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相對于成年人來說,小孩子的身體免疫力比較弱,是以在生活中就難免會出現生病的情況,而父母們對待孩子生病治療的問題,也總是會糾結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吃藥。我們的俗話有說“逢藥三分毒”,是以很多家長是并不太願意讓孩子吃太多的藥的。

而且,經常吃藥孩子的身體也會受到損傷,甚至會對藥物産生一定的依賴情況,自身對疾病的抵抗和自愈能力也會不斷地下降。是以,很多家長都偏向于不吃藥,讓孩子的身體自愈,而這過程孩子也會很辛苦,那對于2歲寶寶打噴嚏流鼻涕的情況,到底要不要吃藥?
在這裡我們首先要了解清楚的是,小孩子出現打噴嚏、流鼻涕的症狀,主要就是因為上呼吸道受到的感染或者是刺激導緻的,而這疾病因素就有兩種:
1、感冒:小孩子在感染了感冒病毒之後,呼吸道就會受到病毒病菌的刺激而出現打噴嚏、流鼻涕的情況發生。想要進一步了解孩子的病情,那麼父母們就需要觀察孩子鼻涕的質地是否渾濁濃稠、是否出現發燒、咳嗽等的症狀,這都是感冒典型的特征。
對于小孩子來說,面對普通的感冒問題,即使是不用吃藥也确實是能夠通過身體的免疫力來自愈疾病。但對于症狀嚴重的感染問題,如果不能獲得及時的治療,那麼就有可能出現疾病惡化遷移的情況,進而嚴重損傷到孩子的身體健康,家長需要給予重視,該吃藥的還是要吃藥。
2、過敏性鼻炎:打噴嚏、流鼻涕也是呼吸道過敏的主要症狀表現,在外界刺激物對呼吸道的作用下,就會頻繁的打噴嚏、流鼻水,這是呼吸道自清潔的過程,而此外也沒有太多疾病的症狀。一般情況下,過敏的症狀孩子的鼻涕是清水質地的,并不濃稠。
孩子過敏性的鼻炎問題,往往都會帶有一定的季節性或者環境特質,而這往往都是身體的體質原因決定的,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孩子出現過敏症狀的時候,就需要通過抗過敏藥來幫助緩解,同時還需要避免接觸到過敏原,日常孩子需要勤加鍛煉,才能提高身體抗過敏的能力。
在這裡,家長們處理孩子生病的問題時候,要不要吃藥或者吃多少藥,并不能以個人的想法來決定的。更關鍵的還是在于,觀察孩子的疾病情況來斷定,不能過度用藥的同時也不能缺乏用藥。
一般情況下,面對一些症狀比較輕的疾病,小孩子的精神沒有受到營養,日常的飲食正常,那麼就意味着生病的影響不大,可以不吃藥或者少量吃藥,讓身體慢慢自愈。但要是症狀比較嚴重,孩子的日常生活已經嚴重受到影響,那麼父母們就需要及時給孩子用藥治療。
生病的時間拖得太長,對于孩子的身體也同樣是一種損傷,想要讓孩子恢複身體健康,就需要按時按量地給孩子吃藥,這樣身體才能得到最好程度的治療。同時在生病期間,也需要注意孩子的日常休息,和清淡的飲食,注重保暖,以免疾病問題的進一步加深。
孩子是否經常生病與孩子的個人體質有着很大的關系,身體體質好、強壯的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少會有生病的問題發生。是以,父母平時也需要注重孩子身體的鍛煉,保持适當的體育運動、均衡的營養,都有助于孩子體質的改善與發展。
重要提示:小孩子打噴嚏、流鼻涕這都是呼吸道受到感染或者刺激的情況導緻的,這其中有可能是感冒亦或者是過敏性鼻炎。對此,父母們就需要關注孩子的症狀是否嚴重,對于較輕的疾病,可以不吃藥或者少吃藥,嚴重的一定要及時吃藥,不能讓孩子硬抗不然會加重疾病的發展。
今日話題:在一年裡,你們家的孩子會生幾次病呢?歡迎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