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哭着說“不想去幼稚園”,别焦慮,試試這4個方法,親測有效

文|凝媽悟語

看到有位寶媽的問題“小朋友哭了快2個月了,還是不想去幼稚園,但是老師說在幼稚園挺乖的,該怎麼辦?”

孩子哭着說“不想去幼稚園”,别焦慮,試試這4個方法,親測有效

這種現象很常見,我家大寶3歲上幼稚園,哭了整整一個月。吸取了教訓,二寶提前半年做好入園準備,第一天興高采烈,偶爾有時候不想去,但隻要和他溝通一下就好。

鄰居家的孩子更是難纏,哭了整整一個學期,算來是4個月。每天送幼稚園都是一場惡戰,他抱着門框不走,媽媽就拽着他走。送到學校門口,一不留神,他還會向家的方向跑去。經常是老師抱着他進教室,否則很難送下。

孩子不想去幼稚園一定是有原因的,即使在學校很乖,也是一種壓抑自己的表現,不代表喜歡幼稚園。如果真的喜歡幼稚園,每天都會高高興興去、動不動讨論幼稚園的趣事。是以,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原因,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孩子哭着說“不想去幼稚園”,别焦慮,試試這4個方法,親測有效

孩子哭着不想去幼稚園,一定有傷心事

孩子在父母面前哭,是因為處于一種放松狀态,能正常釋放自己的情緒。而在學校,老師、同學都是陌生人,他并沒有安全感,又迫于紀律需要,他不敢哭不敢鬧。同時,我們在送孩子入園的時候,一般會說“你在學校要乖,要聽老師的話”,孩子自然也會乖。

是以,孩子在家長和學校表現不同很正常,孩子哭着不想去幼稚園,是真實情感的流露。

根據以往的經驗,孩子不想去幼稚園,不外乎這些原因,對照孩子的情況看看是否存在。

自理能力不強:

幼稚園吃飯需要自己吃,睡覺需要自己睡,穿衣服自己穿,背書包自己背,上廁所自己去,如果孩子某項能力不熟練,他的幼稚園生活就有很大阻礙。

一方面自身吃不好、睡不好,還可能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就想選擇逃避。

孩子哭着說“不想去幼稚園”,别焦慮,試試這4個方法,親測有效

交友能力不強:

孩子在家和父母建立了依戀關系,到了幼稚園,就到了一個小社會,沒有人像父母那樣對自己無微不至,他會感到不适應。如果不會交朋友,更是感到孤單。

人是需要交流、交往的,看着别的小朋友三五成群、說說笑笑,自己孤零零地站在一邊,肯定心裡不是滋味。鄰居家的孩子就是屬于這個類型,隻有特别熟悉的人,他才能玩到一起去。

表達能力不強:

孩子在家遇到事情,沒等他要求,父母也會幫他解決。在幼稚園就不同了,孩子不能準确表達自己,就不能讓人明白他的訴求,很難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有種被忽視的感覺。

另外,如果國語不是很好,老師和小朋友可能聽不懂,甚至會遭到嘲笑。大寶剛入園的時候,就不會說國語,自己感到很難過。

孩子哭着說“不想去幼稚園”,别焦慮,試試這4個方法,親測有效

上課跟不上老師的節奏:

幼稚園裡雖然學習内容不多,但也會學一些唐詩、兒歌、講故事、數學思維、手工、畫畫等等,如果孩子學習能力差一些,或者之前沒有接觸過,可能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自己非常有挫敗感。

二寶動手能力稍差一些,他就有畏難情緒,談起這個問題,他就會說“不喜歡在幼稚園做,想在家裡做。”

課間活動遇到挫折:

有些孩子屬于謹慎觀察型,在進行各項課外活動的時候不夠大膽,總是先看,再試探,找到時機才能體驗一把。

但如果其他孩子都很大膽,他可能沒有機會參與,隻能成為一個旁觀者。躍躍欲試,又不敢去,百爪撓心,備受煎熬。化解就好。

孩子哭着說“不想去幼稚園”,别焦慮,試試這4個方法,親測有效

分離焦慮,想媽媽:

孩子去幼稚園,肯定會有分離焦慮。平時一整天和媽媽黏在一起,忽然有8個多小時要和媽媽分開,中午媽媽不能哄着睡覺,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做,對孩子來說肯定是一個巨大挑戰。

二寶經常回來說,“某某又哭了?”問為啥哭,他說“想媽媽呀!”

别焦慮,試試這4個方法,親測有效

孩子剛開始去幼稚園,肯定需要一個适應期,或長或短。我們不要焦慮,相信孩子,采取一些措施,積極幫助孩子适應,一定可以做到。可以試試下面這4個方法,是我親自試過的,希望能用得上。

孩子哭着說“不想去幼稚園”,别焦慮,試試這4個方法,親測有效

首先,詢問原因

既要找老師問,也要找孩子問。

問老師,不能隻問是否聽話,還要問吃飯、睡覺、如廁、學習、活動、交友等每個方面表現如何,從這一系列活動中才能發現孩子的顧慮到底在哪裡。

問孩子,不僅僅用語言,還要輔助角色扮演,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夠強大,很多事情描述得不準确,而在遊戲中,孩子就能給我們展示一些問題。

比如,吃飯的時候,讓孩子學一學在幼稚園怎麼吃飯,如果有剩飯、說話怎麼辦,吃完飯做什麼事情等等,孩子就有能力用動作表演出來。

孩子哭着說“不想去幼稚園”,别焦慮,試試這4個方法,親測有效

其次,提升各項能力

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交友能力、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各方面有欠缺的話,要逐個給予提升,從緊急到不緊急,慢慢來。像自理能力、交友能力、表達能力是最重要的,要先啃下這塊硬骨頭。

提升各項能力不難,分為兩個層面:

一方面需要放手,舍得讓孩子自己去做,在實踐中學習。孩子的學習模式就是體驗式學習,隻有不斷地試錯、糾正,孩子才會掌握新的技能。

一方面利用孩子喜歡模仿的特點,通過閱讀繪本,讓孩子跟着故事中的小朋友學習,孩子會從内心接受自己做各種事情的現實。

同時,孩子跟着繪本,學習在各種不同場景下如何表達、如何正确交友、遇到困難怎麼辦,他在真正遇到的時候也能靈活運用起來。比我們單純地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孩子哭着說“不想去幼稚園”,别焦慮,試試這4個方法,親測有效

再次,做好心理建設

孩子去幼稚園的時候,總是有種擔心,“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我想和媽媽在一起”,要打消孩子的顧慮。

抱着孩子,告訴孩子“你的工作就是上幼稚園,我的工作就是上班,你放了學,媽媽就去接你回家”。讓孩子确定,媽媽還是原來的媽媽,隻不過自己的工作場所變化了而已。

短暫的分離是為了更好地相聚,再見到的時候,彼此的感情更濃烈,更珍惜在一起的機會。

也要經常用事實說話,告訴孩子家和學校的差別,讓孩子認識到學校的好處。

比如,幼稚園有很多遊玩設施、有很多小朋友、有很多家裡沒有的玩具、能做各種遊戲等等,這些都是家裡條件不能具備的,隻有去幼稚園才能享受這一切。把孩子的好奇心勾起來,從心理上接受幼稚園。

孩子哭着說“不想去幼稚園”,别焦慮,試試這4個方法,親測有效

最後,接送注意事項

接送孩子也非常關鍵,早上送孩子的時候親自送去,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不要太早送。孩子喜歡在家吃飯,就吃完飯再去。讓孩子能在家裡多待一會兒,吃飽了心情也愉快。

如果孩子不想自己一個人進幼稚園,可以等一等,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進入。二寶就是這樣的孩子,每次都要找一個伴,他才會蹦蹦跳跳地跑進幼稚園。

晚上盡量早點去接孩子,縮短思念的時間。孩子在門口排隊的時候,四處張望,隻要看到媽媽,就有種很幸福的感覺。孩子再次确定在媽媽心中的地位,上幼稚園也沒有那麼可怕了。

孩子哭着說“不想去幼稚園”,别焦慮,試試這4個方法,親測有效

結語

孩子上幼稚園哭鬧很正常,是因為開始各種不适應導緻的,我們不要焦慮,隻要稍加幫助,孩子就一定能渡過難關,希望孩子們都能快樂上幼稚園。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