性

成功的是經驗,失敗的是教訓。

上汽認清了一個事實:産品的市場定位,高端也好,豪華也罷,都一廂情願。市場最終真金白銀的投票率,才是衡量所有預設成功的唯一标準。

在打造智己L7這個件事上,上汽首先想到産品賣給誰的問題。

2021年1月13日,智己釋出“IM智己”品牌。整場釋出會,智己始終都在強調一個命題:智能時代,汽車該是什麼樣子?

事實上,這個時候,智己L7産品已經定型。智己要做的,就是向目标市場做引導性産品畫像。

這份工作,随着智己L7量産版——L7 Pro,以40萬+的售價上市而塵埃落定。

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表示,智己L7 Pro的定價經過了非常詳細的市場分析、使用者人群分析。并提到了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電動化重構了原來由BBA定義的遊戲規則。

智己L7:雖不夠完美,但不失個性

市場的不斷變化,支撐了這一結論。以BBA為代表的豪華品牌銷量占比,從2017年底的13%,到2021年已經超過了20%。2021年,起售價在30萬以上的車型,同比增速達到了14.9%,遠高于起售價低于30萬的車型,後者的同比增速隻有3.3%。

是以,智己官方認定,智己L7 Pro的目标使用者,就隐藏在現BBA旗下56E系列購買群體中。

這個決定不可謂不大膽。市場對智己報以一切美好,就看智己能不能以産品為先鋒,沖破新品牌帶來的束縛,回饋這份美好。

造智己

必須回到用産品說話的問題上來。

2019年團隊給智己L7做産品定義時,最核心的亮點有三方面:超跑的性能、驚豔的外觀和高階自動駕駛能力。

智己L7:雖不夠完美,但不失個性

去年上海車展,智己L7作靜态展示時,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在硬體方面标配了12個超音波雷達、11個高清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2個定位單元。

緊接着6月,智己汽車工程測試車在上海市中心城區道路上自動駕駛40分鐘0接管的實測視訊流出。

一切迹象表明,除了外觀造型見仁見智以外,關于性能和智能,智己L7将在同級汽車江湖中揚名立萬。

然而,預判隻延續到當年年底。

廣州車展,蔚來ET7首發,較之智己L7,前者搭載4顆英偉達 Drive Orin晶片,算力高達1016 Tops。而後者搭載英偉達Xavier 晶片,算力為30-60 TOPS。在智能造車嚴重内卷的年代,還有什麼比算力更有說服力的呢?同時,智己L7那些曾經讓人津津樂道的智能硬體配置,在蔚來ET7,甚至小鵬G9等新品面前,也讨不到多大的便宜。

智己L7:雖不夠完美,但不失個性

不知道是不是上汽陳虹的“靈魂軀幹論”在發酵。阿裡智能科技的優勢并沒有在智己L7上有更好的表現。

事實上,如果考慮蔚來ET7與智己L7之間有4萬元的價差,或許都可以接受。可智己的産品定位畢竟已經全面跨進了豪華品牌圈。智己L7在最應該高調的智能化上選擇了低調,不能說它不好,至少不亮眼。

選擇“駕控”标簽,是智己汽車對于“電動化時代如何實作差異化”所給出的答案。由智己L7去展現,成為必然選項。否則,關于産品就真的很難再找到談資。

智己L7:雖不夠完美,但不失個性

衆所周知,電動車想快并不難,但車輛的動力和操控性能絕不僅僅是零百加速那麼簡單。應該指向,底盤、傳輸、制動、轉向、側傾控制等等一整套動力學系統。

為此,智己L7将底盤的調校和驗證,交給了“F1九冠王”的威廉姆斯車隊。

同時,智己L7的後輪采用ZF第二代AKC後輪轉向系統,可達到雙向共12°轉向。借此實作,低速轉彎半徑小,高速能夠有效控制甩尾和橫擺的優勢。

另外,智己L7采用前後雙永磁同步電機,偏後驅,以後電機為主。為比對這一設計,智己L7搭載後驅車常見的前窄後寬的“鴛鴦胎”,前245,後275。

在這場另辟蹊徑的産品打造過程中,智己應該很盡力了。可無論如何,給人還是留下幾分傳統造車的風格。同樣,不能說它不好,至少不是時下流行的元素。

智己L7:雖不夠完美,但不失個性

智己在成立26個月之後,完成了自己的首秀。L7或許不是我們所想象的全攻全守型選手,但個性就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品,就看你能不能為“個性”添上“魅力”的字尾。

從品牌定位到産品打造,是智己L7留給我們的噱頭,還是真正的盼頭,4月份之後即見分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