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渣!父親兩次“謀殺”幼子!有些人根本不配做父母!

家人們好,我是凡媽,一個偶爾嚴肅常常精分,隻做有用科普的普通人。

前天晚上臨睡前,我手欠打開了微網誌,看到“父親多次毆打幼子”的新聞,當場差點氣暈過去,一巴掌拍在凡爸大腿上(把他整一激靈,兩人同時口吐芬芳)

如果你還沒看過這個視訊,我勸你别看了。

來源:猛犸視訊

最新報道稱,是因為家庭瑣事,引發情緒失控,現在這名“父親”已被傳喚。

家庭瑣事?情緒失控?難道不算家暴?不算虐童嗎?

你可以說控制情緒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孩子永遠不該為此買單!

01

一次情緒失控背後

藏着家暴成瘾的危機!

視訊短短2分鐘裡,五大三粗的“父親”前後兩次,對着寶寶椅上的幼兒,怒吼、掌掴、捂嘴、掐脖子......聽不到孩子哭聲的那幾秒,我真怕孩子窒息了!

媽媽奮力捶打拉扯可根本拉不動,一邊哭一邊喊,情緒崩潰。孩子撕心裂肺地哭着,那一刻該有多絕望啊!自己的爸爸面目可憎,好像要立馬“殺”了自己。

人渣!父親兩次“謀殺”幼子!有些人根本不配做父母!

(這個動作整整持續了15秒!!!)

有人說,“誇張了,一次情緒失控而已。”你要這樣想,那就真錯了!家暴、虐童和出軌一樣,有一就有二。這次動手被曝光了,那些沒被曝光的呢?并不代表不存在。

更可怕的是,“打孩子”會上瘾!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攻擊轉移”(也叫“踢貓效應”)。意思是一個人會把自己的憤怒和沮喪,通過攻擊力量懸殊的無辜之人來發洩出來。

溫州一男子捆綁吊打3歲男孩

故意拍視訊發給妻子看

人渣!父親兩次“謀殺”幼子!有些人根本不配做父母!

大人動手打孩子,孩子因為恐懼而服從,會在大人面前畏言畏語,這種結果帶給大人成就感,又反過來強化了大人打孩子的行為。尤其在大人不耐煩、疲勞、憤怒的時候,更會下意識開始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

某男子酒後暴打兒女

還逼迫孩子互拍視訊!

人渣!父親兩次“謀殺”幼子!有些人根本不配做父母!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能相信在當今社會,這世間還有如此變态的人渣!他們可能披着“父母”的外衣,做着“毫無底線”的事情。

02

再後悔

也彌補不了對孩子的創傷!

我們常說,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卻要用一生去治愈。也許有的家長在冷靜的時候就開始後悔,可這并不能填補已經對孩子造成的創傷。

“我想快點長大,這樣我就能得到幸福,獲得安全,獲得溫暖,有人疼愛,有人傾聽,有人聽見。

永遠永遠不用恐懼,不用顫抖,不用退縮。不會讓我純真的心被揍碎、被踹扁、被吓飛。我會為跟我一樣的孩子争取他們的權利,把他們的童年搶回來。”

視訊最後是孩子鼻青臉腫的一個特寫,他無助卻似乎抱着最後一絲希望緩緩地說:“我想快點長大……”

孩子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陰影下,他們想要逃離,想要自救,也許有人成功了,背着童年的傷痛一點點自我療愈,也許有人失敗了,再也沒機會長大。

可孩子有什麼錯呢?這一切本不該發生。如果我們作為成年人,能多一些成熟,多一些穩重,多一些情緒管理,而不是讓情緒操控我們,孩子的未來一定會不一樣。

03

如果不幸遇到這類事

我們該怎麼辦?

我相信,我們中的大部分父母不會動手打孩子。但當情緒來了,有一方沒有控制住,真的出現了施暴、施虐的情況,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和孩子呢?

記錄罪行,第一時間報警或聯系婦聯。

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告知街道、社群,尋找孩子的其他親人看護,及時幹預和勸阻,盡可能降低孩子再次被虐待的風險。

想辦法記錄下施暴者的罪行(錄音/錄像),家庭暴力就醫産生的診斷書、治療費的票據都收好,做證據儲存。

人渣!父親兩次“謀殺”幼子!有些人根本不配做父母!

關注被虐兒童的心理健康

很多孩子在遭受到虐待後,要格外警惕PTSD(創傷性應激障礙)。例如孩子出現入睡困難、反複做噩夢、過分警覺、思維混亂,或者麻木、過分安靜,甚至有自殘等傾向,一定要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進行有規律、連續性的治療。

人渣!父親兩次“謀殺”幼子!有些人根本不配做父母!

呼籲健全相關法律和社會保障體系

目前大陸《家庭教育促進法》已經把“打孩子”的“家事”上升為“國事”。但對于那些不合格父母的懲罰,以及孩子後續生活保障的問題,還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

育學園在此呼籲,希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讓那些在暴力陰影下的孩子,早日得到解脫。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能被轉發出去,多一個人看到,或許就能多拯救一個孩子,一個家庭。

繼續閱讀