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歲孩子聽力受損,竟因坐搖搖車所緻!這些行為也會損害娃聽力!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已有近3.6億的人有聽力受損問題,其中超過3200萬是兒童。

而這其中,約有六成的兒童聽力損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例如前段時間,長沙李女士年僅3歲的兒子聽力嚴重受損,醫生排除各種原因後發現,竟是長期坐搖搖車所緻。

3歲孩子聽力受損,竟因坐搖搖車所緻!這些行為也會損害娃聽力!

曾有媒體用專業分貝測試儀對搖搖車進行了噪音測試,結果顯示:搖搖車的音量最高可達118分貝,最低也有88分貝,超過國家對兒童玩具的噪音标準。

在了解有哪些行為能讓孩子聽力受損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孩子的聽力發展規律。

不同年齡段寶寶聽力發育情況

新生兒

孩子出生3-7天,聽覺開始建立。在孩子的耳邊呼喊或者發出其他響動,就會引起寶寶猛地睜開眼,閉上眼,身體猛地一抖等應激反應。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如果家裡有人說話嗓門大,新生兒就會随着聲音,出現身體一抖一抖的現像。

3歲孩子聽力受損,竟因坐搖搖車所緻!這些行為也會損害娃聽力!

1-3個月

寶寶這時候慢慢熟悉了他生活的環境,熟悉了媽媽的聲音,聽到媽媽的聲音會笑,聽到聲音傳來,會去轉頭尋找聲音發出的位置。如果聲音比較大時, 孩子也會出現應激反應。

4個月-1歲

對于這個時期的寶寶,你用他熟悉的物品或者用玩具發出聲音,他會轉到頭去找這個聲音發出的源頭。這個階段,孩子已經适應了生長環境,除非很大的聲音,一般很少出現因為聲音大而産生的應激反應了。

1-2歲

會尋找隔壁房間或房間外發出的聲音,能跟着音樂聲擺手,也會通過肢體動作或語言表達是否喜歡發出的聲音。

2-3歲

寶寶基本上能聽懂大人的話,一般也會按照大人說的去辦,能夠自己唱兒歌,描述簡單的事情。聽到媽媽的聲音,可能會跑着去找媽媽。

4-5歲

寶寶可以聽懂不同的聲音,并能說出這些聲音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這個時期,兒科醫生可以用不同頻率的音調,為孩子篩查聽力。

知道了孩子聽力的發展規律,我們來看看平時哪些不經意的行為會讓孩子的聽力受到損害呢?

損害孩子聽力的行為

掏耳朵

很多家長在孩子躺在自己身上時,會去看寶寶的耳朵,發現裡面有耳屎,就想去幫忙掏出來,認為不掏出來會影響寶寶的聽力。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一方面,如果強行掏耳朵,因為寶寶會動,容易損傷外耳道,造成外耳道炎或耳疖,嚴重的還會造成鼓膜穿孔,損害寶寶的聽力。

另一方面,耳屎對保護孩子的聽力有好處。它能保護外耳道上皮,幫助抑制中耳中的一些細菌,而且能阻止塵埃、飛蟲等異物進入耳朵。同時,耳屎還具有消聲的作用,能減弱超強聲音的沖擊,如打雷、鞭炮聲等,保護耳膜。耳屎還能在孩子洗澡時防止水進入耳道,減少因進水引起耳朵發炎的幾率。

通常情況下,耳屎會随着孩子的活動自行脫落,平時洗澡時可以用棉簽或濕毛巾擦幹淨外耳,減少污垢。

3歲孩子聽力受損,竟因坐搖搖車所緻!這些行為也會損害娃聽力!

如果耳屎過多,塞滿了耳朵不能自行排出時,也會妨礙寶寶的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耳聾,發言及耳鳴等。這時,可以到醫院請醫生幫忙。

喂奶姿勢不對

有時候媽媽累了,可能會讓寶寶平躺着喝奶,殊不知,這個姿勢喂奶,可能會對寶寶的聽力造成損害。

因為寶寶躺着喝奶容易發生嗆奶,引發咳嗽,奶汁容易因為咳嗽進入耳朵,引發中耳炎。而這種發炎是傷害寶寶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是以,媽媽再累,也不要讓寶寶平躺着喝奶,而是坐着抱起寶寶的頭,讓他頭高于身體,這樣不容易引發嗆奶。

強行灌藥

說起來這也是家長和孩子雞飛狗跳的一個場面。孩子生病了不肯吃藥,但不吃藥病又不好,怎麼辦呢?

3歲孩子聽力受損,竟因坐搖搖車所緻!這些行為也會損害娃聽力!

大多數家長都會幾個大人幫忙,一個捏鼻子,一個拉着手腳、一個喂藥。但寶寶不肯就範,就掙紮哭鬧。但孩子沒有大人的力氣大,掙不脫就被灌藥。這個過程中因為孩子哭鬧,很容易被嗆,引發中耳炎。

自行用抗生素

寶寶半歲後,來自母體的抗體越來越少,但自身的免疫系統還未發育完善,就容易生病。有的家長會憑着經驗自行幫孩子去藥店買一些抗生素。但因為家長對醫學知識不了解,選的一些藥會對寶寶的聽力造成傷害,如慶大黴素、新黴素等一些抗菌藥。

這些藥物對耳朵有毒性,再加上藥量把握不準,會造成孩子耳聾。

是以建議家長,孩子生病時,一定要帶着去看專業的醫生,根據醫生開的藥量服用。孩子服藥後,要進行觀察,發現寶寶對聲音的反應差,要停止用藥,并及時聯系醫生。

孩子的聽力對孩子的成長特别重要,是孩子與這個世界溝通的一個管道。作為我們家長,平時一定要注意:

不帶寶寶到嘈雜的地方,确實需要去時,也要縮短時間。

不要給寶寶帶耳機。

不帶寶寶去KTV、電影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