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比特斯拉的“半成品”,雷克薩斯RZ的異形方向盤才是完全體

相比特斯拉的“半成品”,雷克薩斯RZ的異形方向盤才是完全體

除了大型車展期間,似乎從沒有過像這幾天一樣,豪華品牌新車紮堆釋出。先是奔馳在4月19日釋出了EQS SUV,率先拔得了豪華品牌大型純電SUV的頭籌;緊接着“豬鼻孔”的換代寶馬7系和i7,也在4月20日完成了首發亮相。

或許是不想被德系豪華品牌專美于前,日系豪華品牌的“課代表”雷克薩斯,也趕在寶馬換代7系/i7亮相的當天,全球首發了旗下首款純電動車型——雷克薩斯RZ。

過去在大家普遍印象中,汽車領域的新技術一般都是德系豪華品牌會最先采用,比如ESP是奔馳最先用的,雷射大燈是奧迪最先用的……這使得“德系=科技”的印象深入人心,相比而言,日系品牌在大家印象中則是技術保守的代表。

相比特斯拉的“半成品”,雷克薩斯RZ的異形方向盤才是完全體

不過這次釋出的雷克薩斯RZ或許會改變大家的印象。異型方向盤、線控轉向技術、DIRECT4電子動态四驅系統等,雷克薩斯RZ上的這些新技術,讓大家看到了不一樣的雷克薩斯。

換殼的豐田bZ4X?

“換殼”在豐田和雷克薩斯上其實并不是新鮮事了。無論是在雷克薩斯LX與豐田蘭德酷路澤,還是在雷克薩斯LM與豐田埃爾法,亦或是在雷克薩斯NX與豐田淩放(HARRIER)等車型上,都能找到相似之處,相似之處包括且不限于車身尺寸、動力總成、底盤結構/布局等等。

相比特斯拉的“半成品”,雷克薩斯RZ的異形方向盤才是完全體

雷克薩斯RZ也不例外。當看到雷克薩斯RZ各項參數的時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豐田的另一款純電動SUV——bZ4X。

事實上,由于同樣基于豐田e-TNGA架構BEV專屬平台打造,是以雷克薩斯RZ和豐田bZ4X在很多方面都極為相似,甚至是相同之處。

相比特斯拉的“半成品”,雷克薩斯RZ的異形方向盤才是完全體

比如說,豐田bZ4X的車身尺寸為4690mm/寬1860mm/高1650mm,軸距為2850mm,而雷克薩斯RZ的三圍是4805/1895/1635mm,軸距為2850mm。可以看到,雖然雷克薩斯整體外觀尺寸要比豐田bZ4X大一圈,但軸距卻完全相同。

又或者是,豐田bZ4X單電機版本采用150kW前驅布局,雙電機版本采用80kW+80kW四驅布局;而雷克薩斯RZ的eAxle電驅動系統是150kW+80kW的四驅布局,就是把bZ4X雙電機版前面的電機替換為單電機版上的那台大功率電機。

相比特斯拉的“半成品”,雷克薩斯RZ的異形方向盤才是完全體

除此之外,豐田bZ4X的電池包大小為71.4kWh,單電機版的WLTC續航裡程為500km,雙電機版為460公裡;雷克薩斯RZ的電池包同樣為71.4kWh,不過雷克薩斯并未對外公布詳細的續航裡程資料(雷克薩斯稱,各個國家/地區的标準不同,是以續航裡程以當地上市資訊為準),不過考慮到雷克薩斯RZ電驅總成性能更強,是以續航裡程要比豐田bZ4X更短一些,大機率在400-450km之間。

這裡多聊幾句,按照産品定位,雷克薩斯RZ的競品應當是Model Y、蔚來EC6等車型。但是相比Model Y 78.4kWh的電池包和超過600km的CLTC續航裡程,以及蔚來EC6 100kWh的電池包和超過600km的NEDC續航裡程,雷克薩斯RZ的競争力并不強。不過這也是傳統豪華品牌純電動車普遍存在的問題,比如奔馳EQC用了79.2kWh的電池包,但NEDC續航裡程也隻有440km左右。

相比特斯拉的“半成品”,雷克薩斯RZ的異形方向盤才是完全體

當然,雖然是“換殼”,但雷克薩斯之是以是豪華品牌,與豐田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設計、用料、做工等方面做得更為極緻,這也是為什麼說“論豪華,除了奔馳外就屬雷克薩斯”的重要原因。同樣的,雷克薩斯RZ也承襲了雷克薩斯“豪華”的這種理念。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内飾。如果把目光從吸引眼球的異型方向盤上挪開,會發現雷克薩斯RZ的内飾找不到任何一塊真皮、實木等材質(迎合歐美環保的理念),但卻并不妨礙視覺、觸覺上營造出的豪華質感。

相比特斯拉的“半成品”,雷克薩斯RZ的異形方向盤才是完全體

一方面,雷克薩斯用了Ultrasuede類麂皮絨面和人造革提升觸覺的柔軟度,整體配色和材質依舊強調質感;另一方面,采用了類似于陰影投射氛圍照明這種技術或設計方式,提升了内飾的神秘感和科技感。是以,總體來說,雷克薩斯RZ的内飾豪華感、科技感還是非常頂的。

異型方向盤+線控轉向才是完美搭配

說到異型方向盤,大家或許會首先想到特斯拉的平底方形方向盤(Yoke),畢竟當時特斯拉釋出這款方向盤的時候,着實引發了一場全網争論。事實上,從新款Model S使用者的使用體驗來看,異型方向盤(轉向比依然是14.0:1)在低速行駛時操作起來的确不順暢,特别是轉彎、掉頭等操作更是讓車主們困擾萬分。

相比特斯拉的“半成品”,雷克薩斯RZ的異形方向盤才是完全體

異型方向盤最早出現在F1賽車上,此外也多次出現在很多車企的概念車上,但在特斯拉之前卻一直都沒有出現在量産車上。究其原因,在于F1的轉向比設定大多較小(多數為1:1,不同賽道會有不同,但差距不大),比賽時方向盤左右各打180°正好360°,是以F1不需要換手打方向。

但是1:1的轉向比,會導緻方向盤極為敏感,方向盤稍有偏離,那麼車輛就會出現明顯的車身擺動。試想一下,自己剛拿駕照的老婆,開着傳統轉向比的車時,都能走出S線,更何況1:1轉向比呢?!

是以,想要體驗更帥氣的駕駛姿勢,想要用異型方向盤,那麼轉向比就要小;想要開着舒服,那麼轉向比就要大一些,但這樣的話異型方向盤操作就很不友善,就如同特斯拉新款Model S一樣。

相比特斯拉的“半成品”,雷克薩斯RZ的異形方向盤才是完全體

難道,就沒有完美解決方案麼?答案顯然是有的。與特斯拉新款Model S不同,雷克薩斯RZ使用的異型方向盤左右轉角幅度設定為±150°,甚至比F1賽車的轉向幅度還要小。

那麼,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案就在于雷克薩斯RZ采用了名為“Steer by Wire”的可變比電子線控轉向系統。

相比于傳統擁有轉向柱的轉向機構,雷克薩斯RZ的線控轉向系統,能夠實作方向盤和轉向機之間的解耦,也就是沒有硬連接配接,取而代之的是,通過ECU來實作方向盤轉角和轉向力矩(即轉向比)的調節。

相比特斯拉的“半成品”,雷克薩斯RZ的異形方向盤才是完全體

是以雷克薩斯RZ的異型方向盤不用換手打方向,而且由于轉向比可變,是以可以做到高速轉向比大(方向盤更不敏感),低速轉向比小(方向盤更敏感)。

此外,由于沒有轉向柱硬連接配接,是以來自路面的震動也可以隔絕在車底,使駕駛更舒适。而如果想要更運動的體驗,那麼也可以通過模拟路感來滿足操控的樂趣。

當然,線控轉向系統還有其它一些優勢,比如轉向機械結構更少意味着節省更多空間;沒有轉向柱,在發生事故碰撞後,也能提升駕駛員的安全性等等。

上一次雷克薩斯給大家帶來驚喜,還是THS混動系統帶來的低能耗,而這一次雷克薩斯RZ的異型方向盤+線控轉向系統再次帶來了更大的驚喜。不過,線控轉向系統能夠在國内成功上車,還要看相關法律法規是否允許。

相比特斯拉的“半成品”,雷克薩斯RZ的異形方向盤才是完全體

AUTHOR 沈黎明

「不寫稿和鹹魚有什麼差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